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路径探究

2024-04-19 04:48陈曦陈国华
大学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价值意蕴五育并举

陈曦 陈国华

[摘 要]加强劳动教育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文章论述了“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分析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开设“劳动+”融合课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建设高质量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增加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实施“社企校家”劳动教育“四方联动”模式教育路径,为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五育并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1-0138-04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促进人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高职院校育人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不仅要引入德育教育,做好以知识、能力培养为主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及审美品格,而且要在各类课程中自然融入劳动教育,实现“五位一体”教学目标。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中仍存在现实困境。因此,在“五育并举”视域下剖析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归纳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瓶颈,探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劳动教育事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是指引高校教育工作前进的指南。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提升劳动技能,进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实施劳动教育既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目标相吻合,也与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相符合。

(二)加强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及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打造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理解和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自觉抵制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等不良思想,明白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021年,我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定了劳动教育的法律地位。

二、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劳动教育缺乏顶层设计,未形成保障机制

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方面存在不足。一是劳动教育的实施组织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尽管诸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了劳动教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在专业课、通识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易忽视劳动教育,而在劳动教育中又缺乏与专业教学的紧密结合,甚至停留在传达文件层面,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用于劳动课建设、教学和劳动实践的专项经费不足,劳动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堂实验、见习实训等多元化途径,树立劳动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还存在不足,缺乏将劳动教育融入常规课程、实践课程及第二课堂等新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

(二)高职院校学生及其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是家长向孩子传递的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通过家长的介入,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调研发现,相比孩子的劳动素养,部分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成绩。更有部分家长表示只管把成绩搞上去,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这让劳动教育更无从谈起。劳动教育相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来说,受到公众的关注较少,还需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及其家长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

(三)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够理想

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师资薄弱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师资培育情况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一是劳动教育相关培训数量少、效果不佳。劳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较小,面向学校行政干部的多,而针对教师和辅导员的劳动教育培训较少。有关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劳动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培训和研讨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不足。二是勞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调研反映大部分师资来源于校内,校外的师资力量不足。其中,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企业专家等师资占比较少。同时,结合劳动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四)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与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首先,评价主体以校内教师为主,评价过程缺少学生互评和家庭、社会等其他相关方的参与,导致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其次,评价方式有限,部分高职院校评价劳动教育成效的主要依据是大学生参加理论考试的成绩。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片面追求分数的评价制度,忽视了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问题回答等因素,课堂教学评价缺乏完整性与科学性。最后,评价标准存在局限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学生是否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为评价标准,忽视对学生有关劳动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及精神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探究

(一)加强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

通过调研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劳动素质能力的需求,加强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一是建立劳动教育的实施组织和保障机制。学校要成立劳动教育专门组织机构,负责筹措劳动教育实施的经费,了解各级劳动教育政策文件,制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监督考核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等任务。二是加强劳动教育与各类课程的融合,开设“劳动+”融合课程。修订课程教学标准,除了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还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劳动教育实践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相结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三是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劳动教育方面的课题,通过参与劳动教育科研与教改课题,促进课程改革创新。引导教师持续挖掘和梳理各类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建设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四是与企业、社区共建劳动教育实训基地,优化劳动教育教学环境,增设劳动教育教学场景,为劳动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二)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进一步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一是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打造学生、家长、企业与教师为一体的多元评价主体,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劳动教育教学中来。二是丰富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贯穿线上与线下。线上平台主要记录学生预习、抢答互动等学习过程,线下侧重实操训练过程。考评指标涵盖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作业完成、问题作答等内容,以此增强劳动教育过程管理的科学性和评价的准确性,使线上线下教学都能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三是完善评价标准,重视对学生有关劳动的思想认识、个人品德的培养,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四是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评估方法。一方面,要评价教师是否在课堂中按照劳动教育的组织要求实施教学,鼓励教师设置适当的劳动教育考核要求,组织学院开展教学评价。另一方面,要评价教师劳动教育实施效果。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劳动教育实施方式、内容和劳动教育目标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获得学生对劳动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持续改进意见。

(三)建设高质量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高质量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常态化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劳动育人能力。一是把劳动教育纳入全体教师的培训内容,实行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二是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展示、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通过技术应用、专题培训、资源开发和建设,提升教师的数字化劳动教育水平。四是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工厂劳动等,增强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建设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人才资源,聘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优秀社会人士作为学校外聘教师,邀请他们讲述劳模故事、创新故事,展示精湛技艺,讲述工匠的传承与发展,切实增强劳动教育的感染力,让学生加深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育人成效。

(四)实施“社企校家”劳动教育“四方联动”模式

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同参与。通过联合社区、企业、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实施“社企校家”劳动教育“四方联动”模式(见图1)。“社企校家”共享优势资源,共同制定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纳入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对劳动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劳动教育无缝衔接的良好氛围。在此模式下,家庭要发挥劳动教育的基础作用。家长应将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把劳动意识和技能的养成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师生充分参与的工作格局,开设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程,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企业和社区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企业和社区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例如,高职院校可联合企业、社区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真实工作项目上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感。同时,还可邀请企业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研发劳动课程,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参与劳动教学,切实弥补学校劳动师资配备不足、课程资源匮乏等问题。依托“四方联动”模式实施协同育人,有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加强劳动教育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当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多途径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质量。通过加强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开设“劳动+”融合课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建设高质量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增加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实施“社企校家”劳动教育“四方联动”模式,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从而持续推进劳动教育育人成效,实现“五育并举”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3-06-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

26_435127.html.

[3] 牛万强.新时代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实施路径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8):126-129.

[4] 杨妍茜.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体化路径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3):149-154.

[5] 田聪聪.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探索[J].科技风,2023(27):29-31.

[6] 劳家仁.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现实困惑及实践理路[J].教育与职业,2022(8):55-58.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价值意蕴五育并举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蔡元培五育并举对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启发
读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