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尹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艺术教育正在逐步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加聚焦于对学生艺术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工作注重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学科的融合,着力于培養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从核心素养视域出发,以高职院校舞蹈美育教学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高职院校舞蹈美育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从充分利用区域内优质的地方资源、完善舞蹈美育教学的保障机制、创新舞蹈美育教学方式以及注重学科交叉教学的开展四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舞蹈美育教学的具体策略,旨在促进学生专业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更好地落实高校美育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美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注:本文系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中华美育精神引领高职院校美育体系构建研究”(2023AH052401)、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课程思政示范课《舞蹈1》(2022KCSZ01)、安徽省质量工程课程思政示范课《舞蹈4》(2021kcszsfkc312)、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民间音乐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以阜南县‘淮河琴书为例”(2022jyxm1191)、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2021JYXM11)研究成果。
在经济发展持续迈向新台阶的当前时期,各行业内的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越来越重视综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舞蹈是美育的重要内容,舞者通过肢体呈现各种优美的动作,从而构建出一定的场景氛围,向观众展现意境之美,传达真挚情感。通过长时间严格的舞蹈练习,舞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舞蹈内涵,更明白舞蹈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与舞蹈建立起一种特殊联系,既能展现肢体语言的优美,又能带动观众产生共振、共情、共鸣,在舞蹈的美育作用下,成为舞蹈美学价值的传达者。
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舞蹈教育是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既能强健人的体魄,又能丰富人的情感,锻炼人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强的创造力和表达力,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舞蹈美育的初衷在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发展成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然而,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重视舞蹈专业动作及技巧的传授,忽视引导学生对舞蹈之美进行感悟;第二,教学模式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第三,学科之间交叉较少,不利于舞蹈美育目标的达成。总之,目前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相悖。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尽快对舞蹈教学予以改革,实现传统应试教育向素养能力教育的转变,更好地促进学生舞蹈核心素养、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1]。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高职院校舞蹈
美育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优化高职院校舞蹈美育教学策略,对学生个体舞蹈核心素养、综合素质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感知能力,从而使其更好地发现美。人类可依靠多种方法认识世界,而在这些方法中,最主要的还是借助感官感受、感知世界,也正因为这样,舞蹈教育对于学生感觉的表达尤为重视。人体对于人而言是生命的寄托之所,因此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表征发现其内在本质。感官经验的提升能够使人加深对事物的感知与理解,正确认识动作与人体之间的关联,对人身体、大脑的发育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可以为人们更好地接受其他教育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第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舞蹈是视觉与听觉合二为一的艺术,视觉对应的是舞者的肢体动作,听觉对应的则是舞蹈的配乐,而节奏性在二者之间起到的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2]。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肢体动作是根据节奏而变化的,通过这种变化,舞者可用无声的语言将舞蹈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传达给观众,并展现出韵律之美。通过律动性形态锻炼,能够让学生对身体、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产生更清晰的认知,更好地处理上述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修正肢体动作,提高动作的律动性、感染力、表达力。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其肩负着为学生增强体能、为学生创建安全空间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神圣职责。
第三,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表现美能力的提升。舞者能够借助肢体语言抒发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将其精神世界展示给观众,因此具有审美特征。人之所以是最具智慧的生物,是因为人的创造力是其他任何生物都无可比拟的,在舞蹈中,人同样可以充分发掘创造潜能,通过舞蹈散发无限魅力。舞蹈之美,是形象与形体结合之美,也是抒发情感、思考生命、解放心灵之美。舞蹈审美依靠的是感性的认知,重在舞者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只能够心领神会而无法用语言表达。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高职院校舞蹈美育
教学的具体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要结合培养学生舞蹈核心素养的目标和高职院校美育目标,科学地优化教学活动,以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充分的实践支撑综合型舞蹈人才培养。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高职院校舞蹈美育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区域内优质的地方资源,进行舞蹈美育资源的深度开发
原生态舞蹈资源是重要的美育资源,其中蕴藏着地方文化、特色景观、传统舞蹈等诸多素材,充分发挥其作用,能够有力地推动优秀文化创新发展,有利于人们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3]。教师要立足地方文化特色,开发原生态舞蹈资源用于教学。教师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较高水平的原生态舞蹈鉴赏能力,感悟生活之美,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增强其审美能力。例如,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舞蹈视频影像或图片,引导他们探索其中的地方文化之美、生活之美,同时强化其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又如,鼓励学生到民间搜集原生态舞蹈素材,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提升对原生态舞蹈的认知,感悟家乡特色舞蹈之美,从而形成更高的审美能力与更强烈的家乡自豪感,使学生更乐于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其文化素养。
(二)完善舞蹈美育教学的保障机制,推进舞蹈美育教学有序开展
高职院校应当持续引导教师与学生加强对舞蹈文化的认知,夯实课程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课程教学保障机制。
第一,将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高职院校教师要对人文素质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将人文素养贯穿于舞蹈教学的整个过程。人文素养涉及思想、情感、道德以及审美等方面。在舞蹈美育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经典舞蹈,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加深对舞蹈之美的感悟与理解,掌握舞蹈艺术的精髓,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加强舞蹈美育校本课程开发。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舞蹈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把教材作为育人的重要依托,着力构建健全合理的舞蹈课程体系,做好舞蹈文化教材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需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应当与主流审美观相契合,注重教材内容的逻辑性与整体性,并且要借助专题或模块充分体现不同舞种的文化内涵;二是在选定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及需求,循序渐进地安排内容,确保教材内容浅显易懂,避免艰难晦涩,使学生好学、乐学。
第三,加强舞蹈美育教师培训工作。首先,高职院校要面向教师开展文化素养培训。舞蹈是以动作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表演艺术,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否具有良好的舞蹈文化涵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舞蹈文化认知培养效果的优劣。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舞蹈文化素养,比如广泛阅读舞蹈学书刊,了解舞蹈文化的发展历史。其次,注重提升教师的美育能力。舞蹈教师是为舞蹈专业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丰富的美育知识和较高的审美能力是其做好日常教学工作、高质量推进舞蹈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出较高审美能力学生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重视舞蹈教师的美育能力的提升,通过培训等形式使其拥有更强的审美能力。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凭借自身的审美能力更科学合理地纠正学生的舞蹈动作和形体,助其塑造形态美与意境美,使学生借助音乐、服饰感受舞蹈的动作美,从而培养其审美情趣,使其懂得如何鉴赏美并以此培养自己的舞蹈行为习惯。
(三)创新舞蹈美育教学方式,提升舞蹈美育的实际效果
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固化思维、创新思路,善于发现并高效处理问题[4]。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舞蹈美育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可从两个方面论述。
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在舞蹈美育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例如,在民族舞蹈教学期间,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各组分别承担不同舞种的教学项目,实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融合,帮助各组学生顺利完成教学项目,持续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二,科学地优化教学氛围。教师要着力构建开放、民主的舞蹈课堂,培养学生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多与教师互动交流,在师生互动中提升舞蹈学习效率,获得更多专业技能。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合理安排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使他们有条件就舞蹈的文化内涵、动作要领、艺术表现力等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通过交流拓宽思维边界,交换观点,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学科交叉教学的开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通过持续发掘潜藏于舞蹈美育的审美因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其全面发展。
第一,注重融入学科交叉理念。教师在实施舞蹈美育教学时,要融入跨学科育人理念,适当扩大教学内容,因为未来社会所需的是综合型的舞蹈人才。例如,科学增设其他学科的教学,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并以必修课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舞蹈专业教育,夯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还能通过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第二,注重学科之间教学内容的合理穿插。例如,开展舞蹈、音乐、服飾的融合性教学。舞种存在差异,相应的音乐与服饰也会存在差异,舞蹈和音乐二者之间是彼此相依、彼此互促、彼此融合的关系。不同的音乐节奏,需要伴以不同类型的舞蹈,音乐能够增强舞者的舞台表现力,使舞蹈更具艺术美;不同类型的舞蹈所使用的服饰也不尽相同,只有选择对应的服饰,才能塑造出完美的舞蹈,体现出舞蹈本身的意境。
总之,高职院校在开展舞蹈美育时,应当力求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寻求各专业的契合点,使学生能够接受舞蹈文学、舞蹈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掌握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四、结语
舞蹈美育可以实现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呈现,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舞蹈艺术素养。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舞蹈美育应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以及成长目标,科学地优化和改进舞蹈美育教学方法,聚焦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在舞蹈美育教学中,教师应从挖掘美育资源、增强学生对舞蹈美育的认知、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注重树立跨学科育人理念等方面入手,围绕舞蹈核心素养设计和开展舞蹈美育教学活动,以美育人,以美施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帆.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职舞蹈教学观[J].北方音乐,2019(21):111-112.
[2]李文运.舞蹈肢体语言的美育功能探究[J].明日风尚,2021(20):25-27.
[3]周鹏,孙萌.舞蹈美育资源开发途径的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4):148-153.
[4]焦雨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舞蹈教育课堂教学创新路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145-148.
作者单位: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