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华 邓小华 刘志强
摘 要: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目标的共同性不明确、计划的共商性不深入、校企共管的协调性不足,其原因在于校企缺乏共同的目标定位、管理计划、责任落实和综合评价系统。校企在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应基于协同理论,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目标体系、共同建立顶岗实习管理计划、共同落实顶岗实习协调管理、注重元评价促进评价体系的优化等。
关键词:协同理论;顶岗实习;实习管理;校企共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2-001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行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按照要求参加实习实训,掌握技术技能。”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的重要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实习实训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2016年、2018年,教育部先后公布首批《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第二批《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针对顶岗实习的实习条件、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实习管理等提出基本要求,为中职学校组织开展顶岗实习提供了主要依据。然而,中职学校和企业等主体在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疏漏,影响了学生实习目标的达成。对此,笔者基于赫尔曼·哈肯(H.Haken)协同理论视角,对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更加有效、更具有操作性的管理策略。
一、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中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协同理论创始人将“协同”(Synergy)定义为系统各部分之间互相协作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1]。协同理论有两个基本的原理,一是协同的各方以共同目标联结在一起,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各方行动步调的协调性;二是强调各方通过相互联结、相互配合,由此产生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判断协同效果的标准在于协同的双方是否形成以共同目标为纽带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状态。从协同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笔者发现当前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目标的共同性不明确
目标是人们针对某个时间段内完成某项任务结果的预先设想,是任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活动效果的评价依据[2]。校企之间只有达成共同目标,才有利于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实习管理,有效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在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各阶段的管理主体常常忽略目标的重要性,没有将目标进行相互联结,导致行动步调不一致。如部分中职学校制定了顶岗实习任务书,但任务书对目标的描述空泛;校企合作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对不同专业采用相同的实习任务书,且无具体量化标准,导致中职生的实习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一些有抵触心理的学生甚至认为学校是为减轻教学负担而安排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产生混毕业证等消极心理。另外,部分中职学校在遴选顶岗实习合作对象时偏向于仅仅采纳教师介绍的企业。由于与政府、行业介绍的优质企业合作较少,导致学校与企业在制订实习教学目标上“安于现状”,没有达成明确的共同性目标。
(二)计划的共商性不深入
在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企业是职业教育协同育人参与方中唯一的生产性、实践性组织[3]。学校与企业有计划地共商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校企计划的共商性依然不够深入。顶岗实习是培养实习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4],在中职生进行顶岗实习前,学校需要与企业共同商讨人才培养计划,共同设计专业课程,保证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符合实习岗位要求。但由于部分企业参与学生实训课程设置、实习管理质量监控、实习计划制订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人员受专业水平限制等也难以提出专业性建议。由于校企缺乏中职生实习管理的共商性或共商性不够深入,中职学校实习实训课程相对滞后,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较浅,实际动手技能不够扎实,在实习过程中难以满足企业的实习岗位需求。
(三)校企共管的协调性不足
在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中,校企双方虽然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常常未能实现有效的共同管理。一方面,部分企业在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中态度松懈,甚至呈现“放羊式”管理状态;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教师只能通过线上形式进行指导,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也未能及时有效地帮助中职生解决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在企业无法享受员工待遇,企业对实习生缺乏细致管理,因此,一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表现出作风散漫、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一些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岗位、旷工等。在中职生实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未能有效指导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也未能有效指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这不仅制约了校企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还会给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带来一定隐患。
(四)评价的参与度不健全
中职生顶岗实习评价是学生客观、全面了解自我的关键环节[5]。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21〕4号)明确了中职学校要与学生实习企业设定详细的实习评价考核方式与实习标准,严格实行考核工作。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中职学校注重学生顶岗实习终结性评价,学生上交实习材料后没有后续要求撰写其他内容;评价的数据比重为教师评价比重最高,其次为企业评价,学生自评最低。这未能将各方面的评价及时共享贯通,使得中职生难以在顶岗实习中认清自我、发展与提升自我。部分企业对中职生顶岗实习评价流于形式,或是未给实习生配备实习指导老师,或是企业负责人对实习生了解不够、关注不高,以“走过场式”的评价为主,导致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趋于形式化,评价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缺乏凝聚共识的目标定位
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校企双方如果缺乏凝聚共识的管理目标,将严重影响中职生顶岗实习效果。由于区域职业教育体系内各相关主体因组织性质等因素的不同,天然的内在利益上存在分歧[6],导致校企在合作目标定位上缺乏科学规划。笔者对百色职业学院三所附属中职学校的2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如表1所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非常了解”的仅占25.5%,“一般了解”的占36.0%,而“不了解”的占38.5%,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具体目标缺乏深入了解。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校《顶岗实习任务书》中的“职业技能培养、增长社会认识、了解岗位业务、个人职业定位”等缺乏可量化的目标,学生在学校结课后一般直接对接企业;企业也未制订学生实训课程的目标等,只关注实习生产效益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关注自己的待遇,而忽视顶岗实习目标。在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校企双方在共同培养实习生的方向上,缺乏对应的目标合作制度。由于共商育人目标不一致,中职生顶岗实习效果不佳。
(二)缺乏共商合作的管理计划
在协同理论视角下,政府部门居于主导地位应发挥协调作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颁布相关政策制度,在宏观层面发挥统筹指导、信息服务、监督的作用,并在微观层面进行协同演化。但现实是,由于缺乏完善的中职学校顶岗实习计划管理系统,微观层面的管理子系统依然不健全。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21〕4号)虽然对遴选企业与考核内容做了相关规定,但对中职学校选择企业的渠道并未说明,而学校在选择企业时主要依靠教师人脉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未能实现多渠道协同发展;二是当前相关政策涉及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较多,但企业在实习安排、实习指导等方面缺乏相关政策指导,导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管理中未得到有效监督,单方面依靠学校和企业的力量,难以保证管理质量;三是实习管理经费制度不够健全,由于缺乏经费支持,企业、指导老师、学生难免出现实习质量问题,如校企管理缺乏动力、实习指导老师缺席、学生报酬难以保障等。
校企双方缺乏共商合理的中职生顶岗实习方案,还缺乏计划管理的针对性。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实习动员一般由学校单方面进行,企业参与较少,缺少校企双方共商的岗位介绍、纪律要求等全面的实习计划,难以保障顶岗实习质量。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在适应企业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困难,其中选择“一般适应”的学生占30.0%(如表2所示);有44.0%的学生选择“不适应”,他们认为严格的管理是难以适应企业实习岗位要求的主要原因。
(三)缺乏协调共管的责任落实
缺乏协调共管的责任落实,是中职生顶岗实习共管系统协调性不良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对顶岗实习管理懈怠。接纳中职生进行顶岗实习的企业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没有获得相关优惠政策,且没有制订奖惩措施,加上部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相对匮乏,导致一些企业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平台,但只是将学生顶岗实习视为其节省劳动力的途径之一,这也导致了中职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二是企业没有建立人才战略意识。部分企业只关注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等资源用于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并以功利性用人为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获得廉价劳动力,而没有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角度考虑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三是部分中职学校未与企业共同制订配套的实习管理机制,校企双方无法厘清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管理机制,各个部门也无法流畅地与外界交换信息,导致实习管理系统信息量不足,协同管理效果不佳。
(四)缺乏高质量的综合评价系统
高质量的综合评价系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规范其工作中的行为。由于学生是在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评价考核权理应一部分在企业,另一部分在学校,意味着学校不能做“甩手掌柜”,而应时刻对学生的实习状态进行指导、评价、监督。部分企业考评学生的实习情况内容过于简单,只是对学生实习进行粗略的总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发展性评价,也未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笔者通过调查可知,有56.7%的学生认为当前的顶岗实习考核方式不科学、不合理,考核结果意义不大,对学生来说,千篇一律的考核方式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评价效果。
一般来说,行业协会能为中职学校提供服务信息及管理评价服务,同时对企业起到监督作用。但行业协会由于未能全程参与实习评价服务,在提供信息服务时没有将学校与企业进行协同发展考虑,常常偏向于为企业提供服务,缺乏对中职学校的全面服务,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系统功能,甚至对校企双方的协同管理造成一定阻碍。可见,针对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评价中的行业协会评价信息服务功能还有待开发,行业协会对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监督评价有待进一步细化。
三、协同理论视角下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策略
(一)校企共同构建顶岗实习目标体系
百色职业学院三所附属中职学校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制订了企业、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的实习管理目标(如下页图1、图2、图3所示)。首先,中职生顶岗实习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实操技能、专业应用等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促进学生就业与未来发展。其次,学校对顶岗实习管理主体进行总目标的分解,立足校企命运共同体,找准双方利益共赢点、计划合作双方的关键发力点,实现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各自主体优势[7],将学校的管理目标划分为学生专业培养、对口岗位、实习安全、基地建设等目标领域;指导教师依据学校目标,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岗位信息、完成日常管理、保持校企联系等,同时关注学生实习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再次,将企业与学校培养目标进行对接,进一步确定企业管理目标,包括安全管理教育目标、实习生技能培养目标、实习生就业目标等。最后,确立学生个人管理目标。顶岗实习被管理的主體是学生,因此,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顶岗实习管理目标的认知,使学生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建立学习目标、纪律目标、安全目标、就业目标等,由此促使校企共同构建完整的顶岗实习目标体系。
(二)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计划
为促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提升自身的实操能力,以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校企需要共同制订健全的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计划。由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将面对先进的设备与系统,对掌握新的技能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依据学生特点和顶岗实习岗位的匹配需求,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企业还可以参与到学校管理与教学中,如校企协同共商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专业校本读本,企业工匠进课堂授课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了解企业相关项目,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及时掌握工作前沿的实操技能,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百色职业学院三所附属中职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主要由学校负责人与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事先做好沟通与计划,共同拟定管理计划内容,以明确协同管理组织与管理人员、协同管理制度与实施措施、协同管理评价机制等。
(三)校企共同落实顶岗实习协调管理
中职生顶岗实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校企构建实习过程全覆盖的管理体系[8],促使政校企精准对接,确保实习规范有序地进行,以落实中职生顶岗实习协调管理。首先,由政府牵头,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政策协调等管理保障系统,并优先解决资金保障问题,从而加大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经费投入力度,用于中职学校管理软件的升级应用、完善学校实习基地、教师访企拓岗、管理奖励等。其次,增强共管的政策保障,政府需制定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以明确校企双方的行为、保障各自的利益,如督促中职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定制课程、制定指导教师的规范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督促企业依据岗位特点制定适应性的管理制度等。最后,学校与企业需加强校企协同管理意识,将学校的顶岗实习计划与协同管理理念相融合,树立全面管理理念。協同管理既包括安全管理,又包括技能、评价、总结等的管理。企业作为协同管理的主体之一,应加强与学校学生实习管理信息的沟通,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建设协同管理平台,将双方的意愿化作实际行动,加大资源投入,为地方经济发展共建科研平台、学习交流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平台等,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习环境,提高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质量。
(四)注重元评价促进评价系统的优化
实习评价是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手段,可以全方位、真实地评价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做好人才储备[9]。为提升学生实习评价效果,百色职业学院三所附属中职学校从多个方面优化顶岗实习管理评价系统(如下页图4所示)。
首先,注重优化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评价体制机制,加强校企考核结合。以学校实习评价为基础,由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企业与行业单位的评价,相关人员参与共同指导评价。其次,注重对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以学生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的阶段重心调整为准则,完善实习评价的态度与技能指标。现有的评价指标相对模糊,各环节的占比还不够科学,应提升指标评价中管理效益的比重,教师要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评价,做到评价全覆盖。最后,要不断优化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评价的方法,特别是依靠科学的量化考评方法,采用具有结果与过程量化数据的评价,如采用自评报告与实习信息采集的形式等;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用于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评价的数据采集、数据跟踪、数据处理等,将采集的内容整理录入实习评价数据库,从而以实习评价促进中职生顶岗实习有效管理。另外,要通过教师、学生互评,企业对学生开展职业能力测试,构建“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的多元评价体系,实现系统、动态、有效的评价。
中职生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就业的重要环节。中职生顶岗实习离不开政校企多部门的共育共管,中职学校要从协同理论视角出发,加强与各管理主体的联系,通过建立具有共同性的顶岗实习管理目标、协商顶岗实习管理计划、加强政校企精准对接,强化协调管理,采用多元评价优化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中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辉.区域一体化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预期与挑战:以协同理论为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14(1):107.
[2]黄友泉,谢美华,熊碧玲.目标管理: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科学之路[J].职教论坛,2014(3):86.
[3]宋耀辉,梁小丽,杨锦秀.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标准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21(5):28.
[4]杜文静,黄德桥.职业院校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权益保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10):110.
[5]李慧.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10):46.
[6]董刚.协同理论视角下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20(11):141.
[7]王晓洋.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同育人实践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0):86.
[8]李梦卿,邢晓.职业院校实习管理:组织、实施与保障:基于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样本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67.
[9]杨广荣,张兴建.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14):58.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课题“协同理论视角下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GXZZJG2022B010)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