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2024-03-31 21:27魏巍魏玉霞
甘肃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生活化教学新课标

魏巍 魏玉霞

【摘要】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落实,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现状,并提出了实施课前导入、审美鉴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元训练活动等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力求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意义;现状;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4—0079—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没有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也没有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此,教师应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场所、故事以及其他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将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想象,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体现出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主动性,促使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爱学习、爱思考、爱生活。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首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本都描写了生活中非常有趣的事物和现象,教师通过将这些生活元素融入课堂中,能让学生产生亲切熟悉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融入生活元素,学生能以观察、想象、手工制作、情境表演、交流探讨等多种方式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学会自主思考语文知识、自主体验与感悟语文知识,从而掌握多种语文学习的方法,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1]。其次,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运用语文知识描述生活场景、解释生活现象,借助形式新颖的学习任务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学习动力。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1.生活化教学频率不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在课堂一开始就会直接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学生普遍只会围绕教材内容做出相应的思考,整理相关的知识,而缺少借助生活元素展开其他学习活动的意识,造成生活化教学频率不足。

2.生活化教学方式单一。一些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化教学意识,但所采用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只是让学生简单联想生活中的场景,或只是让学生简单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而不能够将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造成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不够明显,学生对于生活化教学的参与意识不强。

3.生活化教学资源匮乏。日常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包括生活中的事物、场景、故事、民俗文化以及其他资源。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经常缺少课前预设的意识,不能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要做好相应生活化教学资源的预备,造成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生活化教学资源类型和数量都较少,课堂教学不能呈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难以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运用生活元素实施课前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课堂教学效果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物,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认知做出相应的表达与交流,从而体会课堂氛围的宽松与有趣,增强对学习新知识的期待心理,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2]。例如,在教授《落花生》一文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元素实施课前导入。花生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果实。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如下话题:“花生生长在什么地方?大家知道花生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可以凭借生活中对花生的了解做出如下交流:“春季时人们会将花生种植在土地里,秋季时花生成熟,人们会收获很多果实。”根据这些已有的认识,教师可以对本课内容做出如下提示:“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作者也重点描寫了花生,作者描写的花生和大家认识的花生是一样的吗?”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积极投入到文本阅读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实施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在课前导入阶段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效消除对课堂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2.运用生活元素获得美的感受。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本描写了生活中非常美好的事物和场景,学生在学习这些文本时能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3]。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运用生活中的相应元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避免枯燥无味的学习方式,对语文文本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情感美深入体会,从而构建诗情画意、充满生机的课堂,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3.运用生活元素培养探究能力。一些语文知识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难以理出头绪。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有关的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展开模型制作、游戏体验等活动,借助生活中事物与场景的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亲身体验语文的情趣与活力,通过这样的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授《竹节人》一文时,教师便可以运用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做出如下提议:“竹节人游戏真好玩,让我们也来玩这个游戏吧。”学生首先在生活中要寻找毛笔杆、绳子和其他材料,制作竹节人的头部、腹部和四肢。接着可以对所制作的玩具展开细致的观察,结合文本中“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这些内容进一步认识竹节人玩具的特点。最后,学生可以操作玩具,展开相应的游戏,观察竹节人出现的各种动作,掌握竹节人游戏的方法。根据这种探究的过程,学生能够具体认识文本的写作思路,从文本中提取多种信息,以达到明确深刻的阅读效果。

4.运用生活元素促进合作学习。新课标倡导在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共同采用生动新颖的方法创设学习活动,拓展理解知识的角度,获得学习经验和体会的分享[4]。一方面,引导学生模拟生活场景,表演语文文本中的故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表达对文本内容和思想主旨的理解与感悟。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表达,营造浓厚的生活化学习氛围。例如,在教授《父爱之舟》一文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元素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在阅读本文后,教师可以设定以下生活化学习任务:“课文描写了作者和父亲之间的哪些故事?我们可以共同表演这些故事吗?”根据文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可以使用课桌、硬纸板、水杯和生活中的其他物品作为道具,创设旅店的环境,表演作者和父亲一同住宿的场景。结合这些集体表演与集体探讨,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恩与崇敬之情。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借助语文知识表现日常生活,借助生活场景进一步提高学习深度。

5.运用生活元素设计多元作业。新课标倡导要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广泛运用于生活中,描绘生活中的场景、表现以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充分认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5]。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运用生活中的相应元素创设不同类型的作业,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知识运用活动,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知识充分融合,进一步拓展语文学习的视角,增强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寓教于乐,融学于趣。例如,在教授《北京的春节》一文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元素设计多元作业。文章对北京的春节有多方面的描写,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借鉴文本中的一些写作方法,描写自己经历过的春节或其他传统节日。”一些学生能够发现,作者在描写腊八蒜时运用“蒜泡的色如翡翠”一句将腊八蒜比作翡翠,体现出了腊八蒜的翠绿。因此,可以借鑒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中秋节的月饼圆圆的,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途”“腊八节时我们一起喝了腊八粥,花生、红枣味道十分甜美,如同一颗又一颗闪亮的小星星”这样生动形象的句子。一些学生还可以共同诵读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表演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文故事。这些作业的实施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将生活中的知识与课堂上的知识充分融合,增强持续学习语文知识、积极运用语文知识的动力。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对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形式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就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等角度入手,将多种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想、体验感悟、表演探讨、写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以此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冬.扎根生活,享受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0(06):97.

[2]周志莉.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途径管窥[J].小学生(中旬刊),2020(01):32.

[3]罗永平.浅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新课程(上),2019(05):59.

[4]郭和才.小学语文课“觉生”德育实践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8(29):04-05.

[5]陈娜.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生活化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