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检测效果及检出率

2024-04-12 09:54李晓君曾坤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6期
关键词:微柱血型胆红素

李晓君 曾坤权

溶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它主要由于婴儿的血型与母亲的血型不匹配,导致母亲产生了一种针对婴儿血型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婴儿体内,引发同族免疫溶血病[1]。目前最常见的情况是ABO和Rh血型不匹配。研究表明,新生儿溶血病可导致黄疸、胆红素性脑病等并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和发育[2]。如何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儿的预后,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临床上,主要使用放散试验、游离试验和直抗试验等血清学检查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检测。尽管已有很多相关研究,但结果并不一致,难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2]。血清学检测目前已经应用在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中,其包括3种不同检测方法。放散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通过将新生儿的血清与不同血型的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判断溶血病的存在。游离试验是通过将新生儿的血清与已知血型的红细胞反应,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直抗试验则是将新生儿的血清与已知抗体反应,再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3种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优势及不足都有一定的差异。基于此,本研究筛选3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其进行血清检测,分析溶血病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证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2年8月—2023年7月筛选梅州市人民医院输血科确诊的3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纳入标准:均在出生后检出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确诊高胆红素血症;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3]为诊断标准;患儿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先天性疾病者。其中男童173例,女童135例;出生日龄0~91 d,平均(15.1±4.6)d。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经血清胆红素检查,确诊高胆红素血症。为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溶血风险,本研究进一步开展血清三项检测。

1.2.1 仪器与设备

本研究中使用的血型定型检测卡均来自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选定的检测卡包括ABO反定型红细胞、ABO、RhD及筛选细胞等。设备包括TD-A型血型血清学离心机,为长春博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选取配套的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另选择安徽中科都菱商用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L-1044型离心机。

1.2.2 血型检测

抽取新生儿血液标本,将其置于浓度0.9%的氯化钠溶液中,调配成0.8%混悬液。获取50 μL混悬液,置于离心机中,离心时间5 min(900 r/min,2 min;1 500 r/min,3 min),获取检测结果。

1.2.3 放散试验

获取50 μL新生儿放散液,将其置于检测卡4~6孔中,将50 μL ABO反定型红细胞混悬液加入,混合,置于孵育器中,将温度调节到37 ℃,孵育15 min后,再置于TD-A型血型血清离心机中,离心时间5 min(900 r/min,2 min;1 500 r/min,3 min)

1.2.4 游离试验

将50 μL ABO反定型红细胞混悬液,将其滴入检测卡1~3孔中,并将50 μL新生儿血浆混合,在孵育器中,以37 ℃温度孵育15 min。并重新置入离心机中,离心时间5 min(900 r/min,2 min;1 500 r/min,3 min),反应完成后,读取数据。

1.2.5 直抗试验

将配置好的混悬液滴入检测卡中,离心处理,获取检测数据。

1.2.6 阳性判断标准

评估标准:当检出结果中,在微柱上方发现红细胞,或在微胶囊中有红细胞分散分布,评定为阳性;以微柱下方发现红细胞,判定为阴性[4]。

1.3 观察指标

(1)血清检测结果分析,统计不同血清检测方式对溶血病的阳性检出率。(2)统计溶血病患儿的血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溶血病血清检测中,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为44.8%,直抗试验阳性检出率为1.9%,游离试验阳性检出率为29.2%,其中放散试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游离试验、直抗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2.2 溶血病患儿的血型分析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A型、B型血检出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溶血病患儿的血型分析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胎儿只具有父亲的红细胞抗原,而母体在胎儿期间受到相应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返回到胎儿体内,与其红细胞抗原发生反应,导致严重的红细胞破坏。溶血病会对儿童的器官和系统造成损伤,病死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预后至关重要。血清总胆红素是评估黄疸和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为1.7~17.1 μmol/L[5]。如果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但没有明显黄疸,就属于隐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发生率很高。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孕妇没有明确抗原,她会从胎儿体内吸收相应的抗原,并在自身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会通过胎盘循环到胎儿的血液中,引发大量血红细胞形成,导致免疫性溶血病。严重情况下,胎儿可能出现心力衰竭、贫血,甚至核型黄疸和红胆素进入大脑,最终导致死亡。即使存活下来,孩子可能会有行动能力和神经细胞发展方面的缺陷。已有文献报道,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是导致溶血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其中A、B、O等血型抗体最为常见。因此,如果这些血型的IgG抗体附着于儿童红细胞表面,就有可能引发溶血性疾病[6]。

在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中,血清学检查是最主要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传统的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然而,试管法存在操作烦琐、清洗和放散时间长等缺点,无法及时给出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的判定具有主观性,受到多种影响,可重复性差;此外,在清洗过程中,由于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亲和力较弱,抗体很容易被洗脱,从而产生假阴性结果[7]。相比之下,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基于传统血型血清学原理发展起来的免疫分析方法,微柱凝集技术的敏感度比试管法高。目前,微柱凝集技术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诊断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凝集红细胞抗原和抗体,使检测过程规范化,并实现了样品的定量分析,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8]。

在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测中,通常采用“三项试验”,包括直抗试验、放散试验、游离试验[9]。其中,直抗试验主要以红细胞为指标,用于判断母亲体内的IgG抗体是否对新生儿的血红细胞产生影响,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则是以确定新生儿体内的IgG抗体为指标。“三项试验”可以通过微柱凝胶法来监测,相比传统的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具有操作简单、监测精度高、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利用微柱凝胶技术,通过调控凝胶的浓度和凝胶之间的间距,利用离心作用,将抗体和抗原结合后,红细胞被黏附到凝胶或微柱的顶端,未凝集的血球则沉积于微柱底部[10]。阳性反应表现为红细胞分布于胶体内或滞留于胶体顶端,阴性反应则表现为微柱底面有明显的红细胞沉着。该方法无需清洗红细胞,有效防止假阳性,提高了血球的检测精度。直接抗体试验用于检查新生儿红细胞是否受到母体相关抗体的损伤,而放散试验和游离试验用于检查新生儿血清中是否存在母体相关抗体[11]。

本研究中,选取3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清三项检测,其中,放散试验共检出138例;而相对来说,直抗试验检出率较低,仅为6例,游离试验略高,为90例。在溶血病检出患儿中,进行血型分布的分析,发现主要分布在A型、B型血新生儿中,O型血及AB型血占有一定比例,但非常低。血清学三项检验在新生儿溶血中的优势:(1)早期发现:血清学三项检验可以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进行,通常是在出生后的24 h内进行。这样可以尽早发现溶血病,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2)准确性:血清学三项检验通过检测新生儿体内的抗体和抗原,可以准确地确定新生儿是否存在溶血病。这有助于避免误诊和漏诊,确保患儿得到正确的治疗。(3)多种因素检测:血清学三项检验可以检测多种溶血病的相关因素,如ABO和Rh血型不匹配等。这有助于确定溶血病的具体原因,为个体化的治疗提供指导。(4)可靠性:血清学三项检验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经过多次实验证明其可靠性和有效性[12]。它是目前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方法之一。(5)临床指导:血清学三项检验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对于有溶血病阳性的新生儿,医生可以及时采取输血、免疫球蛋白等干预措施,以减轻症状和提高预后[13]。通过这一研究,也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溶血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充分依据,证实了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新生儿溶血病是常见的疾病类型,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有一定的发病风险。通过血清三项检测进行观察,能够极大提升新生儿溶血病的检出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更利于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提升出生人口质量。

猜你喜欢
微柱血型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电化学湿法腐蚀法制备硅微柱阵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纳米尺寸下铱单晶微柱的力学行为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知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