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视角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2024-03-28 03:38
学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师幼幼儿活动

黄 鹤

(长江职业学院文化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一、选题依据

(一)高质量的师幼对话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耐心地聆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幼儿适当地进行探索、表达和回应,以建立具有协作性的师生互动关系。这就说明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和指导。师幼对话是师幼互动的主要方式,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和幼儿的对话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然而,笔者在观察期间发现,实际教学中了解且重视师幼对话的教师并不多,在对话中教师也经常占有主导地位并且一味“牵引”幼儿向教师预设的流程和答案靠拢,导致师幼对话的效果不佳、质量低下。因此当今的学前教育中需要高质量的对话。

(二)有效的师幼对话利于提高幼儿科学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幼儿园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思维水平还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而基于对话的教学是最有效的引导方式之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对话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他们在听和说过程中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师幼之间的有效对话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对话过程中师幼间应互相尊重、彼此理解,进行平等的交流。基于对话的教学有助于构建一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和谐师幼关系。因此有效的师幼对话有利于提高科学活动教学质量。

(三)当前缺乏对幼儿科学教育中师幼对话的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宋宇团队在国内为课堂对话方面的研究做了突出贡献,并通过“Exploring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on Classroom Dialogue by Using Bibliometric Analysis(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探索二十年来课堂对话研究)”一文对1999 年至2018年间从WOS 数据库中检索到的与课堂对话相关的3914 篇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以便让教育学者全面了解课堂对话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并总结出美国和英国是出刊相关文献最多的两个国家,其研究内容更多的会注重课堂中的教师、学生和话语,其中教师是被关注最多的。并且宋宇团队最后还讨论到,科学教育和学前教育领域的对话研究是较少被关注到的。根据宋宇团队的评述,笔者也对关键词“师幼对话”和“科学教育”在国内知网上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其文献数量为“0”,这也表明国内对科学教育领域的对话研究也是极其缺乏的,所以笔者选择了科学领域作为研究背景,并对课堂中教师和幼儿的对话做相关研究,也是为了弥补这一空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搜索、分析、对比和发现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决定本文的标题之前,笔者首先查阅了有关“师幼互动”的相关英语文献,然后搜索了HowNet、万方等平台,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详细浏览,思考当下研究热点,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明确研究思路,最终确定了文章题目。文献研究法是本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二)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或者观察目的对教学课堂进行观察,包括参与式和非参与式两种模式,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本研究是在教师的许可下进入课堂,并采用非参与式的观察法用音频和视频对课堂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进行完整记录,后期进行转录之后再进行文本分析。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对活动和师幼互动不进行任何干预。

(三)话语分析法

话语分析法是一种非实验性的互动方法。它是从1960年开始出现的,主要用于分析自然发生的对话,通常是指正常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对话。自1990 年以来,话语分析一直是学习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已经成了研究社会情境中学习的重要理论视角。话语分析通常包括四个步骤:第一,选择一个开放式搜索模式作为研究领域,重点是数据归纳,而不是基于概念或假设的研究;第二是通过录音和录像收集数据,选择代表性的数据对现象中的事件进行详细分析;第三是总结,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找到其中的相关规律和关系,从看似杂乱的对话片段中提取对研究有用的东西;第四是解释性描述,是指对概括的规则进行描述并说明具体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对话是个人和群体之间学习的一种媒介。知识首先是集体的和外部的,通过对话表达后开始内部化。尽管一系列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升,但传统的研究方法始终无法分析其动态的特质。因此,如果我们想分析学习者如何在对话和交流中进行协商、共享意义和建构知识,则必须以话语为分析对象并进行话语研究。

三、研究思路

本研究是在活动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做的一次完整解析,以概括科学活动中师幼对话的过程和教师与幼儿对话的特征及改进策略。

本研究思路如下:首先,研究者运用文献法梳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和“师幼对话”的相关内容;其次,确定本研究的核心研究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的关于课堂对话观察记录表的基础上编制观察记录表,明确主要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并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总结教师在师幼对话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尝试对幼儿园教师科学活动师幼对话水平提出改进策略。

四、科学活动中师幼课堂对话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普遍具有高控性,缺乏幼儿主体意识

经过一系列的现场观察发现,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为了活动顺利进行通常会将自己的思维有意或无意地强加给幼儿。教师偏向于使用带有指令性的语言去要求幼儿怎么折纸和应该在哪折纸,漠视了可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能力的重大教育契机。在观察过程中,我还发现教师对命令性语言的使用屡见不鲜,压低幼儿的表现欲,比如“我们的手不能碰它”“眼睛看着老师”等。这类话语虽然短时间内能有比较好的效果,保证了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会让幼儿感觉到幼儿园无处不在的规则,长时间下来会束缚幼儿的积极性和探索能力。

(二)教师开放性提问少且提问水平较低

通过观察和课后访谈发现,教师偏向于让幼儿回答再认知性问题和选择性问题,比如:“这样做对不对”“我们应该选红色还是选黄色”等类似问题,而逃避提一些推理性问题和预测性问题,教师往往对自己的课堂走向有一个大致设定,也会有意或无意通过一些封闭性提问将幼儿带到自己的教学轨道上来。所以对于一些能够启发幼儿思维,提高幼儿探究能力和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开放性提问往往被教师忽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思维空间以及学习兴趣,甚至可以成为幼儿成长的阶梯。通过研究发现,教师提问的形式和水平都还有待提升。

(三)教师教学预设性强,重视进程,忽略幼儿兴趣

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推进教学。教师对自己预设的教学内容、规则犹如走程序一般逐步完成,并没有在讲解的过程中试图去倾听幼儿的声音,没有与幼儿进行互动,没有给予幼儿更多的发言和想象的机会。导致整个课堂过程给人的感觉显得机械和乏味。最好的教育方式便是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我们在教育幼儿去学习某种道理、掌握某种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去挖掘幼儿的世界并且尽量填满它,这才是幼儿教育的关键所在。

(四)教师讲解类言语多,缺乏情感

在对幼儿的回答给予反馈时,教师常常对与预设答案一致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认可,对于与预期不符合的一些所谓的错误答案会出现习惯性忽视的行为。

在一次实践中,教师想让幼儿感受糖溶解在水里了,当教师问“看看这个糖怎么了”的时候,幼儿的回答是“在旋转”,显然幼儿的答案是通过观察后得到的结论,搅拌放有糖的水,糖确实会出现旋转的状态。然而这个答案并不是教师所期待的,所以教师立即追问“有没有变少呀,我刚刚是不是倒了很多糖”,有意将幼儿的思路转到自己的轨道上,并且直接忽略幼儿本来的答案,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回复和评价。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是在不断地通过讲解和提问来推进教学,导致教师言语的情感性不足,对幼儿的情感关注也不够。

(五)教师评价形式单一,表扬激励类言语有限

从多重评价的角度来看,科学活动和幼儿园其他领域的活动都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估方法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活动中需要“手舞足蹈”地来评估幼儿,但是不同的评估方法具有不同的特征、功能和应用。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尽可能丰富评价方法。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发现教师对使用称赞的言论是单一且过于笼统的。最常见的是诸如“你很棒”“表扬你”“很聪明”之类的简短单词,这些单词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与新手教师相比,骨干教师的评价和称赞术语更加具体。他们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和行为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估条件。幼儿会知道为什么要称赞或鼓励他们,而骨干教师的称赞条件会更自然。

此外,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大多使用鼓励和赞扬教育。很少有教师在教室里批评和惩罚幼儿。通过对抄录文本的研究,发现评价语言大多是简短而积极的,并一直听到“你真棒”“表扬你”等各种各样的评价语言。新手教师由于缺乏知识、评估意识薄弱、评估技能不熟悉以及评估理论和实践脱节,评估语言本身的价值被忽视,“有评无价”的课堂评价语言失去了反馈、指导和动力等功效。评估的目的仅限于自身。新手教师对幼儿课堂学习活动的无意义评价似乎唤起了幼儿的积极性,但丧失了评价语言的教育价值。

五、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适应性对话发展策略

(一)深化教师对师幼互动的认识

1.加强师幼互动的理论学习

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儿童发展和师幼互动理论,才能更好地去完成教学实践。卢梭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对待事物的认知,如果我们总是将我们对待事物的认知来强加给儿童,这是错误与愚蠢的行为。”第一,每个幼儿都是单独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第二,幼儿是学习中的主体,应该去主动地思考与学习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观点。第三,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不是通过坐着听教师讲就可以的,而是要自己去思考讨论,通过对话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发言的机会,多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诉求。

2.树立良好的师幼互动观

良好的师幼互动应具有平等性、发展性、交互性、共享性四个特征。平等的师幼互动要求师幼主体间的交往应是尊重彼此、信任与吸引的交流。发展性就是教师与幼儿在平等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考与看法,教师即时根据幼儿的思路生成新话题,与幼儿进行交流,以彼此接纳。师幼的交互性体现在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相互依存,双方都是作为主体同等重要的存在,应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交流来形成新的认知。师幼互动的共享性指教师和幼儿作为独立的主体的相遇和理解,并且双方在对话中都能奉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二)提高教师课堂对话的实践能力

1.合理准备互动

在临场能力有限的前提下,教师在准备互动时应更有针对性。首先,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准备对话内容的难度和广度都要遵循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其次,教师要做好全面的知识准备,针对教学内容扩展相关的知识面,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对自如。并且要全方位预设幼儿的答案,根据幼儿的经验和教学目标,提前预设各种不同的答案,以便理清应答的思路。最后,提问要问在幼儿的经验和素材之间。幼儿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基于对话的提问要能引发幼儿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围绕幼儿的日常兴趣发问,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2.归还话语权

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和主动发起对话。幼儿的本性就是充满了好奇心与想象力,对新知识有无尽的好奇心,会不断追问。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提问和争议要给予正面回答,并且鼓励幼儿充分表达;对幼儿的偏差需求提供适宜、恰当的引导。

3.关注幼儿的需求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幼儿日常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和发现素材。比如幼儿在某个时间段喜欢某部动画片,教师就可以将这部动画片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添加到教学中,从而去激发幼儿的好奇与学习的兴趣。其次,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去快速分析出幼儿所需要的东西。教师不应盲目地遵循教学计划,而应学习如何遵循幼儿的思维,并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和表达。由于幼儿的思想和课堂对话的不确定性,幼儿的发言常常不符合教师预设的教育主题。这时,教师必须跟随幼儿的脚步,进入他们的世界,并根据新的轨迹进行新的对话。教师思考和观察幼儿的能力将会影响幼儿主动进行互动的能力,并决定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否能变成真正的互动。最后,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回应有所反馈。教师对幼儿的积极鼓励和欣赏往往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提问的精神,使教师和幼儿能够自由表达、思维碰撞。相反,教师随意专断的评价往往会抑制幼儿说话的主动性。

4.适宜应答幼儿

第一,注意灵活的回应。教师应该学会运用总结性的“理解再解释”式回应,明确具体的鼓励性回应以及促进性的指导回应。“理解再解释”是指当幼儿受到表达能力和年龄特征的限制表达不完全清晰时,教师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尽力理解幼儿,并帮助幼儿进行总结。具体明确的鼓励性回应是指让幼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有任何缺点,教师应该在鼓励他们的同时具体指出缺点,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而不是用简单的回答来重复肯定、表扬和鼓励。杜威将潜力解释为“休眠或休眠状态——在外部影响下变得不同的能力”。这表明幼儿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在集体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始终保持与幼儿言行交流。“只有有对话才会有声音。”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留下疑问和提问等方法来激发幼儿的思维。第二,注意回应形式的多样性。回应的形式包括言语回应和非言语的回应。在言语回应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语调变化和丰富评价词汇来激发幼儿集中注意力,诱发幼儿的积极态度和情绪。非言语回应包括眼神交流、身体动作、表情变化等。通过眼神交流,一方面幼儿可以被更深入地观察和理解,另一方面幼儿会有认同感、参与感和被教师关心的满足感。身体动作也很重要。当听幼儿说话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弯腰或蹲下,以保持与幼儿相同的水平高度进行交流。当幼儿有出色的表演或作品时,教师可以鼓掌或竖起大拇指来表示赞同和认可。此外,教师表情的变化也会影响幼儿,幼儿能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教师用快乐的情绪去回应幼儿,幼儿会以快乐的情绪思考;当教师以严肃的表情去回应幼儿时,幼儿会很焦虑,他们的热情和主动性将会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积极、健康、正面的情绪,避免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入教学活动中。

(三)加强教师关于课堂对话的教学研讨

1.师幼互动专题培训

师幼互动专题培训是幼儿园邀请专家就“师幼互动”这一专题进行讲解引导,目前幼儿园通常都会请专家来为幼儿教师授课,但针对“师幼互动”的主题训练却非常匮乏,甚至是空白。目前,教师对于“课堂互动”这个方向的认知还不够深入,也有不少的迷茫,这些都表明了这一领域还有待加强,因此,幼儿园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通过举办主题训练提升师幼之间的交流能力。

2.全园评课活动

“全园评课”是一种面向每位教师的“评课”。当前,幼儿园也会开展评课活动,但主要针对的是一部分教师。幼儿园可以在师生对话这个问题上特别地进行讨论和互评。定期参与这样的评课活动的教师对话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反之,没有参与评课的教师,其进步的机会就比较小。因此,应采用全园评课模式,让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集众人之力,促进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猜你喜欢
师幼幼儿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