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颐
1
1958年,一座千年古城池沉入水底,那是一座唐朝开元二十九年(741)建县,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古田县城。
那年我6岁,坐在高高的堆着家当的板车上,父亲拉着板车,和4.3万多名移民,离开了后来定格为古田父老乡亲心目中的“旧城”。
弹指一挥间,六十五载过去。多少年来,每逢大旱,翠屏湖水位降低之时,就会有成群结队的旧城遗老携儿带女寻觅水下城,钩沉往事:那古城墙、旧城门的方位,那一保街至六保街贯穿南北的走向,那剑溪对岸史劳伯教会学校的操场,那建于宋代的学宫和孔子庙的遗迹……
长期在古田文化部门工作的刘广先生曾撰文回忆旧城有“三多”:一是寺庙宫观多,共计55处,大都是很有价值的古建筑;二是水井多,有99口,数吉祥寺门前水井最好;三是白鹭多,栖息在每一棵古榕树上,如白雪覆盖树冠。
很长一段时间,我努力回忆旧城风貌,但始终只有那条剑溪萦绕脑际。6岁那年,父亲带我到溪中学游泳,让我单独站在水中以练胆量,我吓得面如土色,惊叫声声。也许是这个原因,那宽广的剑溪就成了我对旧城最深刻的记忆,但后来使我高兴的是,每当和老人们聊起旧城往事,他们话题最多的也是剑溪。
旧城的东北面流淌着两条溪,一条是屏南县方向流下的龙源溪,一条是本县吉巷乡方向流下的沂洋溪,两溪在朱熹讲学过的溪山书院前面合二为一,笔直如剑,故名剑溪。剑溪宽阔平缓,清澈见底,片片沙滩,两岸翠柳迎风,古榕成荫,人面桃花。
古田有一位老画家朱大鹏先生,是20世纪50年代古田第一个考入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在古田任教达半个世纪。多年来,他所画的《古田旧城图》最为有名,有200多幅馈赠海内外乡亲。画中,那绕城而过的古田溪就是千年古城池灵动的主旋律。
当然,陪同那条美丽古田溪沉入水底的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包括古树名木,让人唏嘘长叹,深留遗憾。万幸的是,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797)的吉祥寺塔(福建省十大名塔之一),得当年国家文化部撥款迁移。这座石塔的每一块石头均被编号拆卸,异地原样复原,矗立于新城松台山头,似乎为崭新县城标注它拥有的千年历史。
2
1958年古田溪水库蓄水前夕,张以宁的墓为其后人迁移,移棺收骸时发现,这位两朝重臣,死后除三尺墓碑,随葬物竟然只有一条铜腰带。恰恰印证了《明史》称其“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袱被外无他物”之评价。
张以宁,古田名士也。元大德四年(1300)生于古田官宦之家,幼聆母训,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泰定四年(1327),与一代名流杨维桢、萨都剌、黄清老、贡师泰等同场科举,同中进士。
入仕后,张以宁先后任浙江黄岩县判官和江苏六合县尹,因执法不阿,触犯豪门被罢官,流连江淮、扬州一带十年。此间,精研《春秋》,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名才气惊动当朝皇帝惠宗,38岁时被召为国子监助教,此后20年一直在元大都供职,任过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是一名大学者,被朝野誉为“小张学士”。
张以宁晚年经历了改朝换代,但令人惊诧的是,大明朝仍让他继任翰林侍读学士。次年,朱元璋还委他以出使安南(今越南一带,时为中国藩属)的重任。他面对复杂形势,呕心沥血,圆满完成任务,却病卒于回朝复命途中。朱元璋十分痛惜,特派大臣护送灵柩回古田安葬。
张以宁为元、明两个朝代皇帝所看重,在历史上实属罕见。特别是朱元璋对这位元朝遗老,按理说能“留用”就不错了,可他对张以宁非但没有一点戒心,反而在政治上委以重任。当今思之,应该是张以宁的道德、才干、学问、诗名尤其是廉洁世所公认之缘故。朱元璋与张以宁似乎还是诗友,皇帝为一个大臣出使作诗《以宁出使》,以壮行色,已经使人惊奇了,而张以宁出使安南一年多时间里,朱元璋竟写了8首诗并长序赐予张以宁,赞之“抱忠贞之气,奋古能使之风”,这在朱元璋一生中也是罕见。
张以宁去世后,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为其文集《翠屏集》作序。宋濂少时就仰慕张以宁才华,曾与之在南京会晤,两人相见恨晚,经常“各出所为旧稿,相与剧论至夜分”。张以宁长于诗,宋濂擅为文,时人誉为“双星聚会”。宋濓为《翠屏集》序云:“丰腴而不流于丛冗,雄峭而不失于粗粝,清圆而不涉于浮巧,委蛇而不病于细碎,议可谓一代之奇作矣!先生虽亡,其绚烂若星斗,流峙如河岳者,国未始亡也。信诸今而重于后者,岂不有在者乎?”这么高的评价,足见张以宁在元末明初文坛的地位。
明末大学者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云:“国初诗派,西江则刘泰和,闽中则张古田。泰和以雅正标宗,古田以雄丽树帜。”古人以原籍为称谓并非随意,名士、名臣或当地之望族者,如韩愈称之韩昌黎,或政绩卓著者柳宗元之谓柳柳州是也。张以宁谓之张古田当属前者,其在古田之家世与渊源由此可见一斑。
翠屏湖,古田之胜景也。1958年,一条高71米、长412米的混凝土大坝锁住了古田溪,蓄起了水域面积37.l平方公里的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其时未得名,很长一段时间称为“古田水库”。1993年《古田报》复刊,为了给文艺副刊取个刊名,古田县委宣传部召开文艺界知名人士座谈会,会上有人提议取名“翠屏湖”,其理由:一是元末明初达臣名士张以宁自号“翠屏山人”,其文集《翠屏集》;二是玉田(古田旧称)八景之一“翠屏朝雨”的翠屏山就在湖畔;三是人工湖畔重峦叠嶂,恰似道道绿色屏风。这提议得到大家赞同。翠屏湖从此扬名。
3
距翠屏湖不远处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庙宇——临水宫,祭祀着一位由人变神的世界级人物——陈靖姑。
临水宫香火自唐贞元八年(792)燃起,绵延了1200多年,紫霞笼罩中国东南数省,远飘东南亚各国,海内外信仰者达8000多万众。
综合各方史料,一般认为,陈靖姑生于唐大历二年(767),卒于贞元六年(790),娘家在福州,18岁嫁与古田临水(今大桥镇)刘姓人家为妻。史上最早记述陈靖姑信仰文化形成的就是历史名人张以宁。他的《临水顺懿庙记》为后人广泛传颂和引用。该记中说,陈靖姑24岁那年,“孕数月,会大旱,脱胎往祈雨,果如注”,而自己却“因秘泄,遂以产终”。陈靖姑在生死弥留之际大呼“吾死后,不救世难产,不神也”,此后“灵迹显著”,以至之后才两年,“邑人建庙临水祀陈靖姑,其神迹遂流传八闽”,继而“英灵著于八闽,施及于朔南”。
陈靖姑受历代帝王敕封甚多,“崇福昭惠慈济夫人”“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天仙圣母”“顺天圣母”等。民间俗称“临水夫人”“临水奶娘”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临水夫人庙5000多座,遍布26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6月,陈靖姑信仰习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靖姑信仰影响最大的地区当属台湾,台湾有专祭临水夫人宫庙400多座,陪祀的有3000多座。陈靖姑信俗已成为闽台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4
翠屏山犹如一座屏风,护卫在翠屏湖北面,每逢雨季,山腰白云缭绕。当年,张以宁自号翠屏山人,可见何等崇尚自然,热爱家乡。翠屏山下有一座千年古刹——极乐寺。毕竟是千年寺院,牛气得很,翠屏湖水涨得再高,也只能在寺院山门的台阶上,使之背靠巍巍翠屏山,增添了面临泱泱翠屏湖之胜景。
极乐寺内有中国佛教一代宗师圆瑛纪念堂。圆瑛是从古田走出去的一位世界级文化名人。民国初年,圆瑛成为中华佛教总会创始人之一,1928年当选为中国佛教会会长,之后蝉联七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又任首届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是他的学生。极乐寺寺名为时任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所题,两旁对联是圆瑛法师题写:“得到此中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
圆瑛自19岁出家到76岁圆寂,自述平生的文字简要谦逊:“十九岁出家,始修禅学八载,后研究教理及天台宗。三十一岁开座讲经,并学贤首。到三十六岁,阅永明、莲池大师著述,始信净土宗为无上法门。由是禪净双修,至六十岁,乃专修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净土。”自述只是客观叙述了自己的佛学造诣。其实,圆瑛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和影响远远不止于此,他一生爱国爱教爱护和平,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他号召全国佛教徒和信众不畏强暴,坚持抗日,还组织僧侣救护队,成立佛教医院,并亲赴南洋演讲筹款抗日,为此曾被日本宪兵关押南京大牢一个月,但日本人都奈何不了他,慑于当时国内外强大舆论,不得不释放了他。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政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邀请他离开大陆,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他往。”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大力宣传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带领佛教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纵观圆瑛一生,就如他一首诗中所言:“出世犹垂忧国泪,居山恒作感时诗。”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圆瑛俗名吴亨春,1878年出生于现翠屏湖畔的平湖镇端上村。他5岁父母离世,自幼聪慧过人,由叔父抚养长大,在家乡读私塾,是乡人眼中的“神童”,17岁考中秀才,且名列全县前茅。而今,端上村的圆瑛故居、圆瑛私塾和圆瑛小学成为纪念圆瑛法师的省级文保单位,也成为佛门弟子的拜谒之地和旅游者的打卡网红点。
圆瑛小学筹建于1943年,其建筑风格有别于端上村的传统民居,呈现出民国时期中小学校的特征。斯时圆瑛在上海圆明讲堂任住持,一天,他接待了来自端上村的几位乡亲,听说乡亲们是为了在村里建一所小学特来请求支持,很高兴,当即表示努力筹款,分期分批寄回。他要求校园至少10亩地,因端上和浙山两村隔溪相望,也要考虑浙山村子弟上学,为方便和安全计,同时要在溪上建一座石拱桥。圆瑛还对小学的选址和规划设计等做了详细交代。小学建成后,最初名叫“端浙小学”,招收邻近9个村少儿入学,最多时达80多名学生,后小学更名“私立古田圆瑛小学”。2013年,修旧如旧的圆瑛小学开辟为“圆瑛法师纪念堂”,正式对外开放。参观者一般从前门进,后门出,讲解员会告诉你,这两个校门别具一格,前门的上半部分呈圆拱形,后门的上半部分是三角形,三角尖朝上。这是圆瑛设计的,寓意“宽进严出”的教育理念,也希望每个学生毕业后都成为尖子生。
圆瑛一生所住持的寺院,有宁波的接待寺、永宁寺、七塔寺、天童寺,福州的崇圣寺、涌泉寺、法海寺、林阳寺,泉州的开元寺,上海的圆明讲堂以及马来西亚的槟城极乐寺。古田极乐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民国初年,达本法师重兴雪峰崇圣寺,接纳了古田极乐寺为崇圣寺下院,由崇圣寺住持兼任极乐寺住持。因此,圆瑛曾兼任古田极乐寺住持。
极乐寺有三奇:一是古钟一口,重逾千斤,声闻百里,宋时,朝廷认为声威太大,下旨锯去钟唇三寸,以减弱钟声;二是法堂上插一古箭镞,经久不掉;三是藏经殿上的雕龙栩栩如生,跃跃欲飞。
陈靖姑、张以宁、圆瑛是古田县传统文化的三个高峰,也成为三座文化地标。古田县千年城池因新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被沉入了水底,但沉没的是文物,激活的是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田以文旅相结合的方式,传承弘扬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推动文旅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更具地方特色与活力的“诗和远方”。
这是值得庆幸的。
但愿那座水下城有更多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