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探究*
——以《青蛙卖泥塘》为例

2024-03-21 07:52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泥塘老牛自然段

付 玉

(合肥市翡翠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在第一学段要引导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当前劳动教育问题颇多,尤其是劳动机会的缺乏,导致小学生劳动意识薄弱,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等。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学校任重道远。但是劳动教育课所起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还需要结合学科教学,尤其是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加强劳动意识的培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劳动教育素材,积极寻找日常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契合点,把劳动教育渗透在阅读、口语交际、课本剧表演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弘扬中华民族劳动美德,为小学生树立良好劳动榜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继承劳动精神,传承、弘扬中华劳动美德。本文以《青蛙卖泥塘》一课为例,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劳动教育的案例

环节一:探究青蛙辛勤劳动的原因

教师活动:①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青蛙的泥塘可能是什么样子的。②出示尚未改造前破破烂烂、坑坑洼洼的泥塘以及改造过后绿草如茵、花香沁鼻、配套“小房子”的美丽的泥塘,让学生们对泥塘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对泥塘变化原因的探究兴趣,为后续的劳动教育埋下伏笔。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蛙想要卖泥塘?这样的泥塘能卖出去吗?如果你是青蛙,你会如何推销你的泥塘呢?④提出如下问题:都有谁想要买青蛙的泥塘?泥塘卖出去了吗?青蛙为了卖掉泥塘做了哪些努力?为什么最后青蛙又不卖泥塘了呢?你喜欢这个泥塘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①发挥想象描述烂泥塘的样子。②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弄清楚青蛙卖泥塘的原因:青蛙感觉自己居住的泥塘不好,想要卖掉泥塘,用卖泥塘的钱搬去城里住,住在漂亮的大房子里面。③交流:为了卖掉泥塘,青蛙开始了第一次叫卖,它在泥塘边竖起了牌子,不停吆喝着“卖泥塘”,这一次卖泥塘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泥塘坑坑洼洼,不仅青蛙自己不喜欢,其他小动物也不会喜欢,青蛙需要对泥塘进行大改造,让泥塘变得漂亮而舒适。④结合教材插图和第一、二自然段分析青蛙卖泥塘的原因,大胆想象青蛙如何卖掉泥塘,思考如何帮助青蛙改造泥塘。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说出泥塘“烂”在哪里,以此来体会青蛙迫切想要卖掉泥塘的心理,引导学生理解青蛙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结合青蛙叫卖、改造泥塘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明白青蛙辛苦改造泥塘的真正原因,让学生明白劳动可以改造生活、美化生活,遇到问题要勤于动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本环节是课前导入和热身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青蛙卖泥塘故事梗概进行了解,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劳动的意义,自主探究青蛙在课文中改造泥塘的行动,深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劳动创造美和劳动改变生活的真理。

环节二:分析青蛙劳动过程

1.老牛的建议

教师活动:①带领学生精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让学生仔细品读老牛和青蛙间的对话,分析老牛不买泥塘的原因。②引导学生思考:老牛是第一个来咨询泥塘的客户,虽然老牛认为在里边打滚挺舒服,但它却嫌弃泥塘只有一个大水坑,建议青蛙在泥塘周围种一些草。青蛙思考过后觉得老牛的建议非常好,认为如果在泥塘周围种一些草,说不定就可以顺利把泥塘卖出去了,勤劳的青蛙马上付诸行动。那么青蛙为改造泥塘做了哪些劳动?结果如何?③结合实际提出如下问题:学校的草坪是如何管理的?你认为青蛙在种植草地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哪些劳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青蛙付出的劳动。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了解老牛不买泥塘的顾虑,联想到每个动物的居住需求是不同的,老牛不仅喜欢水,还喜欢吃草。②找出课文中描写青蛙辛勤劳动的场景:青蛙搜集了很多草籽,把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每天勤勤恳恳地照顾草地。抓住“采集草籽”和“播撒草籽”进行分析,知道了青蛙非常热爱劳动,只要做了决定就会执行,一心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造泥塘,从而顺利卖掉泥塘;明白了正是因为青蛙辛勤劳动,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泥塘周围才绿草如茵,更加美丽。③学生结合学校的草坪,想象青蛙还进行了哪些劳动,例如给小草浇水、捉虫和施肥等,从中感受到青蛙身上不怕辛苦、坚持劳动的优秀品质。

2.野鸭的建议

教师活动:①组织生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6~9自然段,找出野鸭的建议,分析这些建议是否合理。②要求学生圈画出青蛙听取野鸭建议后为改造泥塘又进行了哪些劳动。③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青蛙给泥塘引水的劳动场景,分析其中运用了哪些动词、体现了青蛙身上的哪些品质。④提出如下问题:如果你是青蛙,你会如何为泥塘引水呢?请说出你的方法。

学生活动:①阅读第6~9自然段,明白了野鸭不买泥塘的原因是嫌弃水少。分析建议:鸭子都喜欢游泳,可能是觉得泥塘里的水太少,游泳不方便、不畅快,所以不买泥塘。野鸭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之后提的建议,对青蛙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建议。②找出相关内容:青蛙在听取了野鸭的建议后,制作水管把周围山里的泉水引到泥塘。③找出第6~9自然段中运用的动词,例如“跑”“砍”“破”“借”和“引”等,想象青蛙独自跑到山里砍竹子、破开竹子并不厌其烦一根一根接起来,用以制作简易“水管”,将山泉水引到泥塘的劳动场景,从而体会到青蛙虚心接受小动物的建议,爱思考,不怕辛苦,有了想法立刻付诸行动。③交流:可以在泥塘和泉水之间挖一条沟渠,这样水可以自由进入泥塘;也可以尝试用水桶来运水;等等。得出结论:用竹子做水管引泉水的方法简单便捷易操作。

3.其他动物的建议

教师活动:①让学生自主阅读第10自然段,找出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子和小狐狸的建议。②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分析这些建议是否合理。③让学生分析小青蛙是否听取了这些小动物的建议、泥塘是否发生了变化。④提问:今天我们和青蛙一起经历了改造泥塘的过程,谁来评价一下小青蛙?

学生活动:①交流:小鸟建议青蛙种树,蝴蝶建议青蛙种花,小兔建议修路,小猴子建议盖房子,小青蛙仍然听取了这些小动物的建议,于是泥塘周围有了花、树、平坦的小路和漂亮的房子。②分析:每个小动物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提出建议,山清水秀的居住环境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所以这些建议是合理的。③分析:小动物们的建议青蛙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它立即付诸行动,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在青蛙的辛勤劳动之下,原先破破烂烂的泥塘焕然一新。③评价:青蛙不仅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还十分勤劳、不怕辛苦、坚持不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研读青蛙和其他动物的对话,感受泥塘的巨大变化来自青蛙的劳动,懂得勤于思考加上勤劳的双手可以改变生活,激发小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研读青蛙和其他动物的对话、劳动场景,感受青蛙改造泥塘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鼓励学生向青蛙学习,学习它不断思考、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

环节三:明确青蛙劳动成果

教师活动:①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明确青蛙卖泥塘的结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蛙不卖泥塘了。②提问:这个童话故事蕴含了哪些道理?

学生活动:①交流:青蛙在听取了老牛、鸭子等小动物的建议之后,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让“烂泥塘”变成了一个“有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有小鸟在树上唱歌,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可以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还有道路通到城里”的美好的地方,而这样的泥塘自己住着更舒适。②交流:这个故事歌颂了劳动之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分析青蛙不卖泥塘的原因,懂得美好生活是由辛勤劳动创造的。

【教学目标】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分析青蛙劳动场景,让学生结合青蛙和其他动物对话、劳动场景描写来分析劳动的意义,

环节四:升华劳动教育主题

教师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鼓励学生自主对课文进行改写或扩写,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真正体验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扮演文中的青蛙、老牛、野鸭、蝴蝶、小鸟和小狐狸等角色,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表演,并模仿小青蛙的劳动动作,通过演一演,将阅读内容由静态变成动态,让学生用另一种方式体验劳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扮演青蛙的学生可以模仿撒草籽、除虫、浇水的动作,模拟青蛙找草地的过程,还可以模仿青蛙砍竹子,搭建引水渠道。

【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懂得“劳动创造美”的意义。

劳动教育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可以把劳动教育延伸到课外指导中,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教育打造为语文教学的新亮点。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建议

(一)以文为本,以文化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教师在研读文本的时候要读懂、读透,在教学的时候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中带领学生去认识劳动工具、体验劳动形式、形成劳动观念、理解劳动价值、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

例如通过一年级上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小兔运南瓜》等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让学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学习一年级下册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通过分析乡亲们吃水不容易,使学生体会毛主席带领战士们和乡亲们挖井的意义,感受到当下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潜移默化地进行劳动教育。

(二)贴近生活,以劳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劳动教育和学生日常生活相互结合,将观念价值与生活习惯紧密联系。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我学会了……”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学洗碗、学洗衣服、学习制作美食等的劳动经验和同学们分享,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中,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习俗的同时在家和父母一起动手,尝试做月饼、包粽子,学习劳动技能,感受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加深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开展劳动教育,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素材,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先辈热爱劳动、勤劳朴实的精神,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感受劳动魅力,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积极劳动的美好品德,用劳动教育为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泥塘老牛自然段
老牛(之二)
老牛
老牛垦荒
《青蛙卖泥塘》的“愣”
秋天
为青蛙给泥塘写广告词
泥塘广告词
泥塘初体验
美丽的秋天
老牛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