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翠红
摘要:“教学做合一”强调了“做”的重要性,更凸显了学生“学”的主体性。群文阅读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思考力。中华古诗词灿若瑰宝,依据不同的议题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并渗透“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可以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古诗词;群文阅读;议题
所谓群文阅讀,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议题是把多文本放在一起的依据,可以是作者、题材、体裁、表达方式、写作风格、阅读策略等[1]。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之一,提出“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2]。
如何让小学生含英咀华,尽情徜徉在古典诗词的王国里?我以为,可以结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进行小学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根据议题精心设计多样的实践活动,真正做到陶先生所说的“教学生学”。
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为例,探讨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促进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新时代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古诗词诵读》这一章里,一共出现了《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游园不值》《清平乐·春归何处》四首与春天有关的诗词。议题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设计如下实践活动:诗词荟萃找春天;画春天中赏春景;“飞花令”中诵春天。
(一)诗词荟萃找春天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回去搜集教材里已学的和课外书中描写春天的诗词。仅教材中就有这样十首诗:《村居》《春晓》《春日》《咏柳》《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寒食》《滁州西涧》和杜甫的两首咏春的《绝句》。搜集了诗词后,教师让学生先自学古诗:读通诗词,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意。
(二)画春天中赏春景
教师在教这一组诗的时候,让学生一边熟读古诗,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如果让你选取一种景或物来画春天,你准备选取什么?画出来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再读古诗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熟读古诗之后,学生为《春夜喜雨》选取的景是绵绵春雨,对春雨悄无声息滋润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有了更多的体悟,对“好雨”的“好”理解更深,对作者的“喜”体会更切;在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时候,学生选取了若有若无的青草,使早春的清新之美植在了他们的心田;读《游园不值》的时候,学生选取的是一枝红杏,无需撷取园中更多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便绽放了所有的春意。同时,他们对“美好的事物顽强的生命力不是外力所能束缚住的”这样的哲理也更了然于胸;在学《清平乐·春归何处》的时候,学生选取的是美好春天的象征———黄鹂。词人愈是在词中“问取黄鹂”,愈能表达他的惜春之情,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另外,这四首诗表达的情感又有些许差别。通过对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补充,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体悟到了《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游园不值》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而《清平乐·春归何处》更多的是表达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和对自己暮年无为的感慨之情。对于学生搜集的其他描写春天的诗词,教师也可让学生画一画、赏一赏,由此一来整节课上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这个片段教学中,教师没有设计过多的问题,只是让学生熟读古诗后,选取典型景物画春天。学生“画”得越仔细,就越能明诗中意,悟诗人情。
(三)“飞花令”中诵春天
韩翃的《寒食》中有这样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学完诗词后,学生在课上玩起了“飞花令”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背诵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句子中必须含有“花”“草”“柳”“风”“水”“红”“绿”这七字中的任一字。获奖的学生获得“诗词小达人”的光荣称号。一时间,课上书声琅琅,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学生对古诗词的爱已悄悄萌发。
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个议题里,教师通过“找”“画”“诵”等实践活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学”选择合适的“教”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诗词诵读》里有两首送别的诗词:《送元二使安西》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在教学这组送别诗词时,议题是“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即体会不一样的送别情。教师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学习单中赏別情;演绎诗词悟别情;书写赠言话别情。
(一)学习单中赏別情
在教学这组送别诗词时,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学习单的形式,并让学生搜集送别名篇,进行自学(见表1)。
(二)演绎诗词悟别情
《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除了含有惜别之意,还有对友人出关离家后“无故人”的担忧,体现了朋友间深挚的情感,读来让人感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千万和春住”除了含有惜别情外,还有对好友的美好祝愿。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蕴涵在字里行间。学习了这两首诗词后,教师让学生交流了自己搜集的其他送别诗词,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的不一样的送别情感(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