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2016-11-15 22:52邵凤玲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游戏课堂教学

邵凤玲

【摘 要】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初步阐述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在玩耍中成长起来。游戏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同样受小学生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老师采用游戏的形式,想方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因游戏变得生动起来。

【关键词】研学后教;游戏;课堂教学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数学一直作为人类认识和研究自然的成果和基础工具而存在着,数学教育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基础之一。数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可以使他们变得心思缜密、意志坚强,使他们思维变得越发精确,从而培养学生的忠诚、正直、坚韧和勇敢等道德品质。

一、积极培养小学数学语言

譬如对一道数学题,尤其是有些难度的题,必须首先分析题意,然后调动大脑所学过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最后精取所学的知识,按正确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判断与综合,最后全面考虑,查漏补缺,从而正确解答此题。在解题过程中,全面调动大脑的机能,使大脑的各种机能都得到锻炼,不断挖掘大脑的潜能,不断增强大脑的综合运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数学语言中所表达的创造性的数学思维过程正是无形的收获,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文字的语言讲求意义的明了,艺术的语言讲求意境的深远,而数学的语言则讲求简练和逻辑。数学以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事物,以抽象的逻辑推理代替具体的关系。一个简单的数字“1”或算式“1+1=2”可以表示许许多多的具体含义,而“如果A

二、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游戏”教学法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的逻辑的概括和内化。儿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要经历一个从模拟操作向抽象化理解的发展过程。这从儿童学数数的过程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儿童先要进行“点数”,然后才过渡到“默数”的阶段。尽管在两岁前,就已具备了在动作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要在头脑中完全达到一种逻辑的思考,则是在大约十年以后。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儿童要在头脑中重新建构一个抽象的体系。这不仅需要将动作内化于脑海,还要在初步记忆的基础上内化深度记忆技能并自主运行,即达到一种可逆性。这对儿童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过程是孩子们成长必须经历的,数学教育因其特点可以对这一过程起到助推的作用。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的形成阶段,数学的逻辑性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事物及推理能力。但是因为数学的枯燥性,它在逻辑推理方面的功用很难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游戏”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其养成爱学数学的好习惯。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生个人基础、爱好、学法、个性、年龄层次,以及教师教法的差异,共同引起学生对知识接受、掌握的差异。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不根据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追求完全趋同,这样势必会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可造之材”,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取得优秀成绩,问题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他们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科学性和学生差异性的统一,贯彻数学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针对性要求。

三、游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游戏教学法的实施

(1)数学教学游戏活动的设计

游戏活动的设计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关键,它能反映出设计者的教育观、儿童观以及对教育目标的理解程度。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全面理解教育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操作形式。同时,要注意研究教育对象,注意研究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对不同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组织形式,尽可能地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游戏活动的组织

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教师要重视教育目标的落实。一要注重儿童操作习惯的培养,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和演示、启发和引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三要注意观察、了解儿童的游戏活动过程,并能根据儿童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游戏活动的评价

儿童通过游戏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星的、粗浅的,需要教师的归纳和评价。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儿童游戏活动过程的归纳、评价,帮助儿童形成比较完整的、正确的数学概念。同时注重个体评价,对儿童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合理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等予以充分的肯定,以激发儿童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课堂教育的趣味化要求

(1)课堂教育的趣味化是趣味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要求教师广闻博识,如果教师的知识面窄,专业造诣不深,讲清教材的内容已费九牛二虎之力,那就很难再有精力去讲究趣味性了。一个教师,如果广闻博识,不仅仅掌握与所教学科有关的丰富知识,而且熟知诸多有关的名人名言、轶闻趣事、寓言童话等,讲起课来就能纵横驰骋,游刃有余,学生才会感到老师讲的课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因此,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尽量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的地步,为讲课的趣味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2)要形式多样,情趣庄重。根据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讲一段生动感人的故事,说一个寓意深刻的笑话,打一个富于哲理的比方,或运用语言幽默、活泼的特点,辅以自然和谐的表情,或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具,进行妙趣横生的演示(或实验),以及设计精巧的板书等等,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精神为之一振。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切记情趣庄重。

(3)要知趣结合,促进教学。讲课的趣味性,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更好地开动脑筋。因此,这些情趣必须是与所传授的知识密切相关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任何背离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随心所欲地去制造“笑料”和“趣闻”的做法,都应是坚决杜绝的。紧密地围绕教学内容,把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知识于趣味之中,才是正确可取的“趣味教学”观。在有趣味的游戏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他们在玩中掌握了规律和方法,这种做法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有一种终身学习思想,把握时代脉搏,有较强的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例如,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开展以老带新,在数学组内实行传、帮、带的师徒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去参观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加强横向联系,同时不定期请知名教育专家作专题报告;教师学习先进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具备创新思想。只有创造新的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孩子的伴侣”,孩子就是在游戏中、在玩耍中成长起来的,游戏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将数学活动设计成的游戏同样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老师采用游戏的形式,想方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魏超群.数学教育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孙彦琦.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3]王雪棋.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08(06).

[4]张林权.有个性的数学教学来自学生生活[J].新课程(小学版),2008(01).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游戏课堂教学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爆笑游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