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评价实施策略研究

2024-04-20 09:40管宁宁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实施策略

管宁宁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语文核心素养评价实施策略,开发语文核心素养的评价工具,是推进语文教育评价改革、促进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未来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可从明确语文核心素养评价理念、构建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转变语文核心素养评价观念三个方面来探究语文核心素养评价实施策略,能够有效推进“教—学—评”融合发展及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评价 语文学科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1-47-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得以明确,有效推动了教育评价改革的落实,为中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建立并施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语文核心素养评价理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语文课程建设要促进每一个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要构建起符合教学实际的评价体系,关键是要明确评价的基本理念。

(一)强化立德树人目标

“立德树人任务下的语文教学注重立德,着力于学生的心灵和智能,可以很好地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也自然具有鲜明的特质。”[1]为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差异性,在评价方法上要体现情境性和渗透性,在内容上要体现综合性和模糊性,在效果上要体现引导性和拓展性。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优化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将立德树人融入各类课程资源中,这要求其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创设学校德育课程情境,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各类地方及学校资源,立足于学生语文学习具体实际实施教学,注重质量与效果。

(二)评价内容聚焦于核心素养整体

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的相关行为表现,推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水平并对其进行阐释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学习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运用语言、提升思维、审美创造及增强文化自信,这都是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体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密不可分,相互联系,这就要求在评价时要整合各个方面,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三)突出语文学科特性

语文核心素养的评价在本质上应该体现学科特性,着眼于语文学科重点能力的提升,评价原则以学科教学实践为依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此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学习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具体真实的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应该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性提升和发展的规律,立足真实语言文字的需求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语文课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对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时不应局限于学习目标的测量与评价,而应对学生实践过程进行整体考核。

二、构建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

针对不同的学科建立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模型,这对推进评价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统一的课程,在对其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考虑这一学科特点。本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就构建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的基本原则、基本要素及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一)明确评价模型的基本原则

首先,立足课程标准,把握语文核心素养含义及特征。课程标准是统领,教育评价模型的构建应以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托,在此基础上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并形成发展机制。核心素养既包含可测量、分阶段的知识,也包含内隐性的内容,其外在表征是实现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核心素养的实现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当中显现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便意味着在学生学习实践中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不能以确定的结果为测量标准固化学生的思维。

其次,落实“以评促学”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业质量作为教育评价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指南,构建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要将语文学业质量作为参考依据。学生学业质量充分考查了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解决不同问题的外在表现,不仅测量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测评学生的内在思想品质、文化修养及情感价值。在教学中明确了学生主体,任何教育评价与学生学习规律、教师教学规律保持一致,考虑“从哪些方面教学”“如何评价教学”等问题,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最后,把握语文教学中“情境”的重要作用。在语文评价实施过程中,评价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以内容为根本依据和以知识与能力为取向两类。语文核心素养的评价要依托具体的语文教学情境,“情境”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外在依托,“活动”则是以学生经验及学科特点而确定的言语实践,这便强调了以活动为依托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及各方面品质的综合发展。

(二)厘清评价模型的基本要素

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是以真实情境为依托,考查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的关键认知能力,进而掌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程及特点。因此,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为基础,重点探讨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大观念三个基本要素。

首先,情境是學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外部社会和文化背景,它能为学生提供动态的解决问题的影响因素。情境主要有三类:个体经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个体经验情境是指个体真实的生活场景,是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知识、精神体验的真实场景,如借助不同形式的文本内容认识生命的含义。社会生活情境是个人认识社会并转化自身身份,以“社会人”的身份参与日常生活实践,如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学科认知情境是指向个体在学科经验或者思想的复杂活动场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比小说人物形象的不同,对作者写作情感及目的展开研究。

其次,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是学科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为了达成某种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开展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行为。与教学情境当中强调的实践活动不同,它是对具体情境日常语文实践活动抽象化的结果,超越学习材料和主题本身。在语文教学评价中,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综合来看,这三方面的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在进行评价时应该综合考虑,对语言材料的阅读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现象的梳理探究,语言的表达交流依赖于对文本的理性与感性认知。

最后,在语文教学评价模型构建中,“大观念”并非学生所掌握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概念、原则与规律,是学生通过具体教育实践活动所逐渐形成的对语言文字运用本质规律的认识。以整本书阅读为例,“大观念”可以提炼为:第一,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阅读方法及辅助资料,把握文章基本背景及内涵;第二,阅读因人而异,个体对文本理解因个体身份、地位、文化、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第三,广泛涉猎不同体裁、主题的文本可以有助于个体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社会、各类文化,并与其建立积极关系。评价者在梳理提炼“大观念”时,应根据不同评价对象、课程内容、评价材料特征不断对语文课程大观念进行丰富拓展。

(三)注重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

当前,我国语文课程评价模型主要有以甄别选拔为目的的学生学业水平命题质量评估、以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为目的的课堂评价、以诊断核心目标为目标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三种类型。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对语文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命题质量评价体系,落实语文命题改革理念。由于不同地区命题主体对课程标准核心理念的理解与落实程度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测试内容、测试形式有所偏重。面对这种情况,建立命题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核心素养评价模型能够对不同年级、不同区域开展语文教育质量评估,有利于缩小语文命题的区域差异。

其次,整合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提升教师评价素养。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过程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获得,以此发现解决问题,有效反馈教学进程,提升教学效率。当前,部分教师在开展过程性评价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构建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可以为多种评价手段的实施提供支持。

最后,优化教育协调发展,提升教学反馈效率。我国教育追求均衡发展,运用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可以对不同地区学生语文学习结果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总之,评价模型的构建不仅有利于提升语文教育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而且还有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转变语文核心素养评价观念

(一)明确评价旨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自主发展

在典型的评价取向中,更倾向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发挥核心素养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作用,以动态眼光看待语文学习。以往的纸笔测验只是对学生阶段性水平的检测,随着学段的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会持续上升,这要求学生从纵向和横向检测自身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促进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无论是进行纵向发展,还是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其目标都是要对学生的关键能力进行测试,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以评价作为手段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二)健全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业评价积极转型

学生学业水平测量与评价是一项长久性、过程性的工作,在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时应该综合运用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等多种评价方法与策略。除了纸笔测验,小组讨论分享、自我成果展示、对话交流等都可以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同时,由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测量和评价时,各类学习材料就成了个体素养发展状况的可靠依据。如学生读书笔记、文学作品创作、反思日志等,这些都是专业化的学生档案,也是评价的真实依据。建立多种评价方式,健全评价体系,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其量身打造適合的学习方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探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规律,促进教师课堂改进,进而促进语文学习纵深发展。

(三)设置语文评价量规,积极构建语文实践性活动

在语文学科中设计评价量规,是立足于学生具体学习情境开展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语文要素、学科能力的评价。例如针对写作课程、口语交际课程呈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这需要根据核心素养内涵和学习特点来进行等级划分,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效应。语文核心素养评价聚焦于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下的语文教学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新的“教”与“学”的关系。应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具体联系学生实际,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创设具体学习实践情境,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多元互动学习机会,关注教学流程与评价的新变化,通过跨学科学习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内隐性、整体性、情境性、动态性的特点,目前我国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主体单一、测评框架不成熟、评价方式简单等。因此,立足于课程标准,在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基础上,首先,应厘清核心素养评价的理念,在强调语文学科特性的同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对核心素养整体方面进行评价。其次,应积极探索构建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明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探索模型实际运用的效果,为评价提供一种可测量的标准。最后,应转变核心素养评价观念,转变评价方式,健全综合评价体系,构建语文评价量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家顺.立德树人任务下的语文教学评价特质[J].语文建设,2021(9):50.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实施策略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和谐德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