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理论多模式镇痛干预对癌痛患者的影响

2024-04-17 13:30谢玲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6期
关键词:癌痛依从性护理人员

张 甜,高 菊,曹 磊,谢玲玲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属于一种恶性肿瘤有关疾病,多表现于病变的每个阶段,该疾病患病机制繁杂,以慢性疼痛为主,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食欲缺乏、厌食、疲劳、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对患者抗肿瘤治疗配合度与护理效果影响较大。此外因为患者缺乏疼痛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方式对提升癌痛患者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赋能理论的多模式镇痛干预方案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科学理论,是指护理人员凭借一系列方式,让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医疗情况及护理措施等,协助患者主动参与决策,进而改变其所处的不良环境,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让患者主动控制、积极处理[1]。目前,该干预措施在肿瘤疼痛人群中实施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多模式镇痛干预方案的构建以及对癌痛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我院诊疗的150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理结果明确诊断,且为中、重度疼痛;正接受镇痛治疗;认知功能正常且无意识障碍者;入组者预计生存期超过1年。排除标准:因化疗、手术等其他因素导致的疼痛;近期接受过其他创伤性手术者;研究期间不积极配合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35~70(54.21±3.85)岁;病程1~8(4.85±1.21)年;肿瘤类型:肺癌12例,消化道肿瘤21例,卵巢癌22例,乳腺癌20例。研究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35~68(54.14±3.72)岁;病程1~9(4.92±1.31)年;肿瘤类型:肺癌15例,消化道肿瘤18例,卵巢癌19例,乳腺癌2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会委员会支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即根据以往放疗或化疗后的基础护理方式实施护理,包括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等。干预时间6个月。

1.2.2 研究组 实施基于赋能理论的多模式镇痛干预。①组建赋能疼痛护理小组:包含主治医师、护士长、临床药师及护士。②健康教育:由小组成员收集并制作癌痛知识视频、宣传册等,为患者宣传癌痛相关知识,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该疾病的特征、概念及产生要素;告知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健康教育完成后,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掌握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虑[2]。③互联网干预:创建护患微信群,包含患者及其家属,方便护患之间交流,掌握患者病情及其情绪状态;护理人员可以定期召开例会,讨论改善患者应对疾病而产生不良心态的方法,护理人员及时关心、安慰患者,纠正患者对镇痛药物及疼痛处理措施的错误认知;采用简明语言向患者讲述正确的处理方法,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疼痛,将患者的情况及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反馈,告知家属要多陪伴、关心、鼓励患者,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患者的疼痛情况,积极配合药物进行镇痛治疗。④疼痛管理: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通常为3个等级,3级为重度疼痛、2级为中度疼痛、1级为轻度疼痛。3级疼痛几乎所有患者均无法忍受,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干扰,部分患者由于持续剧烈疼痛而无法入睡,因此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依据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方法。⑤疼痛转移干预:除了药物镇痛外,还可采用疼痛转移的方式缓解疼痛,也可采用按摩法、香薰法及音乐疗法。按摩癌症患者的内关、神门、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人员可以按摩上述穴位,缓解癌痛。香薰法是指在患者房间内放置香薰炉,将薰衣草、薄荷精油等香料加入炉内,挥发后起到镇静、安神之效,缓解患者疼痛感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音乐疗法通过播放安静、温柔的音乐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以减轻疼痛。干预时间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应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包含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日间功能。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癌痛患者疼痛控制障碍评估工具(BQ-C)及依从性评分。NRS评分0~10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采用BQ-C评估患者疼痛控制障碍,其包含10个条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控制障碍越强。采用Morisky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护理依从性,<6分为依从性较低,6~7分为依从性一般,8分为依从性较高,评分越高表明患者依从性越好。③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调查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应用EORTC QLQ-C30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包括角色、躯体、情绪、认知以及社会功能评分。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包括疲劳、恶心呕吐、疼痛等。

2 结果

2.1 两组PSQI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NRS、BQ-C及依从性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RS、BQ-C及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癌痛作为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发生率为30%~80%。我国癌痛患者发生率占60%以上,其中大部分表现为中度、重度疼痛。其发病机制复杂,与抑郁、睡眠障碍等密切相关,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会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限制其活动功能,严重影响其身心状态和生存质量[3]。目前临床推荐以镇痛护理干预为主,既可以缓解患者疼痛,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赋能理论是通过予以患者有关知识与技能,帮助患者获得有效、精准的资源,以此提升控制自身自理能力及生活的权力。针对癌痛患者而言,赋能理论的多模式镇痛干预方法是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以及持续治疗期间的重要措施,可以让患者保持健康,以良好心理状态应对病痛。赋能理论引导下的护理工作充分发挥患者的主动积极性,以主动动员、纠正错误认知、高效沟通的形式,主动协助患者参与实施相关措施,从而缓解其疼痛。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赋能理论的多模式镇痛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的疼痛感,干预效果突出[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NRS、BQ-C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SQI、EORTC QLQ-C30评分及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在癌痛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赋能理论的多模式镇痛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护理依从性较好,同时可以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因为赋能理论引导的癌痛自我护理,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引导其改善自我护理能力,以达到缓解疼痛、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效果,与郭晓东等[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赋能理论多模式镇痛干预可减轻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可提高其睡眠质量及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的样本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数据还需更大、更多的样本量加以证明。

猜你喜欢
癌痛依从性护理人员
输尿管瘘并发盆腔脓肿误诊癌痛1例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