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卢成观
关键词: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深远意义,也为开展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原则遵循。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是指开展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要着眼于民族地区对于促进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又要正确认识民族地区的区域特点及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首先,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依存,通过广泛社会交往、全面经济交流、深度文化交融,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璀璨的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更好地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其次,就民族地区的区域特点与地理位置而言,民族地区大多数位于我国的边疆地区、偏远地区,在历史上形成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现阶段仍然属于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教育水平相对不高的地区。因此,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有针对性、层次性、有类别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有效性地施策。最后,就时代要求来说,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新变化,还要考虑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心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善于从简单的现象背后挖掘民族地区爱国主义的地域涵养的感染和渗透功能,从民族地区受教育者所处的实际环境出发,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起各民族群众的思想共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各族群众如石榴籽般守望相助,进一步升华了各民族地区群众对中华民族热爱和认同的强烈情感。
历史性和时代性原则相统一是指民族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尊重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又要结合时代的变化发展,爱国主义具有新的内涵。首先,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尊重和珍惜历史就是基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事实,善于汲取我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和智慧,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优良传统。就现阶段的短镜头而言,开展“五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新时代开展“五史”教育,目的是引导帮助各族群众树立历史观和党史观,进而能以唯物史观审视民族和国家发展历程。其次,爱国主义作为上层建筑,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爱國主义具有不一样的含义与特点,表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历史发展变化而变迁,这就是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的集中反映。因而,爱国主义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时代性。最后,新时代以来,国际格局变化多端、复杂多样,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进,将其放置世界发展潮流的整体趋势和国家发展所处的新时代条件下进行深思。同时紧密围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进一步突出和展现出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融通即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地区开展时,既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做到加强理论灌输,又要引导各族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身实际行动转化为报国行动。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国家认知和民族认知则是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初始阶段、首要前提和必要环节,爱国情感是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认知认同的基础、兼具理性平和的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要突出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思想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各族群众。要持续推进国家认知教育、民族认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发展,进一步培养各族人民正确的“五观”,促进各族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性认知。另一方面,促爱国之志转化为强国之行,这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爱国,不能仅仅停留在空洞的口号宣传,也不是抽象的符号,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重在行动,这是检验一项教育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标准。由此观之,开展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关键在于能否引领各民族群众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进一步转化为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以自身实际行动体现对祖国的热爱,才能达到教育目标。爱国行为则是爱国情感和爱国意志升华为信念后的必然。新时代,要引导各族群众更要以自身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自觉融入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课题“增强广西边境地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y2021sk080)阶段性成果;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3年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研 教 学三位一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八统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2021-4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