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验视角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分析框架和改进建议

2024-04-02 17:33文洁
兰台内外 2024年8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用户体验高校

摘 要:高校智慧图书馆“建用脱节”“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日益显现。学生作为智慧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如何构建符合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亟待探究。基于用户体验理论,文章首先构建了学生体验视角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四层次模型(直观体验、功能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并从智慧空间、智慧设施、智慧资源、智慧服务方面出发,搭建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分析框架;其次,在梳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智慧空间、智能设备、智能资源、智慧服务角度剖析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了建设更加贴合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紧密围绕高校育人目标,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信息化行业应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强化空间与资源的智能化建设。学生应提升数字素养,积极反馈智慧图书馆的使用体验。

关键词:高校;智慧图书馆;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全面支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更应发挥在文献资源保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为支撑,助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

一、面向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的提出

1.智慧图书馆成为高校图书馆转型与发展的新趋势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可划分为要素说、发展说、模式说等。要素说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智能技术、智慧资源、智慧服务、用户及馆员等要素构成的集合;发展说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在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基础上构建的,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与关系的高级形态图书馆;模式说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具有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图书馆未来发展新模式。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以个性化支持服务为宗旨,高效整合与配置学习资源,转变传统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相关业务的全流程、全维度智慧化管理、知识服务生态链条的全域连通,以满足新时代的师生学习需求。

2.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针对性薄弱等问题

在理论研究方面,高校智慧图书馆研究主要聚焦于智慧图书馆内涵、现状与问题研究,智慧图书馆平台的构建研究,智慧图书馆服务及创新研究方面。其中,段美珍等分析了“双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并提出从馆员、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维度持续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田杰从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框架组成角度,构建智慧图书馆VR服务平台;张奇云等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化协同创新、文化生产方式等方面,探究创新体系变化对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作用。此外,高校图书馆建设“供需不匹配”“使用绩效偏低”等问题层出,如何在现有图书馆实体基础上,兼顾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构建人本化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3.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亟待面向学生体验

高校智慧图书馆旨在整合物理空间、数字空间和人类社会,不断建立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生态系统。然而,“技术至上”的工具理性长期以来影响着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使图书馆逐渐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伴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正逐渐从技术视角下的建设模式、概念视角下的建设模式走向用户需求下的建设模式,是否滿足用户的需求成为当下衡量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依据和评估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学生是高校智慧图书馆使用的重要主体,高校图书馆应面向主要用户,以学生需求为引导,协调处理好资源、技术和人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与富有人文关怀的服务,促进其个人成长。

二、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分析框架

1.纵向维度的搭建: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层次划分

“用户体验”理念鼓励开发者以用户为本,围绕认知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将用户体验划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等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笔者参考王晓艳等构建的用户体验信息构建模型,形成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层次模型。该模型包含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层级,直观体验、功能体验、交互体验和情感体验四个维度,关注从浅层次对图书馆的外在感知向深层次对图书馆情感、价值认同的认知发展,如图1所示。

在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层次模型中,直观体验属于本能层,指学生感官层面的体验,如在图书馆光照、噪声、色彩、气味等是否有助于学生专注学习思考等;行为层中的功能体验指高校智慧图书馆能否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如能否提供远程信息服务、系统性知识服务等;行为层中的交互体验指学生与环境、设备和图书馆馆员等展开的人机交互和人际交流;情感体验作为学生体验的最高层次,隶属于反思层,主要指智慧图书馆能否通过提供的服务,引领学生实现思想与情感的升华。

2.横向维度的拓展: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高校智慧图书馆具有服务高效、集成、信息共享、互联及互通等特点,多提供文献资料服务、咨询服务、用户培训教育服务、科研服务和知识服务等。结合高校智慧图书馆相关要素构成,确定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内容主要为智慧空间、智慧设备、智慧资源及智慧服务等。从智慧空间到智慧服务,体现图书馆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建设内容的渐进性变化。智慧空间既包括实体空间也包括虚拟空间,主要指图书馆空间布局情况及环境因素情况等;智慧资源建设主要指高校智慧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及数字资源的内容、形式、类型情况;智慧服务体现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软实力”,主要指高校智慧图书馆提供的类型多样的智慧服务。

3.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分析框架的确定

借鉴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层次模型中直观体验、功能体验、交互体验和情感体验四个层次,将其与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内容中的智慧空间、智慧设施、智慧资源和智慧服务四个方面相交,形成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

三、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

1.智慧空间:空间分区相对合理但智能化体验有待提升

在直观体验方面,高校智慧图书馆在噪声、光源、温度、色彩及座位等环境因素的智能管理上还存在一定不足。首先,静音环境质量不够。部分高校图书馆为了拓展学习空间,将走廊和大厅设计成学习区域,部分有背诵需求的学生因在楼梯口、走廊外背书,导致走廊区域、大厅区域饱受噪声影响。其次,科学光照供给薄弱。以笔者所在图书馆为例,学生普遍反映,图书馆灯光设备智能化薄弱,难以根据学生需求自动调节灯光的明暗。最后,室温控制科学性有待提升。如依据季节交替、早晚温差等情况的合理调控。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内温度调节系统智能性薄弱,座椅调节的灵活性不足,学生难以拥有舒适的学习体验。在功能体验方面,图书馆功能空间建设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交互体验方面,高校图书馆正处于“重实轻虚”的空间建设阶段,即重视实体空间建设,忽视虚拟空间服务体系建设。在情感体验方面,智慧空间设计需要利用美学、光学、色彩学及人体工学等艺术知识,营造富有审美价值、人文情怀的空间环境,在确保图书馆现代性建设与时俱进的同时,嵌入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使学生充分享受体验公共文化载体的包容性、归属感和自豪感。

2.智能设备:设备配备相对完善,但高智能化设备种类单一

在直观体验方面,智能设备配备比较齐全,包括人脸识别门禁、自助查询机、自助选位系统和电子资源阅读机等仪器设备,但AI机器人、智能书架等高智能设备普及程度不高。在功能体验方面,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不仅要保证设备的完善,还要保证设备的便捷性。在交互体验方面,智能设备较多能够满足人与设备之间基础性的交互。在情感体验方面,智能设备的页面设计、技术支持不仅需要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更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智能资源:馆藏资源丰富,学生的交互需求与情感需求有待满足

在直观体验方面,高校图书馆提供了类型多样的学习资源供师生使用,并采用“数字资源+纸质馆藏”的资源建设模式,围绕学科门类,依据资源的内容对资源展开有效分类,但图书馆资源仍存在着“重量轻质”的问题,如部分纸质资源版本相对陈旧,有待及时购买学科前沿性著作或最新的学术期刊。在功能体验方面,多数高校图书馆购买大量数字资源,可实现远程访问,受资源服务购数量及类型、国别限制,部分师生往往难以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以及与之配套的资源服务。在交互体验方面,智慧图书馆资源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学校校区间资源共享薄弱,交互体验形式相对单一。在情感体验方面,高校图书馆学习资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知”轻“情”的问题,即侧重关注学习资源蕴含的知识性,强化学习资源所提供的知识学习服务,较少关注学习资源在内容呈现、界面设计等方面蕴含的情感价值因素,也较少考虑学生兴趣、情感及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资源使用的影响。

四、基于学生体验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改进建议

1.高校图书馆:紧密围绕高校育人目标,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

高校既要注重技术创新给图书馆带来的功能革新,又要关注人文关怀、文化意蕴、学科特色和社会价值的融入,协同技术、人文等多重要素推动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在智慧空间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协同效应,构建集学习、阅览、休闲、娱乐、活动和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化的多维空间,并配备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个性化智慧空间服务体系;在智能设备方面,提升智能设备使用的沉浸感、体验感、便捷化和无障碍性;在智能资源方面,改变资源“重量轻质”的现象,强化资源配套服务,加快构建数字资源情境感知系统,精准地向学生推荐符合其需求的资源;在智慧服务方面,突破传统业务部门间的工作壁垒,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构建平台型、生态型的智慧服务体系,形成自上而下、由点及面的立体化协作服务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性、开放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2.信息化行业: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强化空间与资源的智能化建设

信息化行业担负着图书馆升级改造、网络安全保障的职责,应从行业视角引领智慧图书馆建设。由于学生体验的智慧与否、舒适与否是衡量智慧图书馆质量高低的关键。因此,信息化行业应面向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探索直观体验、功能体验、交互体验和情感体验兼具的智能空间、设备与资源;将网络资源、纸质资源和自建数据库等多形式、多载体及多类型的分散异构资源展开深度的整合,构建一站式的智能资源检索系统,在统一数据库存储模式下实现区域之间、高校间、高校内馆藏资源的互联互通,提供多元化、开放式的智能资源检索路径,保证学生学习的广阔性和持续性,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学习、创造与增值。此外,鉴于高校图书馆涉及的学生数据量较多且部分数据存在一定的敏感性,信息化行业应协同高校图书馆,强化数据的分类分级,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避免隐私数据被泄露、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的出现。

3.学生:提升数字素养,积极反馈智慧图书馆学习体验

学生应树立主人翁意识,借助图书馆“两微一端”服务平台等反馈方式,积极向学校图书馆反馈使用体验,并针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同时,学生要不断提高数字素养,以适应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需要。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各要素、业务、场景的全方位、生态性变化,学生应提升自身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数字化学习规划能力、技术知识整合能力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学会体验智慧服务,并利用智慧设施与资源探索知识学习,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避免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通知[EB/OL].(2022-05-22)[2023-12-13].https://www.gov.cn/xinwen/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2]刘 炜,赵冬梅.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概念、演变、评价与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22(1):122-130.

[3]李玉海,金 喆,李佳会,李 珏.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五大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2):17-26.

[4]段美珍,初景利,张冬荣,等.“双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22(1):91-101.

[5]田 杰.5G信息管理背景下智慧图书馆VR服务平台构建[J].情报科学,2021(5):124-129.

[6]张奇云,李 超.智慧社会创新體系变革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2022(7):29-36+78.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图书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图书情报研究项目“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基于学生的视角”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NTQL-2022-094。

作者简介:文洁(1987—),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智慧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用户体验高校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