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理论视角下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机理研究

2024-03-21 04:17尉苇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

尉苇

摘   要:社区基金会在实际运作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与管理特点,以供需理论为视角进行案例研究,旨在探索社区基金会成立的原因以及成立之后的运作机理。研究发现,社区基金会的运作与发展受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共同影响。从需求角度看,利益相关者在社区基金会的成立与运行过程中发挥相对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社区基金会来满足社区治理的现实需求;从供给角度看,充足的注册资金和人力资源是社区基金会得以成立的关键,可靠的资源渠道和维护控制保障了组织的持续运转。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区基金会;运作机理;供需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3-0126-03

一、研究背景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城市社区逐渐成为政府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1]。而传统的公共服务存在供给不足,甚至公共服务缺位的现象。社区基金会在服务社区居民、完善社区多元主体服务供给体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改善社区服务供给的新抓手。

目前,我国深圳、上海等地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进社区基金会建设。根据中国基金会中心统计,中国基金会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年底,已超过8 000家,其中有533家基金会分布于上海地区[2]。因此,本研究以供需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上海市YJ社区基金会的访谈,了解该社区基金会成立背景、成立时间和运作状况等,深入分析其供需情况与运作机理,以此丰富国内关于社区基金会领域的理论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社区基金会的研究在不断推进,大致可划分为两个维度。一是讨论社区基金会的定义。Joanne G.Carman较早对社区基金会进行研究,认为社区基金会是服务于特定地区,由多个捐赠者的捐赠组成的公共慈善机构[3]。Tobias Jung通过对社区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进行访谈,认识到社区基金会的本质是一个独立的慈善组织,收集多个捐赠者捐赠的常设基金,向这些捐助者提供服务,以满足其服务领域的需要[4]。除此之外,不同学者均结合不同理论对社区基金会进行定义,但学界始终没有统一对社区基金会的定义。二是按照不同标准依据将社区基金会划分类型,探讨在社区服务中的运作模式和角色定位等。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划分标准,一是以资金为关键指标,可划分为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居民主导型[5]。其中,企业参与的社区基金会可以细化为企业主导、企业项目、企业营造、企业平台四种模式[6]。二是部分学者通过对国外社区基金会发展模式的总结归纳,将其划分为银行模式与聚集模式两种类型[7]。三是依据社区基金会主导主体划分,包括精英主导型、机构主导型、居民主导型[8]。

(二)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社区基金会经历多年来的发展,拥有丰富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从理论上看,国内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基于中国本土化路径研究文献相对不足,理论导向不明确。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国社区基金会的实证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实践过程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制约。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探究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机理,丰富国内关于社区基金会领域的理论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基金会实践战略。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文在分析和比较以往社区基金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后,试图从供需理论的角度对上海市YJ社区基金会进行案例研究,了解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影响因素,探究在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社区基金会运作机理,了解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以期为我国社区基金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在此期间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梳理构建本研究的经验材料基础。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对YJ社区基金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重要成员的访谈,二是有关于案例的文字素材、内部资料、相关新闻报道及媒体宣传等。

四、案例分析——以上海市YJ社区基金会为例

(一)YJ社区基金会的成立动机

1.从需求角度出发。一是牵头方。需求侧的利益攸关方在促进建立社区基金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实证调研,笔者了解到YJ社区基金会的成立是需求侧的利益相关人,包括牵头方(政府)、出资方(企业)、受益人(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推动的结果。上海市强调发展社区基金会为了响应上级政策,区级政府开始高度重视社区基金会的筹建工作。在直管街道领导督办下成立YJ社区基金会。由此可见,政府在其中扮演着牵头者的角色,是社区基金会产生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因素。政府作为需求侧的利益相关人,其成立基金会的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策文件颁布后,街道领导迫于政绩考核的压力,积极启动社区基金会的筹建工作,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指标;第二,社区基金会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和专业产品,能够解决当前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弥补现有民政体制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二是出资方。在社区基金会成立之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对基金会原始基金来源的渠道进行不断研究,通过市、区民政局的引荐,与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确定合作意向,同时积极与企业沟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后成立由12家企业共同出资的YJ社区基金会。企业作为YJ社区基金会的主要出资方,出资意愿也是需求侧的重要因素。企业的行动取向与政府的行动导向有所区分,出资成立社区基金必然会考虑到企业战略发展与长远利益。通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出于维护企业形象的考虑,积极响应政策的出资动议;其次,街道政府与企业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也对企业做出了政策优惠的承诺,符合企业营利性的需求;最后,YJ社区基金会与桃源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方便企业汲取其先进经验、借鉴其运作模式,有助于企业战略性目标的实现。三是受益方。居民作為直接受益人,日益增长的多元性需求得不到满足是社区基金会成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居民需求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社区不再简单承担“保底线”的职能,还将拓展社区创新、社区环保和社区融入等服务。但大部分社区对基本服务以外的服务需求是空白的,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层合作主体,着眼于整个社区的发展,积极回应社区公共议题,实现公共服务能级之外的服务补充和提升。

2.从供给角度出发。一是人力资源成本。YJ社区基金会由12家企业出资成立,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其中,理事长和干事多由出资企业领导及工作人员兼任。招募企业家为理事的原因有二,一方面,企业的公益价值追求与社区基金会存在契合点;另一方面,可以将多年经营企业的经验用于社区建设之中,从供给侧来看这是成本低廉、效率显著的做法。除了吸纳企业成员入驻理事会,YJ社区基金会在人员结构方面还考虑到专业性和社会性因素。YJ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总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理事长等人员都被吸纳进理事会。这些成员或是具备扎实的基层服务理论基础,或是拥有丰富的社会工作实战经验,在社会服务领域内的关系网络资源丰富,有利于吸纳更多相关从业人群加入到组织中来,壮大社区基金会的人才队伍。二是资金筹集成本。YJ社区基金会的注册资金是由12家企业联合赞助的,但维持社区基金会的运作除初始资金投入之外,必须要拥有持续资金来源渠道,因此社区基金会的资源再生能力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供给因素之一。YJ社区基金会在初创初期通过创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吸引资金注入,首先是企业捐赠,除了稳定的初代捐赠企业,也会积极吸引新的企业加入捐助队伍;其次是积极承接政府公益创投项目,获得来自政府的资金奖励等财政资金;再次,在线上开设“邻家小铺”,旨在鼓励居民捐赠二手物品或是手工制品进行义卖,将义卖所获资金补给项目资金;最后,通过增值理财收入,将增值利息投入到项目运作上去。YJ社区基金会通过资助性的运作方式,实现了社会组织从无到有的孵化。

(二)YJ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机制

YJ社区基金会已获得3A级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认证,已经呈现出稳健的运作态势,笔者试图分析YJ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机制何以形成。从需求角度出发,需求侧利益相关人积极提出诉求,影响着社区基金会的运作形式,促使社区基金会在运作中发展清晰务实的业务领域。从供给角度出发,在社区基金会的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主要在资源和服务的供给以及组织的维持控制两方面,这两方面的支出成本影响着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模式。

1.从需求角度出发。一是捐赠方。政府是社区基金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由于社区基金会本身固有的特点,政府对其介入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本案例中的YJ社区基金后期运作过程中,政府多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进行资助。街道层面的政府作为社区基金会需求侧的重要利益相关人,对社区基金会的工作对接提出了要求,以此弥补政府管理机制中的不足。社区基金会在保底援助之外,自下而上地生成更多的服务项目,覆盖民政救助工作较少服务到的社区人群,拓宽社区服务的广度、挖掘社区服务的深度、提升社区服务的效度。另一方面。除政府之外的企业和居民也是重要的捐赠方,能够向社区基金会捐款捐物并提出需求,影响社区基金会的业务领域,从而构成相对充分的项目运作机制。二是受益方。YJ社区基金会立足当地社区环境,顺应当地社会需求,逐步形成项目运作体系,将社区服务和社会组织培育扶持纳入项目运营,不仅惠及居民,也惠及社会组织。首先,居民作为受益方,其多元化需求得以回应。YJ街道社区内常住人口近十万,老年人口占比约35%,愈发沉重的养老服务给街居政府带来了难以负荷的压力,因此需要社区基金会在运作过程中弥补当前社会救助机制的不足,深耕业务领域,孕育更多项目运作机制。其次,YJ社区基金会在运作过程中,也成为社会组织的资源纽带和能力孵化基地。在社区基金会成立以前,YJ社区内曾自发性成立一批社会组织,由于部分组织游离在体制之外,因缺资金、场地、人员而举步维艰。因此社区基金会发挥着资源中介的作用,撬动社区服务的资源,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的社工培训、组织孵化基地,以及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为其活动注入资金,或者全程与社会组织合作来降低成本并满足需求,解决了社会组织的“三缺困境”。

2.从供给角度出发。一是服务供给成本。社区基金会在筹集资源、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运作成本是影响社区基金会运作的重要供给侧因素。YJ社区基金会采用混合型服务供给模式,通过承接政府委托服务项目,直接参与项目运作,提供服务供给,不仅实现了对项目的监管与督促,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效率,还有助于缓解资金筹集方面的困难,便于组织外部争取项目来扩充资金来源。YJ社区基金会采取分离资助和运作,通过资助型方式与社会组织产生合作。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基金会通过招标的方式,按照程序选择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给予资金赞助和专业指导,助力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二是维持控制成本。在实践中,YJ社区基金会形成了“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居民监督”监管模式。首先,社区基金会作为一个党建阵地,区党委部门会定期对社区基金会进行党建培训;其次,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有赖于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政府会对社区基金会承包的机构委托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及指导,针对内部的活动台账、财务规范等开展规范性的培训。再次,政府通过颁发证书、授予称号等方式,为社区基金会提供资质上的认可和官方激励,促使社区基金会运转得更加成熟有效;最后,公益基金会通过信息公开、透明运作等方式,协助居民主体对其监督。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供需理论的角度阐述了YJ社区基金会的成立动机和运作机制。从需求端来看,社区基金会扮演着社区服务捐赠者的角色,充分撬动社区慈善资源、开发资源平台功能,在社会需求日益复杂的当下具备较大优势。从供给端来看,非营利组织服务和产品可能需要受益人付款,而社区基金会的受益人不必为他们所接受的服务付款。因此,成立社区基金会所需的注册资本、人力资源,以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服务供给和控制维护成本,都是影响社区基金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但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案例研究,没有考虑其他地区的情况,受到研究条件和数据的限制,结论的推广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另一方面,除了供求因素外,社区基金会的建立和运作还受到地方人口、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未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姜郸,薛永光.供给者与购买者:我国社区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9(6):26-29.

[2]   2020年中国基金会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EB/OL].[2022-02-20].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10107-7d8cbbb2.html.

[3]   Carman J.G.Community Foundations:A Growing Resource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J].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2001,12(1):7-24.

[4]   Jung T.,Harrow J.,Phillips S D. Develop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ty foundations in the UK's localisms[J].Policy and Politice,2013,41(3):409-427.

[5]   徐家良,刘春帅.资源依赖理论视域下我国社区基金会运行模式研究:基于上海和深圳个案[J].浙江学刊,2016(1):216-224.

[6]   何海兵.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四个案例樣本的分析[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5):78-83.

[7]   刘建文.社区基金会:促进社区自治发展的新思路:产生、特征、本土化建设策略及其意义[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3):119-121.

[8]   袁振龙.社区基金会社会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J].社会建设,2020,7(5):14-23.

[责任编辑   白   雪]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
“村改居”社区治理体制的变革与重构
城市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优化“三社联动”机制问题探讨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探究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社区组织治理能力提升之道
试析社区治理中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台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