“进阶”夯实积累 “造境”激发想象
——二下《祖先的摇篮》教学

2024-04-22 08:14张文娟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4年4期
关键词:造境祖先小节

文|张文娟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发现汉字造字规律,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2.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激活形象思维,想象祖先活动的场景,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积累描写祖先动作的语言。

3.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激活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想象祖先生活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摇篮”的含义,学习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

4.仿照第2 小节或第3 小节,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诗,筹备诗画展。

【教学流程】

板块一:整体把握,梳理积累

1.由题导入,对比识字。

(1)(出示摇篮图片)这是什么?摇篮是做什么的?一般有多大?

(2)什么是“祖先”?“祖”的偏旁是什么?衣字旁与示字旁有什么区别?请看这两组字,两个偏旁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补 袜 衫 被

神祖礼福

了解字理:播放“示”动画视频,了解“示”的由来。

指导书写:怀着恭敬的心情写一写“祖”,左边略高,右边略矮,把字写紧凑。

2.初读课文,边读边想:祖先的摇篮是什么?

3.创设情境:让我们到原始森林里走一走。(出示图片及词语:野果、鹊蛋、野兔、蘑菇、小松鼠、野蔷薇、红蜻蜓、绿蝈蝈。学生一边看一边认。)

4.梳理积累:谁和谁是一个家族的?说说你的理由。

5.分散识字:“蘑菇”“蔷薇”这一类,你发现了什么?(草字头大部分与植物有关)识记“蔷薇”。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识字,领会偏旁含义,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创设大自然的情境,分类积累语言材料,实现结构化记忆,提升积累的品质。】

板块二:造境“森林”,展开想象

1.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对比感知:生活中的摇篮有多大?用手比画一下。猜猜祖先的摇篮有多大,再用手比画一下。

3.板画造境:(板画森林)咱们去森林看一看!往前望,你望到了……睁大眼睛再往前看,你望到了……瞪大眼睛再往远处望,你望到了……(在树林上板画一道又一道边,这就是“一望无边”)往上看,你看到了什么?走一段路,再看……再走一段路,再看……(这就是“遮”)

4.视频造境:播放视频,直观感受森林的辽阔。

5.请你读出森林的辽阔。男生读,女生读。提醒:“啊”在“这是多大的摇篮啊”一句中读“nɑ”。

【设计意图:借助板画和视频造境“森林”,激活形象思维,感受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积累描写森林的语汇。】

板块三:造境“活动”,积累语言

1.想象大人们的活动,积累描写动作的语言。

(1)指名读第2 小节。在“我”的想象中,我们的祖先会做什么?用横线画出来。(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造境:“掏”是什么意思?我们爬呀爬,爬上了树,是掏鹊蛋,还是拿鹊蛋?(掏,要用手伸进去)识记生字“掏”。

直观理解:(教师演绎)我这是在(拿)粉笔;我这是在(掏)硬币。

语言训练:低头找一找,你从哪里掏东西出来?请说清楚“从哪里掏出了什么”。

(3)转化说法。

后两种说法与前两种说法不一样,你能帮它们变一变吗?

图片造境:(出示兔子和蘑菇图片)兔子在前,我在后,这是(追)野兔。蘑菇打伞,多可爱,多好看,这是(赏)蘑菇。

拓展:你还能想到不一样的动作吗?(捕野兔、采蘑菇……)

(4)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出示)

对比研读:与课文对比读一读,作者为什么不使用一样的写法?

体会情趣:野兔仿佛在说什么?蘑菇仿佛在说什么?

点拨:写活动可以有不同写法,诗的语言富于变化;野兔会赛跑,蘑菇会打伞,文章显得更有趣。

(5)聊天造境:你们就是“祖先”,请你们动起来,边做事边聊天。看哪一对同桌聊得热火朝天。祖先们,做这些事感觉怎么样?

2.想象孩子们的活动,积累描写动作的语言。

(1)自由读第3 小节。在“我”的想象中,孩子们会做什么?用横线画出来。(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识记生字。

识记生字“逗”。你逗过哪些小动物?是怎么逗的?

识记生字“逮”。你逮过哪些小动物?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3)体会语言的丰富性。

转化说法:如果再减少一个字,就像“摘野果”“掏鹊蛋”,你会说吗?

思考:这里作者为什么不写成三个字呢?(诗的语言富于变化,这样才有韵味!)

(4)游戏造境。

个人操练:(配动感的音乐,出示四组动作)你们在座位上做一做,老师看谁演得好,就会发出一张邀请卡。

集体互动:请四位学生上台,打开邀请卡,分别做一做四项活动。其他同学注意看,看看谁最先猜出来。孩子们,做这些事感觉怎么样?(自由欢快)

【设计意图:借助语言、图片、聊天造境“大人们的活动”,激活形象思维,一来理解动词之间的差异,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二来突破转化的难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三来体验动作的情趣,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借助游戏造境“孩子们的活动”,激活形象思维,体验活动的情趣,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通过转化说法、对比研读等方法,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感受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

板块四:造境“生活”,学习想象

1.朗读第2 小节,学习由地点展开合理想象。

(1)读一读第2 小节,说说该怎么读。(看到问号,读出疑问的语气。)

(2)指导读好问句。

理解“可曾”。(“可”表示疑问,“曾”是曾经的意思。“可曾”表示自我询问和猜测。)

联系生活:你在生活中有过猜想的经历吗?用上“可曾”说一说。

设置场景:一个人陷入了遐想,会是什么状态、什么表情?(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配以恰当的表情。)

(3)对话祖先,体会“摇篮”的含义。

语言造境:祖先做完这些事,我们陪他们一起回家,和祖先边走边聊。祖先啊,你们为什么做这些事呢?

点拨:在远古时代,人们过着最原始的生活,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只能通过采野果和掏鹊蛋来维持生存。现在我们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生活资源,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

总结: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的地方,为祖先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

(4)学习由地点展开合理想象。(出示)

思考:打乱顺序可以吗?(活动要和地点匹配,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

视频造境:(播放视频)在原始森林里,除了大树上、草地上,祖先还会去哪里活动?(小河边、雪山上、山沟里、山洞里……)在这些地方,祖先会做些什么呢?

配对游戏:老师说地点,你来询问,用上“可曾”。其他人当“爷爷”,如果合理,回答“有可能”;如果不合理,回答“没可能”。

2.朗读第3 小节,学习由人物展开合理想象。

(1)练读第3 小节。同桌互相检测学习成效。

评价标准: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猜想的感觉,配以恰当的表情。

(2)对话孩子,体会“摇篮”的含义。

音乐造境:(配乐)我们来到森林里,在森林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孩子们的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总结:原始森林是祖先成长的地方,这里有很多成长的回忆。

(3)学习由人物展开合理想象。

揣摩语言:什么情况下会用“也”?

联系生活:你们也是孩子,用四个动作说说你曾经做过的事。

逗( )

采( )

捉( )

逮( )

调查探究:做个调查,看看有多少孩子做过类似活动。逗过小狗的请举手;采过野花的举手;捉过蝴蝶的举手。(活动与人物要匹配,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

图片造境:那时候,除了小孩子,还会有哪些人?(出示图片:老人、妇女、青年……)这些不同的人物,又会做些什么呢?

配对游戏:同桌说人物,你来询问,用上“也”。同桌当“爷爷”,如果合理,回答“有可能”;如果不合理,回答“没可能”。

【设计意图:借助语言或音乐造境“生活”,激活形象思维,体会“摇篮”的含义,提高审美能力。通过揣摩语言,发现活动与地点或人物要匹配,由地点或人物想开去,展开合理的想象,提高审美品位。借助视频或图片造境“森林中的生活”,激活创新思维,由地点或人物想开去,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祖先的活动,为自主创作夯实基础。】

板块五:改写结尾,诗意解读

1.读一读第4 小节,说说该怎么读。

(1)识记“忆”。

(2)整体回顾:上文有哪些美好的回忆?

(3)指导朗读:朗读轻柔缓慢。“遥远”应适当延长,读出回味无穷的感觉。最后两句诗读出赞叹之情。

2.改写结尾:请代表祖先表达对原始森林的感谢。注意说清楚对“摇篮”的理解。(出示)

3.指导朗读:读好“啊”包含的热爱与感恩。

【设计意图:运用改写结尾的方式,表达对“摇篮”的理解,感受诗的文学之美。】

板块六:放飞想象,仿创小诗

1.图片造境:我们也可以展开猜想。如果仿照第2 小节,活动与地点要匹配,由地点想开去,展开合理的想象,注意用上“可曾”。(出示不同地点的图片)如果仿照第3小节,活动与人物要匹配,由人物想开去,展开合理的想象,注意用上“也”。(出示不同人物的图片)

评价标准:(1)用上“可曾”或“也”;(2)写清地点或人物;(3)想象要合理。

2.示范点评。生生点评。

3.课后,修改好小诗,配上一幅画,下一周举办诗画展,主题是“世界之初的生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地点、人物想开去,借助图片造境“森林中的生活”,激活创新思维,借助语言支架,仿创自己的小诗,体现语言的独创性。课后,运用诗配画的方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独创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猜你喜欢
造境祖先小节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乌龟:想不到祖先最早是“宅男”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始祖鸟不是鸟祖先
我们的祖先是条鱼
造境、起伏、强化——妙用技巧增强故事感染力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