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路径探索

2024-04-21 04:36陈群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陈群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双重背景下,高职院校既要培养适应时代变革的技能型人才,又要深化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价值。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对技艺追求、对工作敬重、对社会责任坚守的文化体现,为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价值参照。文章从理论层面对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契合点进行分析,并从校园文化、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三大维度提出具体的融入策略,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一种有深度的教育思路。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契合度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与课程教学所倡导的技能专精、责任担当和实践探索高度契合。表1直观地展示了二者的对应关系及契合点。

由表1可知,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与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联系并非表面的重叠,而是基于教育哲学与实践的深入交融。一方面,工匠精神强调的持续进步和自我完善,为学生提供了稳固的心态基石,有助于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冷静、专注和进取;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本质上是对专业极致、持续进步和精益求精的追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则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

因此,教师融合工匠精神开展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可以直观地为学生展现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情感认同和职业责任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全面成长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

(一)结合工匠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缔造深沉的匠心文化氛围

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中的责任和诚信恰好与此契合。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就像工匠对待每一个细节,均是出于对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的尊重。因此,工匠精神是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指引。为促使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高职院校应积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其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技艺背后的道德与法律要求。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明确的评价标准评选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与教职工作为优秀典型,发挥楷模的引领作用,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宜兴开放大学制定了《工匠精神推广与评价细则》,确立了细致入微的评价标准,进而启动了“工匠精神之星”评选活动,成功挖掘八位在各专业领域深化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为了将工匠典型的成功经验与观念扩散至更广泛的群体,宜兴开放大学组织系列公开讲座,邀请当选的师生分享自身的工匠故事,使工匠精神深入学生心中,产生觸动和共鸣,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助力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职场挑战时,能够凭借丰富的法律知识进行正确的决策,从而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其次,文化品牌以价值凝聚共识。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形成道德判断和法律规范行为的能力,而“塑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正是将工匠精神中对技能、职业的尊重和追求的态度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相结合的关键手段。例如,宜兴开放大学锐意地塑造了“传承工匠精髓,塑造技术匠心”的品牌主张。为了让这一理念落地生根,宜兴开放大学开发了与工匠精神相辉映的文化符号和元素,包括独具特色的校徽、有力的标语和海报,引导师生在精致、精细、精巧的文化元素中感悟工匠精神。

(二)结合工匠精神重塑课程教学体系,推进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育人全过程

课堂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为了确保工匠精神能够深入融入学生的血脉,高职院校有必要结合工匠精神重塑课程教学体系,推进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育人全过程。

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涉及学生的公民责任和社会行为规范,旨在辅助学生在掌握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为推动工匠精神与教学的融合,高职院校需要组建一个涵盖法律、道德教育、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由工作组明确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要点,以确保课程实际性与理论性的均衡。此外,工作组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先前的学习经验和对法律的理解等因素,确定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教学方案,确保方案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高职院校可以投资建立数字学习平台,为深入研究和传播工匠精神提供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微课程、实践视频或采访内容。以微课程教学的形式传递技术知识,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如专注、细致、坚韧、创新的理解与实践;以深度采访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直接与工匠对话,学习其人生哲学与工艺追求的机会。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分享自身对工匠精神的所思、所感,以互动参与的方式,推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工匠精神理念真正地走入生活和实践。

此外,高职院校可以推出“古今工匠之道与法律精神”系列课程,积极推动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的融合。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古代工匠在缺乏先进技术的背景下,依靠匠心和道德规范创造杰出作品的历程;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法律案例,阐述法律是如何支持和保障工匠权益的。这样,教师通过古今对比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激发学生对创新和坚持的热情。为了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高职院校可以设计一个多维度、具体、明确的综合评价体系,用于考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思想素养与法律问题的深度分析程度,确保学生真正将工匠的细心、耐心和追求卓越融入每个细节。

(三)结合工匠精神打造实践教学项目,以实际行动深化工匠精神的推广

实践是检验学习的试金石,也是推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与工匠精神集合的核心载体。高职院校要想深化工匠精神的传承,就要进行理论引导,并开展实践,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得到真正的结合。

首先,高职院校应构建一个项目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如创建“法律实务挑战”项目。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高职院校应组织 “法律进乡村”等公益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和基层,为当地居民提供道德法律援助和知识宣传。学生可以与基层从业者进行深入交流,学习基层从业者身上的工匠精神、态度,以及对待工作的敬重,助力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工匠精神在道德与法律领域的真实应用和价值。

其次,强化产教融合。注重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是工匠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步骤。高职院校应与本地知名企业构建稳固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出“量身打造”的深度实践教学项目。以汽车专业为例,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联手设计一个完整的汽车生产线实训项目。在项目启动前,高职院校应确保学生明白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和法规要求,以及工匠精神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价值,并将其纳入课程设计。在此环境中,学生不仅要完成整车的生产流程,而且要对工作质量进行自我监控和团队互验,保证最终产品达到行业标准。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派出监管人员,监督项目的进展,定期审查学生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其在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遵循最佳实践,从而在高强度、高要求的实践环境中,真正雕琢学生的工匠品质,促使学生对每个细节严格把控和对卓越成果不懈追求。

三、结语

高职教育所面临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且要塑造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价值追求的现代公民。工匠精神承载了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教育者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高职院校应在多个维度进行创新,不仅要建设具有工匠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还要将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融入课程体系,挖掘工匠精神的深层含义。同时,高职院校要结合工匠精神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中深入体会和塑造工匠精神。

总而言之,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智慧的传承,而且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升华。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高職院校要充分挖掘工匠精神的深度和广度,构建一个既尊重传统又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孙杰,周桂瑾.技能型社会建设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4).

[2]张星.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 (13).

[3]王志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逻辑、方式与实现机制[J].职教论坛,2022(8).

[4]林石炜,符海兰.“工匠精神”精神与高职德育课程融合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

[5]樊维聪.职教改革背景下思政课与公民教育的结合: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20(1).

[6]何琦.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学习强国平台优化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a/2020/03/08。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