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仁义”的研究

2024-04-03 07:16张盼盼
新楚文化 2024年4期
关键词:仁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摘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伟人,自古以来被誉为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思想最大的贡献在于其“仁义”思想。“仁义”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播“仁义”思想是推动民族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多年实践,通过阐述孔子的“仁义”思想,剖析孔子“仁义”思想的时代蕴意,最后提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仁义”思想的路径,以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仁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传承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4-0007-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4.002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体现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历史演变中形成的文化体系,是历史各时期人民创造的精神成果。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倡导的“仁义”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哲理成为育人工作的重要思想源泉和资源宝库,具有特定的时代价值。

一、孔子“仁义”思想的概述

孔子的学说,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论语》中“仁”“义”二字出现次数较多,说明“仁义”在孔子思想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本义是爱人、仁爱,《礼记·中庸》中说“仁者,人也”,概述了“仁”的思想。“仁”就是从心开始,强调所谓的仁应发自内心、真正地爱别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把“仁”作为个人毕生所追求的最高道德原则。“爱人”是孔子对“仁”的明确回答,爱人是人对自我的发现、自我的肯定以及自我的尊重。孔子对人的本质规定的道德内涵,是以血缘关系中产生的伦理情感为基础的,可见孔子关于伦理思想表现为有差别的爱,其认为不仅要有差别的自爱,又要有差等的他爱。“孝悌”是“仁”之本,孔子认为一个人应“入则孝、出则悌”。

“义”即公平或合乎公益的道理,是处理人际关系、遵守言约信用的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儒家思想推崇“五义”,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在《论语》中“义”并没有作出详细的阐述,“义”作为一种形而上的道德理想,其更多可以理解为道义和规则,遵守规则和道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可见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质”“义以为上”,要求君子必须要重义,承担责任,“义”是君子应当具备的修养。

二、孔子“仁义”思想的时代蕴意

孔子“仁义”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工匠人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时代发展潮流,孔子“仁义”思想彰显的时代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仁者爱人”的君子品格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其含义是:人都存在欲望,很多人在遇到诱惑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但是品德修养高的人则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可见控制欲望是君子的品格。“仁者爱人”就是能够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能够爱别人。孔子将“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孔子将“仁”理解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其深层次则是体现了一种博爱的思想,仁者爱人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言行一致。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容易受外界不良思想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蔓延,相互团结、集体精神弱化。弘扬“仁爱”精神则可以传播儒家思想,引领人们树立关心、爱护、同情以及帮助他人的意识,形成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的社会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以义为质”的个体行为

大义存心,正道直行。自古以来道德高尚的人将“义”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关于“义”,《礼记·中庸》解释为“义者,宜也”,其含义就是义是人们应当承担的责任。《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以义为质”,意思是君子把义作为立身之本。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又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可见,孔子观念中的“勇”是见“义”而为之,“勇”必须以“义”为根本指导原则,必须具有道义、正义的支持。义是善与美的标准,是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价值判断。孔子重义轻利,在《论语·里仁》中有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认为人们所追求的利必须要在“义”的规范下,凡是超出“义”的利都是不正当的行为。在孔子看来,义能区分道德高下,比生命更重要。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国家没有法规,社会秩序无法安定;如果企业没有制度,安全生产难以落实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在现代社会格局下,人们所面临的压力更加突出,面对的诱惑呈现多样化,对应的各种不合规现象也逐渐增多,破坏了社会秩序。鉴于此,我们要以“义”规范自身行为,做到礼貌待人、勤劳工作,将“义”作为为人处事的根本。一是以“义”为操守,严格约束自己,不做有违社会道德的行为。当代青年人要将“义”作为一种操守,遵守社会道德、恪守法律底线,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崇义轻利,培养贵义贱利、舍生取义的精神,投入社会建设中。义利观是孔子“仁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强调要在“义”的规范下取得利。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在不破坏社会秩序、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合理获得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作为新时代的工匠型人才,要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把“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作为价值追求。

(三)“感恩之心”的社会秩序

感恩是“仁义”思想发展的源头,是人性在根骨中的善。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构建了以“恕”贯穿并内蕴家庭、君臣、人际的伦理体系。在家庭上要遵守孝悌原则,在君臣关系上要应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人际关系上,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社会是人类活动形成的,社会秩序在强调法律法规基础上要突出人性关怀。社会道德是“仁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感恩之心”是社会进步的内驱力。一是在具有“感恩之心”的社会秩序下会更强调崇尚礼仪。崇尚礼仪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直面交流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自媒体平台的运用,缺乏情感的沟通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缺乏关怀。孔子的“仁义”思想催生感恩教育,引导人们懂得感恩,青少年在家孝敬长辈、尊敬兄弟姐妹,在社会中学会恭敬谦让,助人为乐;二在具有“感恩之心”的社会秩序下会更激发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我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坚守以礼立身,以礼治国的原则。孔子“仁义”思想要求人们在遵守相关秩序的基础上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仁义”思想的时代体现,是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载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就是“仁义”理念,将道义与责任放在先,谋求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仁义”思想的路径

孔子“仁义”思想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将“仁义”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弘扬孔子“仁义”思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支撑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自媒体环境下弘扬传承孔子“仁义”思想需要从以下路径入手:

(一)培根铸魂,挖掘孔子“仁义”素材激发文化自信

青少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主力军。在大力推广孔子“仁义”思想背景下,要在“勤学”“修德”上下工夫:一是结合当下青少年思想动态开展德育工作。孔子“仁义”思想与现代育人工作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仁义”思想涵盖育人工作全过程。文化发展要立足于当下社会、立足于人类活动,弘扬孔子“仁义”必须要结合当前社会主流、以改善社会弊端问题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当下受网络影响,部分青年人出现工作不积极、生活缺乏进取心、个人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等问题,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弘扬孔子“仁义”思想必须要瞄准切入点,增强“仁义”思想的育人性。例如针对当前部分青少年缺乏助人为乐精神的现状,要将孔子“仁义”思想的时代蕴意与育人工作相结合,重点宣讲关于助人为乐精神方面的哲理,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助人为乐的精神内核;二是挖掘“仁义”素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表明孔子的“仁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一致,为此在弘扬孔子“仁义”思想时要结合当下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挖掘有价值的素材,让“仁义”思想融入青少年的头脑中。孔子“仁义”知识繁琐、难懂,需要相关学者结合当下主流文化对相关言论进行剖析,将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青少年了解与践行,增强文化自信。

(二)种德养慧,以孔子“仁义”文化创新实践活动弘扬道德规范

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明辨”“笃实”上见实效。要力求以孔子“仁义”文化创新实践活动为推手,构建良好的社会文化,凸显育人环境,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体验,做到知行合一。一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孔子“仁义”思想宣讲活动。青年人是弘扬与传承孔子“仁义”思想的主体。当下青年人学习与了解孔子文化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部分青年人都不了解“仁义”的本质含义。为弘扬孔子“仁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部门要定期邀请国学大师、国学研究专家等开展宣讲活动,从青年人身边的事物入手,将孔子“仁义”理想融入青年人的行为决策中。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宣传孔子“仁义”文化知识,丰富青年人国学底蕴,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二是借助传统节日开展孔子文化宣传活动。为提升孔子“仁义”思想的社会影响度,唤起青少年学习孔子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激情,利用特殊节日开展系列活动。例如针对当下青年人规则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利用“五一劳动节”“学雷锋日”以及“清明節”等重大节日,开展“仁”“义”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认识到遵守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弘扬儒家浩然正气、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局观,增强当代青少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将中国梦和社会现实、自身利益相结合起来。

(三)完善价值表达,增强孔子“仁义”传统内容转化的当代活力

构建文化自信,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关键是实现其话语转换,简而言之,就是在孔子“仁义”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传承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借助外在的工具尤其是科技手段和载体,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一是创新孔子“仁义”文化的话语表达。话语的表达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有所改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孔子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孔子学院的建立对弘扬孔子“仁义”思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孔子“仁义”文化话语传承面临诸多挑战,急需要创新孔子“仁义”文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即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找出“仁义”文化发展的新特征,使其内涵富有现代感,在表达形式上也要越发新颖,使“仁义”文化内容和形式上永远具有价值和生命力;二是转变文化的传承方式。传统“仁义”文化的历史传承,不仅仅是下一代人模仿上一代人,也可以是文化以及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也逐渐扩散为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所以,面对时代的变化,孔子“仁义”传承方式要有所创新,要学会顺应时代变化,推进“仁义”文化的对内传承和对外传播,实现传统文化纵向传承与横向交流的有机结合。

(四)躬行践履,倡导社会全员成为孔子“仁义”文化的带头传播者和实践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弘扬与传承孔子“仁义”思想,既需要学者的引领,也需要社会全员的参与,通过构建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才能将孔子“仁义”的时代意蕴表现出来。一是培育孔子文化宣讲人才,创新孔子文化内涵。弘扬孔子“仁义”思想关键在于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宣讲队伍。我国相关部门要重视孔子文化研究工作,着力培养与新时代主流思想相符合的研究队伍,将孔子“仁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以此提升孔子“仁义”思想的时代价值。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学者要带头诵读经典诗文、体验传统节日,带领青少年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把握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个人的道德品质,树立道德观念,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二是广泛动员,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孔子“仁义”思想,践行“仁义”思想的氛围。

总之,孔子“仁义”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所谓的“仁义”其根本在于“人心”,只有学习者的内心接受并贯穿于心,仁义的精神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推进。

参考文献:

[1]王芸芸.荀子“仁义之兵”的阐述路径及其对现实挑战的回应[J].孙子研究,2023(02):38-50.

[2]徐丽亚,李利宁.孔子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J].普洱学院学报,2023(04):110-112.

[3]刘海娟,王亚汝.孔子“仁义礼”德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23-27.

[4]于萌萌.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孔子文化传播现状研究[J].艺术科技,2023(12):144-146.

[5]侯博.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汉字文化, 2023(14):31-33.

[6]刘莹,郑毅.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研究——仁义礼智信[J].戏剧之家,2020(12):219.

作者简介:

张盼盼(1991.6-),女,河北唐山人,本科学历,初级职称,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仁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三轴搅拌桩在仁义排涝站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仁义不过是“客栈”?
仁义不过是“客栈”?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