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宾
【摘 要】 在初中数学学科实施大单元教学法具有深厚的教学价值与意义,不仅能够让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而且还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构建出更为合理的数学教学架构。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合理运用大单元教学法能够实现将数学架构从部分到整体的构建,保证数学课程的完整性,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在大单元视域下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并提出深入分析数学教材、全面分析数学学情、设计合理数学实践活动等方法。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初中数学;教学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主要以“以生为本”为当前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究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创新教学活动,以此来彰显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学氛围稍显枯燥,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其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大单元视域下能够“既见树木,又见树林”让学生在碎片化的数学知识中,走向整体性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转换自身教学理念,通过大单元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各个单元之间数学知识的联系,以此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1 大单元视域初中数学教学的概述
1.1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指教师从整体视野出发开展数学教学,包括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两个方面,并且更加关注整体性的数学概念学习,并且将并行数学知识点渗透到完整的数学单元框架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了解。大单元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将过往所学知识与新学内容进行结合,建立起全新的数学框架。从教学方法角度而言,大单元教学方法能够将过往的学习心得与经验转移到全新的单元框架中,并且通过类比、归纳等方式进行知识深化理解。从教育思想上来说,数学具有复杂抽象的特点,大单元教学方法能够帮助过学生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转变,并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对数学课程产生全新的认知,并灵活运用学习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此充分体现大单元教学的应用价值。
1.2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师在大单元视域进行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数学不同单元、不同章节之间的学习内容和内在联系,从而构建出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以此增强数学教学的质量。第二,教师根据大单元中核心数学问题来开展数学教学,通过深入分析单元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其中关联性,设计出单元主题问题,并将数学内容渗透其中,引导学生将过往学习数学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产生新的数学思想,将其化作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有效工具,促进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第三,大单元数学学习要以跨学科内容作为驱动。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方法前,要对学生数学基础能力、认知能力、领悟能力进行全面了解,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学科之间的迁移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完善数学教学理念,为今后数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原则
首先,大单元教学要与学生基础能力相适应。初中数学知识内容相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更为复杂困难,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发挥出大单元教学的全部价值,就必须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题地位,以学生的个人情况开展数学教学活動,并且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重新划分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的进行层次性教学。这样的做法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单元数学知识,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大单元教学法的循序性原则,通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教学内容来制定学习计划,打破教材章节的桎梏,将其中数学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其次,大单元教学要与知识体系相适应。教师通过大单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尤其时现实问题的转换情况。首先,问题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掌握问题创设的难度。过于复杂的数学问题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导致其学习效率降低。简单的问题起不到锻炼思维品质的效果,实现不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另外,教师在问题转换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反映,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教师就要主动为其解惑,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法必须要以知识体系相适应,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2 单元视域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2.1 深入分析数学教材,明确数学教学方向
先进的教学理念离不开教学策略的辅助。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寻找各个单元之间数学的关联点,把握好数学知识中的联系,这样才能更有效率的开展大单元视域数学教学,增强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初中数学教材中碎片化数学知识点较多,如果教师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章节式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各个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导致数学理解能力不高,应用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之间的关联点,明确单元数学教学的方向,引导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将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性、逻辑性的梳理,让学生能够掌握单元数学知识点[1]。
例如 在教学青岛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课时,往往与《解直角三角形》这一课的内容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正确的,这两节课课程内容尽管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二者并不属于同一知识体系,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强行将二者进行联合教学,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学生在知识整合时出现不能总结归纳,理解透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大单元数学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学生更为精准的联系单元课程知识,以此充分参透大单元教学。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相似三角形》与《相似多边形》教学性质具有高度重合性,可以将二者之间的内容整合为大单元教学模式。这样学生能够在大单元教学方法中,合理把握二者知识的联系,并且通过过往学习知识理解到本节课学习内容,使得初中数学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2.2 全面分析数学学情,掌控数学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相对于小学数学难度更高,初中数学知识点中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因数学基础知识不牢,认知能力较低等原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往往会落后于其他学生。在大单元教学视域中,教师应充分按照“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与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把控数学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理解差异,并且根据学生当前学习特点来选择学生感兴趣、接受程度高的教学内容,以此进一步构建大单元教学结构,来满足整体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需要,使得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2]。
例如 在教学青岛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就要以“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剖析班级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以此来更好的开展大单元数学教学。当前初中生因为认识能力较差、数学理解能力较低,在开展数学教学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来导入本节课相关知识点,以此加深学生对单元数学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如,教师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可以与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方程内容相结合,构建大单元数学教学内容。然后,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将二者分别的特点、解答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同作用等理论构建成完成知识体系。并且根据学生当前学情设计相应的单元作业。学生在这样系统性、理论性的教学中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科学健全的单元理论知识体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2.3 立足于大单元视野,设计合理数学活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教学能够呈现出灵活性教学优势,教师能够对整体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将单元知识重新组合,为学生创造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以此激发学生数学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也能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性,为数学课堂营造趣味性氛围,增强数学教学活力。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充分发展学生核心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大单元视域下,要通过开展趣味性教学方法,以此让学生在实践中整合数学学习知识点,使得学生数学能力进一步提升[3]。
例如 在教学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立足与大单元视野,设计合理数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形旋转前和旋转后的图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图形旋转了多少度。然后,教师结合“中心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设计出创意型中心对称图案。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设计出的图案进行点评,带领学生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判断,指出哪些学生设计的是中心对称图形,哪些学生设计的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这种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的教学氛围中将所学内容进行延伸应用,以此促进学生对于大单元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知识应用能力。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多提问,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对所学内容的全新感悟。
2.4 过往学习知识整合,渗透数学新知识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较为宽广,需要学生与过去学习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将其灵活运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针对新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专项教学,忽略了与过去所学知识相结合[4]。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解决数学问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无法通过自身的数学思维来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师需要创新自身教学方法,注重将新学的数学知识与旧的数学知识相融合,并鼓励学生尝试用过往的数学思维来理解新学的数学知识,以此探究数学知识的共同点,提升学生大单元数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例如 在教学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大单元视域下将过往学习知识进行整合,在新学的数学知识中渗透过往学习知识。教師在讲解完“和的平方公式”这部分内容后,要给学生在课堂中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这一学习思路,将“差的平方公式”思想转换为“和的平方公式”,以此形成知识整合。此外,教师在课堂习题练习中,要引导学生在多方面去思考数学习题解决方法,在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探究学习空间。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高质量构建,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授课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深入探究数学教学方法应用大单元教学法,以此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整合能力和具体应用能力。在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内容,结合学生个人发展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使得新旧数学知识顺利整合,以此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阮萍扬.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J].学周刊,2021(29):61-63.
[2]徐静.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20):42-44.
[3]孙坤,刘利.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3):6-7.
[4]马艳华.大单元视域下初中数学学习进阶的教学建构[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0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