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学教师建构“大先生”人格的实践路径

2024-03-28 03:38周昊宁
学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大先生中学教师道德

周昊宁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在2016 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1]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描画了新时代“大先生”的人格形象和内涵特征: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的专家学者,更应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支持者和传道者,还应与社会、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也还应是学生做人的镜子[2]。而“大先生”作为一种理想人格兼具崇高性与现实性,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可以受到“大先生”的激励和影响而不断自我完善,还可以通过效法和自己的努力成为“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在提出时虽然是针对高校教师而言,但其实对于中学教师也适用。中学教师虽然与大学教师具有不同的职责,但其本质还是教师,担负了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因此成为“大先生”的人格理想并不是仅仅针对大学教师,同样也适合于中学教师。研究显示,在当下“双减”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96.13%的家长育儿观念发生变化,其中,82.68%的家长“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71.68%的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全面发展”[3]。新的教育观念带来新的需求,也产生了对于中学教师的新的要求。新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大先生”。中学教师建构“大先生”人格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好老师”的四点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为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坚定理想信念,固守本职工作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主宰人的心灵世界,制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它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4]。有理想信念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首要标准[5]。教师的理想信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动力之源,也是教师在成为“大先生”道路上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人格的灵魂,失去了理想和信念,人格就无法存在。新时代中学教师首先要有远大的教育理想,肩负起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中学教师应深刻了解中学教育的意义,明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言:“我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6]只有深切地认识到基础教育与人民的美好生活、与国家未来发展的密切关系,才能够对教育事业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感、崇高感和责任感,才能够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其次,新时代中学教师要培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甘心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以成为一名“教育人”而自豪。就像自愿放弃优越工作条件而投身深度贫困山区,立志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的“燃灯”校长张桂梅先生所言:“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7]新时代的中学教师还要坚定自己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自己教育理想必然实现的信念。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5]。

固守本职工作是教师理想信念的体现,也是教师坚定教育理想的途径[8]。固守是一种行为品质,既表达时间维度上持久坚定的行动力,也表达意志品质上的坚忍执着;也是一种情怀品性,既表达坚定的责任心和执着的使命感以及忠于职守的人性品格和道德品性,也表达对内心执念的执着坚持[9]。教师职业的本质在于育人,而育人工作的特点则是周期长、成效慢,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长久地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固守自己的工作与职责。在中学教师的教育生涯中,学生的不配合、家长的不理解、工作量的繁多冗杂、量化考核与教育理想的冲突等现实问题可能会使得中学教师陷入困惑和迷茫,对最初的理想产生怀疑、失望等情绪,这也需要新时代的中学教师立足本职岗位,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格,培养能够禁得住挫折和考验的力量。另外,中学教师对于日常工作和职责的坚守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有利于学生形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而中学教师要想做到固守本职工作,就需要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和韧劲。要以勤勉认真、求本务实的态度面对学校和班级事务的方方面面,以悉心和耐心面对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中学教师要想做到固守本职工作,还必须要培养淡泊名利的精神,甘心奉献于教学第一线,不受外界名利的诱惑,潜心教书育人,以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荣。就像2019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贾利民扎根乡土30 载,作为校长的他,学校事务和教学工作两头抓,学校建设、学科教学、听课研讨、课改一样也没落下,用自己三十年大好青春时光的坚守将一所薄弱学校变成了当地的名校,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病倒,但是他却“累并快乐着”,因为他的坚守为山里孩子带来了优质教育,开启了幸福人生的大门。可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固守本职工作才能为成为新时代中学教育中的“大先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培育道德情操,落实立德树人

培育道德情操,落实立德树人是成为新时代中学教育中的“大先生”的职业伦理保障。道德情操指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增进人类福祉的一系列德性、情感与操守要素[10]。只有中学教师自身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够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尚的道德情操离不开道德内化的作用,道德内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把外在的道德文化、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转化为自身的需要,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模式的过程,而道德心理作为道德发生的原始起点,对于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道德心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因此中学教师道德情操的养成应从道德智识的积累、道德情感的形成以及道德意志的磨砺入手[11]。道德智识即道德知识和道德智慧,道德知识是道德的原则、理论和规范以及个人道德实践经验和认识的总和,道德智慧是一个人对于是非善恶、对于行为是否合目的性的敏感度和判断力,是对于善良正义以及道德必然性的彻悟。可见道德智识的积累不仅需要教师个体不断地学习,更需要教师投身于道德实践中去。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做到知行统一,一方面要加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社会公共意识、公众意志等的学习和体悟,为道德智慧的形成奠定知识性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于现实的道德生活。道德是生活的产物,生活又是道德的目的[11]。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投身于道德生活的最好方式则是做到言传身教,不仅要教给学生关于道德的知识,更要身体力行,做学生道德行为的模范。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感悟道德知识、深化道德认识,使“死”的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转化为“活”的道德智慧,进而形成稳定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如同2018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毛吉说的那样:“要想学生喜欢你、尊敬你、以你为楷模效仿你,必须从一点一滴细微处入手,不但自己要敬德修身,而且要将良好的德行撒播到学生们心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12]道德情感是道德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内化的关键。中学教师的道德情感培育应重视人格典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人格感化力量,基础教育不乏“大先生”,如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时代楷模张桂梅先生等,他们感人的事迹为广大中学教师的道德追求提供了具体目标和动力,人格典范的巨大感召力会激发中学教师完善自我的激情和对于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中学教师在感知到榜样高尚的人格力量之后,会无意识地将之与自我进行对比,从而产生向之效法的内驱力,而这种内驱力会提高中学教师自我道德标准,为中学教师走向“大先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和鞭策。道德意志是个体在践行道德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精神。中学教师应当通过“自省”和“慎独”来磨炼自己的道德意志。“自省”是传统儒家的重要修身方法,其核心在于对于伦理道德过失的追忆、审查和修正。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来说,中学教师的自省即是对自我道德过失的反思和悔悟,这就需要中学教师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道德过失的原因,进而对未来道德行为的选择做出规划,通过反复直面真实的道德自我、正视错误和过失,来获得坚强的精神力量。中学教师还要做到“慎独”,“慎独”强调人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不做任何不符合道德的事情[13]。中学教师不仅在学校中要保持自己高尚的德行,在学校之外、在没有纪律约束和他人监督的地方也要谨慎地注意自己言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始终恪守内心的道德原则。一如《中庸》所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14]

进入新时代以来,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考验。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立德树人,“立德”是途径,“树人”是目标,一方面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另一方面又要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目标[15]。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5]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立德树人的进程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学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合理创设德育情境,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开创新式德育方式方法,使学生在体验之中将德育知识转化为道德情感和行为。就像2022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郭晓芳所研制的“食材+盐”的思政教育新配方那样,在人物主题、内容形式、传播渠道等维度上创新,将思政教育“盐分”融入学生喜爱的时、事、人、物等“活教材”,提高德育效率和效果[16]。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要通过正面教育来激励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作青年学生的好榜样、成为中学教育的“大先生”。

三、修炼扎实学识,强化专业能力

修炼扎实学识,强化专业能力是成为新时代中学教育中的“大先生”的专业素质保证。知识是指容纳了个体的信息、技能、经验、信念、记忆等的总称,而教师的知识则是系统化的、对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技术的集合[17]。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大先生”人格的建构具有奠基作用。教师知识可以分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叶澜指出,未来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应不同于以往教师的“学科知识”加“教育学知识”的传统结构,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类知识三个层面[18]。教师发展上述知识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一是要加强通识类知识的积累,通识类知识即有关当代科学与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类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18]。通识类知识培育的要点在“博”,新时代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信息时代,各学科之间的壁垒逐渐被消融,新时代的学生应当兼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以及社会参与。因此教师就不能沿袭往日学科教师仅关注本学科知识的传统,应当拓宽视野,广泛阅读经典、关注最新的科技社会进展,将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结合起来,积累广博的知识,以应对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二是要吃透自己所教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的要点在“精”。中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教师对于“教什么”的理解,是教师能否胜任该学科教学的知识前提[19]。以语文学科为例,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在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语文专业知识如文学知识、语言学知识、逻辑学知识以及历史文化知识等等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语文教学实践知识,逐步形成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理解和心得。三是要学习教育类知识和理论,比如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以及课程的教育学知识、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教师调控班集体的管理知识以及帮助教师自我实现的哲理类知识等等。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以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教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一般育人能力等为代表的通用能力和以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为代表的核心能力[17]。中学教师成为“大先生”所需的能力结构中最关键的是要具有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育人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深刻指出教师育人能力的核心地位:“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20]中学教师应当从培育教育情怀感染力、教师人格示范力、教育过程引导力三个方面强化育人能力[21]。教育情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和精神升华。它是教师执着追求教书育人的精神体现,更是教师执着追求教育的生命价值和坚守教育岗位的一种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柱[9]。中学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应当时时刻刻谨记自己的教育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学生成人的无私奉献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体悟作为教育者的全部的爱和幸福,并从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这样教师自己对于教育事业的敬重、虔诚以及投入的态度就会通过教师情感的表达和行为的体现感染浸润学生,激发学生的“移情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中学教师的人格示范力本质上是教师的榜样力量,学生通过效仿教师高尚的人格而获得进步。这就要求中学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提供可供效仿的榜样。教育过程引导力是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品德养成以及理想树立的能力[21]。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培育教育的“机智”,即“那种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的技能”[22]。选择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机以及适当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育人。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万波就研究出一种教数学的“土办法”,针对山区孩子的理解接受特点和生活实际,他灵活采用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萝卜、小推车等物品进行教学演示,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运用于课堂,大大提高了山区孩子们数学学习的成效。中学教师成为“大先生”还必须要有精深熟练的教育教学能力。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实施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17]。中学教师强化教育教学能力首先应当与时俱进,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使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能够始终跟得上新时代的发展,为新时代培育新的人才。其次应当坚持积极主动地自我学习,包括广泛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资料;培养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新闻的习惯;参加各类能够提升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课程、研讨;同其他教师合作学习以及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做到终身学习。最后应当投身于教育实践中,通过日常备课上课、教育科研、教学技能大赛及公开课等实践活动锻炼、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提升人生境界,饱含仁爱之心

中学教师要想完善建构“大先生”人格,还要不断努力以提升人生境界,饱含仁爱之心。根据个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的高下,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这四个层次由低到高也标志着人格完善的程度[2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之最高境界为“天地境界”,所谓“天地境界”,就是一切都以服务宇宙为目的,对于宇宙万物有着最深切最彻底的热爱和觉解。冯先生所说的宇宙,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科学上的宇宙,而是哲学之宇宙,也就是一切。对于教师来说,到达“天地境界”则表现为深悟“得宇宙天才而教育之”的教育目的[24]。对于中学教师来说,到达人生的“天地境界”并不意味着教师超脱于日常教学工作之外,成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恰恰相反,处于“天地境界”中的中学教师仍然是行日常事,努力教书育人,尽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与其他境界的教师唯一的区别是对于教育的觉解程度不同。就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为宇宙服务所做的事,绝对不是什么离奇特别的事,与为社会服务而做的事并无二致。不过所做的事虽然一样,了解的程度不同,其境界就不同了。”由此可知,中学教师提升人生境界的关键在于“觉解”,而求“觉解”的工夫即是格物致知[25]。中学教师的格物致知在于穷究所面对的教育现象的原理,再将这些具体经验升华贯通,以得到对于教育与宇宙人生之关系的觉解。比如学生课堂犯困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以后如何解决;学生不能理解教学内容是什么原因,该如何改进;所带班级的状况如何,有什么特点,该如何应对等等。这种格物致知应当贯穿教师整个教学生涯,需努力坚持的“工夫”。这个过程就是“由知实际而知真际,由知一偏而知大全”的过程[26],进而便可以觉解得宇宙天才而教育之的教育目的,进入“天地境界”。

“仁爱”是一种博大而深邃的情怀,是人类的最高美德,是社会德性的总的形式,教师具有仁爱之心,便是社会德性的具体体现[2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5]中学生大致处在11、12 岁至17、18 岁这个阶段,也被称为青少年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迅速发展,但心理发展却较为缓慢,身体的快速成熟为中学生带来了成人感和参与成人事务的心理期待,但由于其认知能力仍处在较低的水平、缺少社会经验、应对压力的意志力以及稳定的情绪体验能力,在尝试涉入成人世界和重构人生意义的努力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产生困惑。这种发展的不同步性导致中学生常常处在种种的心理冲突与矛盾中。这些矛盾和冲突往往存在于潜意识之中、体现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细微之处,构成了青春期学生独特而又复杂的性格。一方面学生产生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诉求而反抗教师的约束和教育、表现出较强的主观偏执性;另一方面又并未完全摆脱对于教师的依赖,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渴望获得教师精神上的支持和保护。在这个阶段如果缺少合理的引导,不利于学生自我同一性、情绪调节能力、人际关系等的健康发展。容易导致中学生出现对于人生、世界的迷茫和疏离感,进而诱发问题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中学教师拥有爱的能力,以一颗仁爱之心拥抱学生、感染学生,才可以敲开新时代的青少年的复杂内心的大门,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对孩子的爱,应当能够唤醒他敏感的心灵,让他去感知这个世界,感知人创造出来的、为人服务的一切。”[28]中学教师的仁爱之心主要体现为尊重、理解、关怀和宽容学生[27]。尊重是仁爱的前提。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重视学生,更要留给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理解是仁爱的基础。理解学生,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需求。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关怀和宽容有助于仁爱之心的形成,也是教师仁爱之心的标志。关怀学生,就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切之心。宽容学生,就是要以信任和理解为基础,允许学生犯错,给予学生试错的机会,并为学生指出改正的途径。新时代的中学教师要将爱作为自己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在尊重、理解、关怀、宽容学生的基础上培育仁爱之心。就像2019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俐那样,只因心中有大爱,便毅然投身于特教事业。爱在心坎上,育在无言中,用爱唤醒爱、用爱滋润爱、用爱传播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长为自信自尊、健康有爱的有用之才。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5]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基础教育教师的要求,新时代的中学教师要成为“好老师”,更要努力做“大先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不仅可以提升中学教师整体育人水平和能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学教师队伍,更是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大先生中学教师道德
教师作品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做“大先生”,让人格魅力成为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大先生》剧本分析
“大先生”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