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 1.南充市社會科学研究 “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项目 “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管理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分析” (项目编号:NC23C099);
2.川北医学院2023年度留学生教学工程项目 “‘他述中国视域下的留学生文化传播” (项目编号:ISJG2023-8)。
作者简介: 段绍琪,女,汉族,四川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摘要:中国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推动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已成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必然选择。但高校在推进趋同化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管理层积极性不足、师资队伍匮乏、留学生生源质量差等诸多困难,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改革创新高校留学生管理机制、做强 “留学中国”品牌、提高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等对策,从而逐步实现中外学生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上的融合。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来华留学生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22年,来华留学生规模已达到44万余人,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地。[1]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和水平不仅关系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程度。然而,随着来华留学生的规模逐渐壮大,我国管理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的不足也日趋明显。
一、来华留学生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仍然采用传统模式,即设置专门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实施归口管理,统筹协调全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2]由外事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办公室等部门管理留学生日常生活和教学相关的所有事务,实施统一的集中管理模式。[3]以四川某高校为例,该校设置外事工作办公室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外事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招生工作,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除招生工作外全面统筹管理留学生,该院下设有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办公室、对外汉语教研室,全面负责留学生的学籍管理、班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心理辅导、社会实践、汉语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鲜与高校其他部门交流互动,这就导致来华留学生教学和管理的边缘化。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初期规模尚小、来源单一、专业单一的来华留学生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管理模式,许多高校已经适应并满足于这种管理模式。然而,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现状。
二、来华留学生趋同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印发的 《留学中国计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来华留学生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4]同时,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 (试行)》中也明确要求,要推进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趋同化,首要任务是各高校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提供平等的教学资源与管理服务,切实保障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文化交流与合法权益。总之,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既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家战略需要、教育管理的要求,更是来华留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只有实行趋同化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更好地服务来华留学生,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三、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实践效果和影响因素
(一)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含义
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是指对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和生活的管理,趋向于实行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这是通过比较教育本身的意义和外国高校对国际学生的教育方式而提出的一种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在操作层面上,对中外学生的趋同化管理体现在二级职能机构对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采取的管理服务上,即大部分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都参与到来华留学生的管理中来。[5]但是教育部也明确表示,趋同化并不意味着同等化。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风俗习惯。高校应该在保证教育质量和保持各自文化特殊性的基础上,尽量提供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和服务,按照合理、公平、审慎的原则,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留学生活,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二)高校在推进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方面积极性不足
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部对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多数高校也逐渐开始提出趋同化管理。然而,多年来,中国传统的留学生管理模式使高校各部门已经适应和满足只涉及个别院系的留学生管理模式,高校管理部门很难承担留学生的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需要学校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趋同化管理意味着留学生需要融入中国学生群体,中国学生也需要接纳留学生。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国际社会的不稳定性,这一过程必然是曲折的,这也是高校推动趋同化管理热情不足的另一个原因。
(三)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不足
高校来华留学生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仅要求国际教育学院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而高校其他部门无法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或只能依靠翻译软件进行交流。因此,无论是教务处还是学生工作部在承担来华留学生管理任务时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大部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无须使用口语交流;另一方面是高校对职工跨文化交流能力培训投入过少,导致高校整体留学生管理队伍的能力提升缓慢。国际教育学院的绝大多数在职工作人员不具备海外学习和交流的经验,缺少来华留学生管理经验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无法有效解决来华留学生在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加大了推动趋同化管理的难度。
(四)留学生生源质量较低
2001年教育部不再为来华留学生组织统一的入学考试,由招收留学生的高校自行制定招生方案进行考核和录取。[6]许多高校在应对教育部提出的 “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任务时,逐年降低留学生在中国的入学门槛,在申请阶段只需要提供高中毕业证和成绩单即可,不再对成绩做具体的要求,基本没有入学考试和心理测试。较低的入学标准导致无法确保留学生的质量。教育部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高等学校学习的492 185名来华留学生来自196个不同的国家,亚非学生比例高达76.52%。[7]与中国和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此类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低下,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在中国高校积极推行教学趋同化的过程中,这些国家的学生无法适应中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严重影响了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四、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加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
首先,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文化节活动,邀请中外学生展示各自国家的文化特色。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民族服饰、美食、手工艺品等,同时也可以分享各自的文化传统、节日庆典等。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增强彼此的友谊和理解。其次,学校可以开设跨文化课程,让中外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和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最后,学校可以鼓励中外学生成立自己的社团组织,如国际学生会、文化社团等。这些社团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文化讲座、座谈会、义工活动等,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增加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改革创新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机制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是实现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根本制度保证。改变传统的单一集中管理模式,将来华留学生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与二级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由于我国的高考政策和留学生入学申请制不同,设立留学生招生办专门负责留学生的招生、首次入学手续和对外协调等工作。将留学生的教育纳入全校教务系统,将留学生的教育教学的工作纳入相应专业类别的二级院系,教务处同时安排留学生和中国的学生的教学计划,共同运用各二级院系的教学资源。在学工部处下单独设置留学生管理科,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实行相同的管理制度,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由学工部安排留学生专职辅导员,且对辅导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学校后勤服务部门负责留学生生活、住宿等相关事宜。学校保卫处负责留学生的安全,调查和处理留学生违纪案件。
(三)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提高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
2020年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和共建 “一带一路”持续深入推进,务必做强 “留学中国”品牌,打造来华留学重点项目和精品工程,推动来华留学实现内涵式发展。[8]高校应该顺应国家政策,积极走出国门,加大宣传力度,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机构携起手来,增进理解、加强合作、互学互鉴,提供人才支撑,力求共同培养出一大批共建 “一带一路”的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各国实现政策互通、交通设施聯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高校应该根据各国留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差异化的招生机制,并严格按照招生机制选拔学生,提高来华留学生质量。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招生标准,选拔学业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来华留学生是实现趋同化管理的必要条件。高校要从招生宣传、录取流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同时着力。第一,招生宣传方面,除了扩大面上宣传以外,需要进一步提高招生宣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加强与驻外使领馆、孔子学院、外国教育主管部门、国际教育协会的交流合作,建立优质生源推荐机制,加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联合培养;第二,录取方面,要规范和细化申请要求,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申请流程,充分发挥导师在人才选拔中的核心作用,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试行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和委员会决策制;第三,评价方面,要明确优质生源目标,建立优质生源库,由以学术评价为主的材料审核转化为以综合能力考察为主的综合复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9]
(四)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高校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背景,应根据留学生生源国特点制订 “求同存异”的培养方案,纳入学校教务系统统一教学管理,且同中国学生一样,实行 “学分制”教育。第一,开设并重视汉语课程,学好汉语听说、综合汉语、中国概况等基础核心课程,将为来华留学生在我国进行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开设 “中文+”课程,并贯穿来华留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持续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方便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第二,组织来华留学生同中国学生一起参加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活动或者比赛,为中外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不仅能够促进中外的学生理解和融合,还能够提高各自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第三,各二级院系承担来华留学生的专业课程,不再依赖外籍教师。高校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往往因为口语欠佳而怯于承担留学生的教学,职能部门应从多方面鼓励教师承担留学生教学,鼓励其跨出第一步,在实践中成长进步。同时,高校应大力支持专业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这是高校顺利实现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质量保证。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趋同化管理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不断调整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政府和留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实现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继乐.教育改革进入 “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7(Z6):70.
[2] 教育部.关于印发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教外 〔2018〕50号)[Z].2018-09-03.
[3] 蔺永刚,刘阳,马雁.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初探[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4):100-104.
[4] 《留学中国计划》解读[J].教育与职业,2013(13):46-47.
[5] 邱洋海.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困境与突破[J].神州学人, 2020(1):25-28.
[6] 黄华,马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2):91-97.
[7] 胡金光,王天马.知识迁移视角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134-140.
[8]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EB/OL].[2020-06-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84.html.
[9] 杨大伟,黄亚鑫,薛循丹.来华留学生趋同培养的时代要求、发展误区与推进建议[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3,12(05):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