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在琼中黎族地区的脱贫助老实践

2024-04-22 03:38郝佳曲文勇
国际公关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

郝佳 曲文勇

基金项目: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城市居家高龄养老精神需求及社会工作” (项目编号:JD19-06)。

作者简介: 郝佳,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老龄化问题;

曲文勇,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学。

摘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既要深刻认识党和国家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主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践行对中国国情的理解。本文通过对琼中黎族地区的调查,深刻了解脱贫助老事业的重心,利用田野调查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关键词:高校教师;黎族地区;脱贫助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民生方面的远景目标,即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深化农村改革,用改革破除乡村发展难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助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三亚学院的教师对海南18个市、县进行精准扶贫现状调查,对产业脱贫、乡村旅游脱贫、生态移民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 “十大措施”进行追踪调查。

一、聚焦黎族乡村,深入少数民族村落

(一)琼中黎族地区概况

西汉以前以 “骆越”、东汉以 “里”“蛮”、隋唐以 “俚”“僚”等名称泛称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黎族的远古祖先。“黎”作为今天黎族的族称,最早见于唐代后期刘恂著的 《岭表录异》一书。该书有 “儋、振夷黎,海畔采 (紫贝) 以为货”的记载。宋代各类史籍中普遍以 “黎”代替了 “俚”“僚”,作为今天海南岛黎族的专有族称。海南省的黎族人民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五指山区,有84.7%分布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琼中、保亭、白沙、乐东、昌江、陵水等自治县,少数散居于万宁、儋州、琼海和屯昌等。

探究黎族文化,不能仅锁定精美的黎锦,更应关注那些织锦的文面老人。在黎族五大族群中,只有赛黎 (加茂黎) 没有发现妇女文面的现象,其他四个族群—润黎 (本地黎)、美孚黎、杞黎、哈黎妇女都有文面的历史,海南民族地区还有黎族文面妇女生活的村寨,成为目前国内仅存的黎族母系文面群落。“文面”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二)黎族地区文化概述

1.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

黎锦是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独具民族特性,记载黎族人民日常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筒裙、摇兜色彩艳丽、图案丰富,有人物、有图腾。黎锦以菱形为基本元素,由此组合不同的场景,有民族婚礼、有谷物丰收,人物造型大胆,热情奔放。在他们传统的重大节日 “三月三”,为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唱起黎歌,跳着竹竿舞,穿着手工织制的黎锦。在五指山、琼中地区的村庄中,总会看到老手艺人灵巧地织黎锦。在访谈中与一位老人交谈,发现这样的手艺人越来越少,青年人了解得不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文化需要传承。

2.神秘的 “文面”文化

神秘的 “文面”文化是黎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属于黎族的文化要素。文身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黎族孩子的 “成人礼”。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由于当时矛盾冲突较多,是为了保护女孩子不被外族部落抢走。后来认为文面纹路越复杂,反而越漂亮。新中国成立后,这样的习俗慢慢被废除,只有在五指山或保亭槟榔谷黎苗文化區会看到少数的文面老人,而文面手艺也面临失传,目前大多为高龄老人。

3.黎族建筑文化—船形屋

船形屋有很多特色,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具有黎族村寨部落文化特色,体现了黎族古老的建筑艺术水平,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保亭 “槟榔谷”具有代表性,拥有原生态自然风貌、黎族古文化和技艺;五指山脚下的初保村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黎族原始村落。

二、了解黎族农村脱贫现状,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海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如何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如何提高教育、医疗、生活状况,以及如何提升村民生活的舒适度与幸福指数,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海南黎族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村落间联系较为密切,村民居住较为集中,村民多为黎族,日常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及特色产业等。

黎族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因家人、亲属的疾病、身体残疾、重病而导致贫困者最多。村民在教育支出方面花销较多,孩子上学需要支付数额较大的学费问题较为突出。通过对村民家中设施的完备程度进行评定,家中无独立的厕所、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方面的贫困较为明显。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需要及时把握了解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加大有关政策的扶持,加强与村落的沟通联系。调查中村民有如下的表述:AM-1(王某,男,35岁):“外出打工时总是碰壁,自己内心还是想做点事情的,但每次由于身体的原因受限,不能从事繁重的劳动,还没有一技之长。”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因身体受限而致贫可划分为特殊群体,他们具有工作意愿,但缺乏相关技能,同时在相关的就业培训与渠道方面的信息短缺。AM-2(李某,男,65岁) 因家人疾病而致贫,年迈多病的老母亲需要花费巨额的医药费。少数民族地区较为偏远,医疗设施、老年人健康意识较弱。

养老方面问题较多,越来越多的 “青年返乡人”在流失,使相关的村落处于空心化的状态。村庄中缺少青年人的工作机会。村落的发展与青年人关系紧密,青年人对于乡村的发展及特色产业的发展与推动具有较大作用。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黎族高龄老人乐享晚年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流动的加剧,家庭结构正发生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加剧。我国人口基数大,预计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30%。[1]

(一)家庭养老模式,增强代际交流

在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更多是子女对老人的尊敬与赡养,家庭养老在中国的养老模式中地位重要。家庭养老不仅是家庭成员间经济上的供养,而且是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精神上的陪伴与慰藉。对家庭养老来说是一种 “乌鸦反哺”式养老模式,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反馈。家庭养老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在沟通上增强了代际间的交流。黎族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与家庭有密切的联系,而所承担的养老成本不高,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养老模式正慢慢发生着改变。[2]

(二)老龄化问题加剧,亟须关注社会养老

1.社会养老中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社会养老模式一直被人们关注着。随着国家相关制度的确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基层组织、民间组织等在养老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养老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养老服务机构规范程度、从业人员专业性及从业资格、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仍存在问题。目前高龄老人群体人际交往较为单一、身体机能下降,一些高龄老人的精神需求、所需要的情感支持需要投入更多,而当情感需求无法满足和实现时,会面临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抑郁、孤独等。亟须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黎族高龄老人的晚年生活。

2.重视高龄老人情感需求

我们既需要重视老龄化的发展程度,又要认识到关于老年人个体需要关注的问题还很多。我们需要改变对传统老年人的认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老年人在旅游消费、休闲娱乐的同时还拥有多样的兴趣爱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对每一位长者进行精神照护,让他们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对于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们感受深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的战略,对高校教师来说,在做好现有养老服务的同时,应该继续拓展更多老年人需要的养老服务,为构建与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贡献力量,更好地发挥助老工作的积极作用。

四、发挥高校教师作用,关注黎族地区扶贫助老

由于黎族地区的习俗、地理环境等原因,黎族地区接受外来事物的程度低,普通话程度低,不会或者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黎族地区贫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高校教师是连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他们能够更深刻地解读党的方针政策;高校教师是黎族地区扶贫助老调查员,在深入基层中了解相关工作;高校教师是黎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员,促进更好沟通交流。

关注黎族地区,帮助黎族人民解决贫困问题,有成功先例。琼中是海南岛中部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琼中县全县人口20万,当地黎族妇女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隐忍、顽强、向上。足球梦在这里生根,山里的女孩子走出去,就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就是著名的琼中女子足球队。通过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校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教师,尤其是从事社会学、社会工作的教师,他们最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更能把握中国扶贫助老事业的工作重心。

(一)高校教师是连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

高校教师在海南黎族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广泛调查,协调村委会、海南政府进行良好的沟通,和相关主管民政部门进行交流,为海南黎族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出建议与规划。同时参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深入了解政策执行的效果与成效。高校教师是连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他们能够更深刻地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从理论出发指导实践,助力解决民族地区扶贫与助老相关问题。协调社会力量,调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参与。高校教师肩负育人使命,深切感受到其工作的重要性,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教师要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终身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帮助民生问题、社会治理等社会问题的解决,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3]

(二)高校教师是黎族地区扶贫助老调查员

高校教师在深入基层中了解相关工作,投入精力进行长期的课题研究,高校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中国扶贫助老事业深刻理解与认识,使扶贫助老不再是政府的事情,认识到其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还在深入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大到组织,小到家庭,从基层的组织管理到村民自治,从当地黎族人们的节日文化到探究文化背后的历史。从最初未解决难题的惆怅到每一年到访见证着村容、村貌发生惊人的变化。从最初的下村道路泥泞到如今的道路平整,从空荡荡的土地到如今拔地而起的文化室、篮球场,从参差不齐的危房到如今贫困村民纷纷住进有黎族元素装饰的新房。每一年点点滴滴的改变,见证着生活的变化与农村的发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在田野调查中找寻理论与实践的钥匙,发现新时代的乡村价值,推进乡村振兴,利用实地调查和专业知识为政府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三)高校教师是黎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员

由于黎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原因,使该地区经济更像是小农经济,所以,接受思维不强,普通话不标准,或者存在根本不会的现象,黎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形态依靠口头和行為相传,没有财富积累的思想,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低。高校教师具有普通话示范效应,高校教师了解当地文化,学校授课使学生的普通话提升,用学生促进家庭普通话普及,把自己的需求用普通话展示,有利于扶贫助老。

五、结束语

黎族地区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地区,黎族地区的扶贫助老不是传统的模式,而高校教师是一支特别的扶贫助老队伍,既能够协调政府保留黎族文化,又能推广普通话、解读政策,利用实地调查和专业知识为扶贫助老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段美枝.中国农村贫困线分析及贫困规模测算[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2):15-19.

[2] 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02):56-59.

[3] 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151-156.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品性及其涵养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研究述析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