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表现性评价 推进项目化学习

2024-04-18 11:33张丽娟
教育家 2024年12期
关键词:表现性教研组教研

张丽娟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双减”政策和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的相继出台,对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中存在着片面、浅化和割裂的问题。如學生素养达成的过程无法可视、学生素养评价的结果无法精准、教学评一致性的做法无法跟进。

在此背景下,表现性评价以其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成为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常用的评价方式。它致力于通过设计高质量的行为表现期望列表和评价规则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反思、监测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学校在2022学年开展了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项目化学习校本研修活动,目标指向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依据课标定主题定目标

确定教研单元学习主题。单元教学要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在预热准备阶段中,各个学科教研组依据“单元信息研磨表”,做好教研单元项目学习的顶层规划。如数学组围绕“单元视角下空间观念整体建构学习路径的课例研究”。根据图形特征将图形与几何分成一维、二维和三维三个部分,对比发掘内在联系,抓住数学本质。经过分析、整理和规划,得到图形与几何的“网状结构图”。再由各年段教研组各自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研修单元主题。

制定单元项目学习目标。项目学习目标是单元项目开发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在一级教研中,要求组内每位教师阐述对教研单元的思考,再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框架、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融通旧知与新知,找到要素关联点,确立项目目标。如科学组以五年级“船的研究”单元为内容,进行单元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根据2022版新课标,“船的研究”单元的学习内容隶属核心概念 “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并指向跨学科概念“结构与功能”。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评测与完善等过程,感受船的设计并进行物化。

基于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了如下单元表现性评价学习目标:科学观念,认识船的材料、结构及动力系统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能将其应用于船的设计与制作中;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科学原理对船的设计提出新颖、合理的观点,开展初步的创意设计,结合船的设计图和模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探究实践,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的过程,具有初步的构思、设计、实施和检验的能力;态度责任,体验制作船的成功和乐趣,激发学生运用科学、技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转化成表现性评价指标

表现性评价目标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反应。因此,要从项目目标中提炼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将其作为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指标。

如在“船的研究”单元中,实践探究目标是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的过程,让学生具有初步的构思、设计、实施和检验的能力。可以将这些具体的过程要素融入表现性评价目标的表述中,如“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模型的过程,对制作的模型进行测评,并不断完善与改进”。这样的表述明确指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开展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学习过程,还让教师针对目标,精准地预设了项目成果。

助推项目活动深入开展

设计关键问题,组建学习任务群。低段数学组围绕“聚焦素养进阶:经验改造,整体建构空间观念”的主题,基于“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具体概念和学情调研情况分析,提出了3个关键问题,同时将关键问题转化为有真实情境的、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深入思考的学习任务群,开展项目化学习。

创设真实情境,设计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需要激发和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使学生能在熟悉的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以本单元所学为主的知识,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或方案。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研修主题是“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我们设计了一个有趣、有意义且真实的单元情境——校刊《溪水》编辑部征稿启事,向五年级的学生征稿。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将单元的学习分为三大学习活动推进。活动一:学习作家如何写人,主要通过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和整本书的拓展阅读,学习作家写人的方法。活动二:找寻身边特别的“他”,主要引导学生写同学、写家人,运用学习方法,锻炼表达能力,为习作做好准备。活动三:写写眼中特别的“他”,在学习了如何初步写人的方法之后,尝试文章写作,实现单元情境任务,向校刊编辑部投稿。

约定评价量规,推进项目化活动。在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中,科学组的老师一致认为,师生双方共同制定评价量规,让量规成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脚手架”,“为学习的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先研讨造船的要求,明确方案设计、制作调试、小组合作、载重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标准,以此引领整个工程实践过程,并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逐渐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借助评价反馈,激发持续学习力。五年级语文教研组为了帮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巧设“三单一表”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三个学习单,即预习单、导学单、展学单,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堂的最后一个板块使用,课后将借助“明星小作家评价量表”对学生的课堂小练笔进行评价反馈。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即动作是否具体生动、联想是否形象合理、人物特点是否鲜明,引导学生进行自评、组内评、老师评,帮助学生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借助星级评价表,以评促学,以学定教,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成效与收获

实践证明,表现性评价不仅是评价,更是支持学生探究的支架和工具,能够充当学习支架的作用,厘清思维逻辑,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实现能力的内化和迁移。

评价增值:让“最美杏娃”未来可盼。学校学生获奖成果丰厚,查阅薇等同学的作品在全国获奖,作品《智能一体机》《水烟花》《智能改变生活》在科技创新作文比赛中荣获多个奖项。

学生的作品展示丰富而多元,学校设计了校园长廊作品展示区,布置了学科作业展览区,各学科在班内分享评价的基础上择优进行展示,同时还通过学校微信进行展示。教室里、长廊上、围墙边,学生的学术作品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得到了全体师生的认可。

此外,学校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设计了新颖丰富的节目表演展评形式,开展了阅读节、数学节、科技节、劳动节、艺术节、十岁成长礼、“六·一儿童节”等活动,全面地展现出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

评价增值:让“最美教师”成长可期。表现性评价研究及实践转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最初教师将评价视为“对学习的评价”,评价目的仅是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作出评分或评级。慢慢地,他们意识到评价是“为学习的评价”,是镶嵌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新农校本研修现场展示会上聚焦综合评价主题,英语教研组承担了主要的教研任务,教研组长张老师作了题为《五星杏娃“章”显“英”姿》的报告,从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个方面,分享了英语教研组的教学评实践路径与成效。其他成员分别从不同的评价维度展开了交流研讨。

表现性评价研究及其实践形成了新的科学学习评价机制。在研究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科课程目标和学情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根据评价目标和教材设计表现性任务,结合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制定评价量规,将表现性评价运用于课堂教学,完善了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形成了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在表现性评价上,学校已经有了一定实践经验,但由于表现性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表现性评价的内部建构上,还应进一步结合校本实践不断探索不断细化的评价指标,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表现性教研组教研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