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民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心理学则认为,人们在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应该用美好的事物代替不幸和烦恼,用一种更加开放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最终寻找到主观幸福感。实践表明,“研学后教”这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恰恰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促使师生走出固有模式,在相对不确定的学习课堂中取得更为有效的学习效果
(一)培养学生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不仅要借助工具书等自主解决课文生字、新词、重点句子,从而扫清阅读障碍,还要引导其从单元、课文主题上思考。接着,逐段理解各自然段意思,为什么这样用词、为什么这样修辞、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等。学生如能在自学阶段就感悟到这个程度,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就有内容可谈了。囿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许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谈到第二、第三步,但只要正确投入了预习,就能保证研学“兵教兵”的正常开展,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学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在研学案中设置相应的研学问题,有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学习
为使课堂研学取得更为合理的效果,教师的问题设计就不能一而概之地照搬课文后的练习题,而是“量身定制”,切中要点。
如教学《给予树》。在初步解决了“给予”的表面意思后,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反复研读。先提出第一个问题:“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学生随即寻找有关描述的句子,并进行小组交流,理解到了“给予”更深层次的意思是实现梦想、满足愿望、如愿以偿等。再提出第二个问题: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她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在这第二轮小组学习中体会到,对于金吉娅来说,给予意味着付出代价,同时也代表着她美好的心灵。
(三)研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彼此间互相激发出想象的热情
无论是同质分组抑或异质分组,学生的年龄相近,彼此的心会拉得更近。有了明确的分工后,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合作技能。比如要让学生明白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认真倾听组员的发言,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维和价值取向;当遇到不同见解时,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自己的意见。老师会说:“大家安静,请听我讲。”这样就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发言者身上;对组员的精彩见解和独到观点,要积极地鼓励,给予热烈的掌声;遇到困难和分歧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四)“后教”过程适当的汇报展示更有利于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后教”是解决学生研学过程中衍生的问题或弥补不足的过程,教师适当的提点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次合作研学中,要在解决研学问题后完成一道选择题:“博物馆里珍藏着(宝贵 珍贵)的文物。”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宝贵”,因为“珍藏”与“珍贵的文物”在表达上显得重复累赘。而此刻班上有个学生就十分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文物”总得用“珍贵”来形容。当时,笔者立即表扬了该学生有一种质疑权威的精神,然后鼓励她在课后自主找出问题的答案。
2.“后教”过程的汇报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綜合表现能力。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汇报,是分享研究成果,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汇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有图片展示式、表演介绍式、实物展览式、读写积累式、采集创编式等。相比于经典教学模式,研学过程中学生处于4—6人的小组中,机会更多。学生面对的首先是自己小组的同学,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后,才面对全班同学和教师的检验。至此,不论是文中学习内容还是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学生已不再陌生,汇报时自信心更足了。
二、在较多方面弥补经典教学模式的不足,素质教育的收效也更为明显
实践证明,小学生严格按照研学要求,完成好课前预习、课堂研学、拓展延伸等各方面环节的学习和巩固,语言文字的习得水平不但完全等于或优于经典课堂教学,而且各类人才的“照顾”范围更大,还会让学生在待人接物、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等品格养成方面更容易获得提高。
(一)有利于促进师生平等互动关系的构建
基于经典课堂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而研学后教则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超越。教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参与学习。师生平等互动,能够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积极心理得到更充分发挥,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会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进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情感,自然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造性的活动中去,并敢于说出疑惑,发表见解,还有可能提出新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授课教师往往将自己置身于这个学习群体当中——有时在一旁聆听,不时作提示或补充;有时会巡视,作为纪律提醒或秩序维持;有时会根据进度加入“主持”,通过“台上台下”互动,拉动整个交流的气氛;有时甚至直接坐在了某个学生的座位上,当一名“观众”,放手让学生在“台上”自主汇报和交换意见。这样,关系和谐的课堂也就成了学生乐于表现自己的舞台。
(二)有利于各层次学生语言文字习得水平的整体提高
中等生和学困生会因为预习不足和听课不专注而影响进一步的学习,经典教学课堂一直以来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小组交流,迫使组内成员人人参与并且“有话可说”。大家都各抒己见,投入了对此段内容的学习。大家在彼此交流中不知不觉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认知,整个研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这就是“兵强兵”的效果。
通过大数据统计表明,坚持进行研学后教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就是整班学生的自学能力都比较强,听说读写能力没有明显的短板,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学困生人数越来越少。其中一个跟踪数据很明显:一位中高年级的学困生,由于赶上了深化实施研学后教的时机,不到一年,他便从小组里常说“我不会讲”“我听不明白”,到后来能跟随小组成员一起到黑板前汇报成果。再过了一年,他便能在小组学习里积极交流,汇报交流时也能大胆提出疑问。
(三)小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
学生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变得特别注重小组成员和其他小组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这时,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就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教师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学生通过小组自评,意识到每个人在小组集体中的作用;意识到集体的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合作情感和坚定的合作意志。
研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最先从中学取得成功。而这些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表明,它能比较好地适应新时代教学要求,有较大范围的受众人群,能使小学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取之以利,去粗存精,相信它一定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完善与发展,为语文教学添光添彩。
参考文献:
[1]黄树楠.浅谈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与管理,2015(10).
[2]豆海湛.信息化环境下体验式学习探索[J].教学研究与管理,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