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风味辣酱的研制

2024-04-21 09:04扬,董富,赵
农产品加工 2024年5期
关键词:虾皮辣酱辣椒酱

骆 扬,董 富,赵 阳

(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云南文山 663099)

小米辣在云南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作为滇味酸辣中辣味的主要来源,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建水、河口、西双版纳、文山等地,年产值近2 亿元[1]。辣椒酱作为小米辣的一种加工产品类型,能较长时间延长小米辣贮藏期,且经发酵后辣椒鲜味增加并伴有香气,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使用小米辣作为辣椒酱的主要加工原料进行发酵,小米辣酱颜色由鲜亮红变为红褐色,表皮所含酵母菌发酵降低了固有辛辣味,酸味增加,滋味不足[2]。海带中的谷氨酸钠、虾皮中含有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香菇中含有酸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等均具有提鲜作用[3],花生中含有醛酮类化合物能增强食物的香气,因此选择这4 类具有相互辅助作用的鲜味,添加到辣椒酱改善风味,可以达到增鲜的效果。

1 材料与仪器设备

1.1 材料和化学试剂

小米辣(表皮颜色红亮、厚实,条形完整),购自文山文兴农贸市场;虾皮(选取长度5 mm 左右,色泽均匀、无霉味)、香菇(选取3 cm 左右、菇体完整、香菇风味浓郁的干香菇)、海带(选取颜色深绿具有较浓厚的海鲜味道的干海带),均为市售。

硼砂(化学纯),上海云岭化工厂提供;硫酸锌(分析纯),北京市双燕化工厂提供;对氨基苯磺酸(二级纯),北京化工厂提供;盐酸(优级纯),重庆川东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盐酸奈乙二胺(化学纯)、亚铁氰化钾(分析纯),汕头市光华化工厂提供;亚硝酸盐(分析纯)、氢氧化钠(优级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氯化钠(分析纯),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琼脂(生物试剂),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 仪器设备

W201 型恒温水浴锅,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UX620 型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产品;MJ-BL25B3 型搅拌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产品;LDO-101-1 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龙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产品;PHS—3C+/PHS—3C 型酸度计,上海天垒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产品;UV2550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旦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产品;培养箱,上海一恒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产品。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发酵辣酱工艺流程

将原料(小米辣、大蒜、生姜)打碎磨浆,添加食盐、白砂糖、白酒在玻璃罐中拌匀,置于恒温箱(25 ℃)中发酵18 d,然后添加香菇、海带、花生、虾皮调味,辅料混匀后装罐密封,于100 ℃沸水中水浴加热至中心温度90 ℃,保持5 min,冷却后即得成品。

2.2 发酵辣椒酱操作要点

2.2.1 辣椒处理

选用新鲜、表皮光滑无破损、自然成熟、色泽正常、无霉变及病虫害的文山丘北小米辣,洗净并晾干辣椒表面的水分,用打浆机打浆后过40 目筛。

2.2.2 生姜、大蒜泥的制备

选用新鲜、无病虫害、无腐烂霉变的姜、大蒜;洗净、去皮、沥去表皮水分,粉碎机打碎成泥,过40 目筛。

2.2.3 虾皮、香菇、海带、花生处理

虾皮洗净、晾干后小火快炒30 s,备用;干香菇除去杂质,洗净、烘干,粉碎机打碎,过70 目筛备用;用100 ℃水泡制干海带,泡发后捞出,晾12 h后选取味道浓郁、颜色深绿的海带,打碎后备用;干花生炒制后用粉碎机打成花生粉末,用70 目筛网筛选,备用。

2.2.4 玻璃罐杀菌

罐装前,将玻璃罐和盖子仔细清洗,于100 ℃沸水中浸泡消毒20 min,再放入烘箱烘干。

2.2.5 发酵

将磨碎的辣椒酱装入玻璃罐中,添加白酒、食盐、白砂糖,密封放置于恒温干燥箱(25 ℃)发酵18 d。发酵完成后辣椒酱颜色由鲜红变为红褐色,开盖后产生浓郁的香辣味,味道由辛辣变为香辣,并伴随轻酸味即为发酵终点。

2.2.6 装罐密封

按原料配比混合均匀,将研制好的辣椒酱装入杀菌后的玻璃罐中,灌装封口;迅速将调配好的辣椒酱装入罐中,立即封口,留有一定顶隙;进行水浴加热,辣椒酱中心温度90 ℃保持5 min,即得产品。

2.3 辣椒酱单因素试验

(1)发酵辣椒酱。以小米辣总量100 g 为基础,食盐用量6,8,10,12,14 g;白砂糖用量5,7,9,11,13 g;白酒用量2,4,6,8,10 g;发酵时间12,14,16,18,20 d,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

(2)调制辣椒酱。在发酵辣椒酱发酵条件确定后添加辅料,提升辣椒酱风味。通过预试验,以发酵辣椒酱100 g 为基础,海带用量2,3,4,5,6 g;香菇用量 6,8,10,12,14 g;虾皮用量5,6,7,8,9 g;花生粉用量7,8,9,10,11 g,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

2.4 辣椒酱正交试验

2.4.1 基础辣椒酱发酵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白酒、食盐、白砂糖、发酵时间4 个因素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基础辣酱发酵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表1 基础辣酱发酵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2.4.2 调制辣椒酱辅料用量正交试验

在发酵辣椒酱发酵条件确定后,进行辅料添加提升辣椒酱风味。通过预试验,选择海带、香菇、虾皮、花生粉的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调制辣椒酱辅料添加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2。

表2 调制辣椒酱辅料添加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g

2.5 感官评定

2.5.1 基础辣椒酱发酵感官评定

由20 位具备专业评审条件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根据表3 中的感官评定标准,对发酵辣椒酱成品进行逐一评价,得出感官评分,满分100 分。

表3 基础辣椒酱发酵的感官评定标准

基础辣椒酱发酵的感官评定标准见表3。

2.5.2 调制辣椒酱感官评定

调制辣椒酱添加辅料后感官评定由20 位具备专业评审条件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根据表4 中的感官评定标准,对调制辣椒酱成品进行逐一评价,得出成品感官评价,满分100 分。

表4 调制辣椒酱辅料添加感官评定标准

调制辣椒酱辅料添加感官评定标准见表4。

2.6 理化指标测定

水分含量按GB 5009.3—2016 规定方法中的直接干燥法测定,总酸按GB 12456—2021 规定方法中的pH 计电位滴定法测定,亚硝酸盐按GB 5009.33 规定方法中的分光光度法测定,pH 值测定GB/T 10786—2006[4-6]。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础发酵辣椒酱单因素试验

3.1.1 白酒用量对风味辣酱发酵的影响

以小米辣总量100 g,食盐用量10 g,白砂糖用量5 g,白酒用量分别为2,4,6,8,10 g,制作风味辣酱。

不同白酒用量的发酵辣椒酱感官评分见图1。

图1 不同白酒用量的发酵辣椒酱感官评分

由图1 可知,白酒用量为6 g 时感官评分最高;当白酒用量为2 g 时,不能较好地抑制杂菌的生长,不利于酵母菌繁殖发酵,也不利于后期酵母菌的发酵,降低亚硝酸盐的生成,导致辣椒酱香味辛辣味过重;当白酒用量为5~7 g 时,能够有效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发酵,能够较好地调节发酵辣椒酱的风味;当白酒用量为8 g 以上时,抑制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影响发酵,使发酵周期延长会导致辣椒酱酒味过重,风味较差。因此,选择4,6,8 g 作为基础发酵辣酱正交试验水平。

3.1.2 食盐用量对风味辣酱发酵的影响

以小米辣总量100 g,食盐用量6,8,10,12,14 g,白砂糖用量5 g,白酒用量6 g,发酵18 d,制作风味辣酱。

不同食盐用量的发酵辣椒酱感官评分见图2。

图2 不同食盐用量的发酵辣椒酱感官评分

咸味能辅助鲜味的呈现,食盐用量小于8 g 时,其他杂菌生长抑制酵母菌生长导致发酵不彻底,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保持辣椒酱原有的辛辣味;当食盐用量为8~12 g 时,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发酵使辣椒酱发酵风味较好,能够较有效地抑制辣椒酱的辣味调节辣椒酱的风味;当食盐用量大于12 g 时,咸味过重减缓了酵母菌的繁殖发酵速度,延长了发酵时间,不能较好地调节辣椒酱风味。因此,选择8,10,12 g 作为基础发酵辣酱正交试验水平。

3.1.3 白砂糖用量对辣酱发酵的影响

根据基础配方和工艺流程,以小米辣总量100 g,白酒用量6 g,食盐用量10 g,白砂糖用量5,7,9,11,13 g,发酵18 d,制作风味辣酱。

不同白砂糖用量的发酵辣椒酱感官评分见图3。

图3 不同白砂糖用量的发酵辣椒酱感官评分

由图3 可知,当白砂糖用量为8~10 g 时,利于酵母菌繁殖发酵,能较好调节发酵辣椒酱的风味,甜味对鲜味有辅助作用,能改善辣椒酱的咸涩味,更能提出辣椒原始香味,呈现的颜色更深,为红褐色;当白砂糖用量大于10 g 时,不利于酵母菌生长,使得发酵时间延长,导致亚硝酸盐升高,影响辣椒酱的风味,白砂糖用量过少时,不适合酵母菌的生长要求,发酵速度较慢,辣味较重。因此,选择7,9,11 g 作为基础发酵辣酱正交试验水平。

3.1.4 发酵时间对辣酱品质的影响

以小米辣总量100 g,白酒用量6 g,食盐用量10 g,白砂糖用量5 g,发酵12,14,16,18,20 d,制作风味辣酱。

不同发酵时间发酵辣椒酱感官评分见图4。

图4 不同发酵时间发酵辣椒酱感官评分

由图4 可知,当发酵时间18 d 时,酵母菌繁殖发酵效果较好,发酵充分呈现较强的鲜味,使得风味辣酱颜色呈现深红,味道鲜美;当发酵时间少于16 d 时,发酵不彻底,辣椒酱辣味重、辣酱气味不协调;当发酵时间大于18 d 时,发酵完全后辣椒酱的鲜香味会逐渐产生杂酸味,辣酱香气减弱,感官品质下降明显。因此,选择发酵时间17,18,19 d作为基础发酵辣酱正交试验水平。

3.2 基础辣椒酱发酵正交试验

选择白酒用量A(4,6,8 g)、食盐用量B(8,10,12 g)、白砂糖用量C(7,9,11 g)、发酵时间D(17,18,19 d)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因素水平组合。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

基础辣酱最佳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基础辣酱最佳发酵工艺试验结果

由表5 可知,影响产品品质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食盐用量>白酒用量>白砂糖用量。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影响发酵感官评分的最显著因素是发酵时间,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发酵时间的控制能够较好地控制发酵的好坏,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降低辛辣味,使辣椒呈现出深红色,控制发酵时间是辣椒酱发酵的最重要的因素;食盐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凸显出较好的香气,控制好食盐用量也很重要。所以,根据最优水平选取产品最佳配方为A2B2C1D2。9 组正交试验中最优组合为A1B2C2D2,经感官评定对比A1B2C2D2与A2B2C1D2感官风味差异不明显,考虑到实际操作中成品存在污染的可能,选择配方A2B2C1D2,既白酒用量6 g,食盐用量10 g,白砂糖用量7 g,发酵时间18 d。

3.3 调配辣椒酱辅料用量单因素试验

3.3.1 海带用量对调配辣椒酱的感官风味影响

海带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碘、膳食纤维,其中所含谷氨酸钠是一种鲜味调味剂,与食盐同时存在时,提鲜效果明显。根据基础配方和工艺流程,以发酵辣椒总量100 g,海带用量2,3,4,5,6 g,虾皮用量7 g,花生用量9 g,香菇用量10 g,制作风味辣酱。

不同海带用量的调配辣椒酱感官评分见图5。

图5 不同海带用量的调配辣椒酱感官评分

由图5 可知,当海带用量为4 g 左右时,海带与辣椒酱相协调风味较好,香辣味突出,夹杂海带鲜味;当海带用量小于3 g 时,发酵辣椒酱辣味重,海带味不明显;当海带用量大于5 g 时,发酵辣椒酱的混合会不均匀,海带味过重,掩盖其他辅料添加的风味调节。因此,选择海带用量3,4,5 g 进行正交试验。

3.3.2 虾皮用量对发酵辣椒酱的感官风味影响

虾皮含有较高的钙、磷、碘、维E、天冬氨酸,添加到菜品中具有辅助提鲜作用。以基础发酵辣椒酱总量100 g,海带用量5 g,虾皮用量5,6,7,8,9 g,花生用量9 g,香菇用量10 g,制作风味辣酱。

不同虾皮用量的调配辣椒酱感官评分见图6。

由图6 可知,当虾皮用量为6 g 左右时,虾皮味和辣椒酱鲜辣味能较好地呈现,对发酵辣椒酱的口味调节较好,香辣味夹杂虾皮味;当虾皮用量小于5 g 时,发酵辣椒酱辣口味增鲜效果较差,虾皮味淡;当虾皮用量大于7 g 时,发酵辣椒酱的辅料较多,辣椒酱混合不均匀,容易导致分层现象。因此,虾皮用量取5,6,7 g 进行正交试验。

3.3.3 花生粉用量对发酵辣椒酱的感官风味影响

花生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能够提升辣酱的鲜味及香气。以基础发酵辣椒酱总量100 g,海带用量5 g,虾皮用量7 g,花生粉用量7,8,9,10,11 g,香菇用量10 g,制作风味辣酱。

不同花生粉用量的调配辣椒酱感官评分见图7。

图7 不同花生粉用量的调配辣椒酱感官评分

由图7 可知,当花生粉用量为10 g 左右时,能够较明显提升发酵辣椒的香气,降低辣椒酱的辛辣味;当花生粉用量小于9 g 时香气不明显,辣椒酱鲜味较淡;当花生粉用量为11 g 以上时,会导致辣椒酱颜色变为浅,难以混合均匀。因此,选择花生粉用量为9,10,11 g 进行正交试验。

3.3.4 香菇用量对发酵辣椒酱的感官风味影响

干香菇风味浓郁,含有呈味氨基酸,具有独特香菇风味,是一味较好的调节鲜味的食材。根据基础配方和工艺流程,以发酵辣椒总量100 g,海带用量5 g,虾皮用量7 g,花生粉用量9 g,香菇用量6,8,10,12,14 g,制作风味辣酱。

不同香菇用量的调配辣椒酱感官评分见图8。

图8 不同香菇用量的调配辣椒酱感官评分

由图8 可知,当香菇用量为8~12 g 时,香菇中的主要呈鲜物质伞菌氨酸、口蘑酸充分发挥作用,呈现较强的鲜味,使得风味辣酱充分体现香菇特有香气,味道鲜美;当香菇用量在8 g 以下时,香菇香气较淡;当香菇用量在12 g 以上时,香菇味过重。因此,取香菇用量8,10,12 g 进行正交试验。

3.3.5 调制辣椒酱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依据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选取因素海带用量E(3,4,5 g)、虾皮用量F(5,6,7 g)、花生粉用量G(9,10,11 g)、香菇用量H(8,10,12 g)。

最佳辅料用量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最佳辅料用量试验结果

由表6 可知,影响产品品质的主次顺序为海带用量>花生粉用量>虾皮用量>香菇用量,产品最佳配比方案为E3F3G1H1,制得的辣椒酱颜色呈现为红褐色与辅料颜色鲜亮,酱状与辅料层次均匀香辣味突出夹杂辅料鲜味,味道柔和,具有明显辣椒酱特有香味夹杂辅料气味,气味协调均匀感官得分为86 分,高于9 组试验中的最高分E3F2G1H3,最优水平组合为E3F3G1H1。

4 成品感官及理化指标

4.1 成品调制辣椒酱感官评价

调制辣椒酱的感官评价见表7。

表7 调制辣椒酱的感官评价

4.2 成品调制辣椒酱理化指标

调制辣椒酱的理化指标见表8。

表8 调制辣椒酱的理化指标

4.3 成品调制辣椒酱微生物指标

调制辣椒酱的微生物指标见表9。

表9 调制辣椒酱的微生物指标

5 结论

基础发酵辣酱小米辣用量100 g,白酒用量6 g,食盐用量10 g,白砂糖用量7 g,发酵18 d,发酵之后每100 g 基础辣椒酱添加5 g 海带,7 g 虾皮,9 g花生,8 g 香菇,由此配方制作出的风味辣椒酱颜色鲜亮,具有辣椒酱应有的红褐色,并具有辣椒酱应有的香气且夹杂辅料香气;酱状均匀夹杂各种辅料黏稠适中,组织细腻均匀,具有辣椒酱应有的香辣味,麻辣适中。

猜你喜欢
虾皮辣酱辣椒酱
对比干鲜辣椒酱的品质分析及其产业效益研究
辣酱
虾皮是个宝,老人宜常吃
辣椒酱炒蛋开胃好下饭
最爱那一碗辣酱
看上哪一点
靠吃虾皮来补钙,靠谱吗?
虾皮变黄就别吃了
保卫味蕾,哪款辣椒酱让你放心“辣过瘾”?
—— 8品牌辣椒酱测评报告
选辣椒酱,安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