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堂管理研究:进展与趋势

2024-04-20 09:40黎利左崇良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减

黎利 左崇良

【摘 要】高效的课堂管理是确保课堂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实现学校教育管理预定目标的关键。文章采用文献追溯法和内容分析法,以2012年为时间轴点,对比前后十年我国小学课堂管理发展,揭示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研究进展、热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双减”背景下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实践的发展赋能。

【关键词】小学课堂管理 “双减” 文献追溯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1-24-04

高质量的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课堂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就要坚守课堂主阵地。高效的课堂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也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小学阶段真正贯彻“双减”政策,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这对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

一、概念界定与数据来源

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课堂管理随之出现。由于维度取向不同,国内外的学者对于课堂管理的理解也有不同(见表1)。

基于表1中的概念界定,并结合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的实际,本文选取2000年以来与“小学课堂管理”相关的文献,分析小学课堂管理研究。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以“小学课堂管理”为关键词搜索到有效期刊论文31篇、硕士论文133篇、关于“小学课堂管理”的研讨会议7场、专著1部。以2012年为时间节点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双减”背景下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课堂管理研究的内容分析

(一)从研究的数量来看

近十年来小学课堂管理的研究成果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举办了一系列教育研讨会,参会人员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他们畅谈教育,分享经验,会议成果汇编成册,为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从研究的内容与范围来看

课堂管理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2012年之前的小学课堂管理研究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围绕课堂教学来探究课堂中的环境建设、纪律或秩序的维持、课堂行为规范的确立。2012年之后,小学课堂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渐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且开始关注课堂的时间管理和课堂教师情绪管理,课堂管理研究的内容涉及课堂的方方面面。

(三)从研究的理论视角所涉及范围的广度和深度看

通过对已选文献的研读得知,2012年以前的研究成果偏重于以人文主义理论为研究基础,吸收国外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关理论研究,如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旨在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相比之下,2012年以后小学课堂管理的研究视角有所拓展,关于课堂管理制度改革与课堂理念更新方面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四)从研究的方法来看

2012年以前发表的论文多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反思,采用的方法是教育观察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也有一些研究者关注小学课堂管理,如梁晓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课堂“有痕”的规则与“无痕”的传递进行探讨。[7]2012年以后的研究成果多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获取实证资料,再通过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得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开始有学者采取教育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的方法来研究小学课堂管理。

综合数据来源发现,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近十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研究成果数量的增加、研究内容的全面化、研究视角的多样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队伍的日趋成熟等方面,逐渐深入探讨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丰富了小学课堂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小学一线教师的课堂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三、近十年來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研究的热点

21世纪以来,研究者、一线教师致力于小学课堂管理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小学课堂中的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教学时间管理、教师情绪管理进行了较为集中的研究。

(一)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研究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学会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问题行为伴随着课堂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或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的、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8]多数研究者更关注以学生为主体引发的课堂行为问题。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小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问题行为较多,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损害师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一线教师着力于探究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

(二)小学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研究

课堂教学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而时间的有限性使课堂的分分秒秒都显得弥足珍贵。课堂中时间因素的分布与学生能否进行有效学习息息相关。对课堂进行科学的时间管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而且还能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小学课堂教师情绪管理研究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授课教师的情绪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由于小学教学任务的繁杂、教学工作的单一重复,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方面的特点,有的小学教师容易在课堂教学中产生负面情绪或将负面情绪带入课堂教学中。而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不成熟阶段,教师的情绪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课堂情绪管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较多研究者、一线教师较为关注小学教师的课堂情绪研究。

综上所述,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就课堂问题行为而言,研究者从教师、学生、环境三个层面对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剖析,从关注规则的制定到关注学生的需要,提出了解决问题行为的相应对策。

四、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21世纪以来,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本土化、田野式的研究理论较少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课堂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20世纪90年代之前,几乎没有国内学者专门开展课堂管理研究,而是把课堂管理问题归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范畴。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有学者关注课堂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如施良方和崔允漷撰写了《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其中的第七章从课堂规则、课堂问题行为管理、课堂管理模式、课堂时间管理等方面论述课堂管理优化策略。进入21世纪,学者们意识到小学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关注点转移到小学课堂管理上,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邓栩主编的《小学课堂管理》。较多学者对小学课堂管理理论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但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由于国情不同,国外的小学课堂管理理论并不能很好地直接指导我国的课堂管理实践。从实际出发,进行本土化、田野式的理论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小学课堂管理实践。

(二)研究内容缺乏深度且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21世纪以来的相关研究内容已逐渐涵盖了小学课堂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研究的深度还不够。例如对策研究仅停留在浅层分析,并没有对课堂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层次挖掘,多数研究是从课堂管理内容的某一个侧面或某一个点切入的,没有对课堂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同时,多数研究者对小学课堂管理采取的是质性研究,选取的研究视角相类似,这使得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同质化倾向明显。

(三)行动研究较少且研究队伍不够成熟

根据选取的文献可知,部分论文是对小学课堂管理的经验总结,一线教师和学者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并通过总结某些地区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旨在为更广范围的小学课堂管理提供参考模式。然而课堂管理问题往往是动态生成的,不太可能存在普适性的模式。同时,课堂管理的行动研究较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此外,研究成果所发表的层次也不理想,虽然2012年之后的研究成果的数量是2012年之前十年研究成果数量的5倍左右,但从知网收录的相关论文来看,近二十年来专门研究小学课堂管理的核心期刊论文只有5篇,所选的硕博毕业论文均为硕士所作,还没有博士专门研究小学课堂管理。由此可见,我国的小学课堂管理学界研究队伍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研究队伍。

五、“双减”背景下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的发展趋势

“双减”政策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双减”背景下,课堂是落实教育政策的主阵地,小学课堂管理可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方面着力,在课堂上充分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成长。

(一)政府层面

一是政策解读,让教育回归本真。要落实“双减”政策,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双减”政策颁布的背景、目的、指导作用进行全面细致地诠释解读,明确“双减”政策的方向,使“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地生根。二是用好评价杠杆,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要优化学校、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前提在于评价方式的改良。三是提倡赏识教育,同时引导教师更好地行使教育惩戒权。根据小學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倡赏识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但同时不能忽视教育惩戒。从心理学来说,惩戒也是一种强化手段,适度的、符合教育目的的惩戒对于调节教育实践中的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纪律问题是有必要的,以便教师更好地在课堂管理上贯彻“双减”政策。

(二)学校层面

一是领会政策,调整学校培养目标。小学校长和管理层在充分了解“双减”政策的前提下,制订符合“双减”政策的培养目标,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夯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探究小学课堂管理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组织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引领教师关注小学生的生命需要,促进小学生的生命成长。三是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完善学校育人模式。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为高效的课堂管理提供条件,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创建怡人的自然环境、温馨的生活环境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寓德育于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多维度、全方位营造充满生命能量的文化氛围,打造校园文化育人特色,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顺利落实。

(三)教师层面

一是厘清小学课堂“管理”与“管制”的区别。课堂管理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多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提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而课堂管制重在“控制”,严格控制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可课堂本身的情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课堂管理某种程度的不可控性,并且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控制型、权威性的课堂管理模式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深入学习,提高课堂管理效能。教师首先要对课程标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度解读,知晓课堂上要管什么。其次要对“双减”政策进行再解读,明确课堂上该怎么管才能提升效率,贯彻“双减”政策。最后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管理能力,确定课堂上该采取哪种管理方式,创新课堂管理模式。三是协调各方因素,建设课堂管理“生态场”。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对学生、教学内容等要素进行管理,还要关注其他因素,如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座位编排、课堂氛围、课堂时间管理、教师情绪管理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堂管理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循环“生态场”,创造积极的课堂样态,促进课堂上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双循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体验学习,获得知识,从而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能激发和维持小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是小学课堂的动态性、情境性、生成性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征给小学课堂管理带来了各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因素,从而使小学生在课堂上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是今后我国小学课堂管理研究需持续关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姿米.小学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5.

[2]同[1].

[3]王颖楠.小学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A小学为例[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8.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9.

[5]同[1].

[6]邓栩.小学课堂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7]梁晓.“有痕”的规则与“无痕”的传递:小学课堂规则人文传递的叙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5.

[8]崔振红.有效教育之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35.

猜你喜欢
双减
“双减”之下,教育投资急转弯
“双减”政策下,“宇宙补课中心”海淀黄庄“人去楼空”
落实“双减”需多方协力
落实“双减”工作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