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优化路径

2024-04-16 20:08:22许婷婷鲍中义
科学导报 2024年16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意义

许婷婷 鲍中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意义;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及劳动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规定“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2],为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审视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探索其优化路径,是贯彻落实新時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最新要求,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劳动、主动参与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

回溯党的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德智体”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德智体美”,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内容层层递进、日益丰富、日臻完善[3]。当前我国已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需要一支数量庞大、勇于创新、技艺精湛的高素质劳动大军作为人才支撑,这是保证我国高质量发展,在未来国际社会赢得主动的关键。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4],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加强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

  (二)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深刻表达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其独特的类型特色。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无论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还是“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均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主张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从教育目标上看,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承载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从教育过程来看,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重视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处处体现着劳动元素。职业教育是与劳动操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教育[5],劳动教育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并推动职业教育达成培养目标。

  (三)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应有之义

高职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劳动教育在促进德智体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综合价值。学生在系统学习劳动理论、开展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能明白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从而以劳树德;在劳动实践中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学会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以劳增智;劳动实践能加强身心锻炼,强健体魄,增进心理健康,从而以劳强体;学生在劳动中能学着欣赏美、认知美、创造美,在劳动中感受奋斗、创造的快乐,从而以劳育美,在劳动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意见》中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6]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好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应有之义。目前,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本质属性,人通过劳动成为自身并创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劳动的方式发生变化,但劳动创造价值的内涵本质从未改变。我国历任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了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号召大家诚实劳动,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提升技能技术,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方式,进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强烈的劳动意识、积极的劳动态度、崇高的劳动精神、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但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学习劳动教育课程、参与专业实训环节等体力活动,甚至存在将劳动作为惩罚手段的情况,还没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二)劳动教育实施体系不够完善

在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劳动教育方针政策的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劳动教育未成体系,育人效果有待提高。《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专题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部分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开设劳动课程,劳动教育实施存在较片面的问题。在师资队伍上,劳动教育课程多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或其他课程教师担任,没有形成专业化结构化的师资队伍;在授课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较单一,存在劳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互相代替的情况,课程建设还需加强;在课程实施上,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缺乏协同育人效应。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都还较为单一,还未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不够充分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反映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潜移默化发挥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但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的营造中未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等方面融入不够全面。比如在校园宣传栏中,有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典型事迹及优良品质,但在劳动是如何帮助他们创造幸福生活、如何助推他们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论述还不够深入;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校园新媒体平台上,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还不够创新、不够丰富;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有了劳动过程但教师对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缺乏深度分析,导致实践活动的启迪性、思想性不够。总之,在校园文化的營造上,劳动教育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挖掘,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导致劳动的育人价值发挥不足。因此,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帮助高职学生提升劳动素养,厚植劳动情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优化劳动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要真正开展好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教育效果,首先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深入认识其必要性及重要性,优化教育理念。一是深刻认识开展劳动教育既是我国优良传统,又彰显着时代特征。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历史时期,从制造业向创新型经济的跨越已经开始,高职院校要看到时代变革催生出的新生产方式,也要认识时代对当代青年的劳动技能、劳动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好劳动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二是立足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认识劳动教育,注重激发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创新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7]。对于学生来说,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技能,更是推动“五育”并举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高职院校要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和奋斗的快乐,鼓励学生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培养创新思维。

  (二)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学校、二级院系、一线教师共同发力,推动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一是培养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课程需要,将教师培养、人才引进与校外聘请相结合,建立拥有先进教育观念、深厚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劳动教育团队。二是将劳动教育课程和其他课程充分结合。劳动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劳动情感等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具有内在一致性,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劳动元素的融入。此外,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劳动属性,专业课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中。三是要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关系到劳动教育的开展方式及反馈改进,系统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改进和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帮助达成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加强过程性评价,改进结果性评价,进行增值性评价,形成科学的劳动评价机制,用多元评价主体和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重视劳动、参与劳动、乐于劳动。

  (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隐性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动态。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仅仅依靠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将劳动元素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一是营造崇尚劳动的校园环境。在校园的宣传栏、校史馆要突出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宣传,挖掘整理本校成长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劳模榜样,在学生心中播撒劳动成才的种子,引导学生树立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对自身发展的信心,在持续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二是在校园媒体中突出劳动专题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学生在短视频、各类新媒体中获取信息,实现自我教育。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以小见大产出精品内容,强调劳动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中树立劳动情感,深刻理解劳动是人生幸福与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三是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校内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劳动过程的体验。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好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开展调查研究、参与“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倾听人民心声,将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在劳动中铸就出彩人生。

参考文献: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9)[2023-08-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3]邓红彬,曹刚.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39-43.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3-08-17].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5]赵伟.试论劳动、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103-108.

[7]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职院校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有意义的一天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诗里有你
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