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存在价值和使用建议

2024-03-18 10:12朱志勇徐勇雁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活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朱志勇 徐勇雁

【摘要】 具有情境化、实用性特点的非连续性文本,包含丰富的社会科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来说,学习非连续性文本对于提高信息获取、加工、传播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使用生活语文新教材中图片类、表格类、目录索引类等非连续性文本时,要注重创设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情境,注重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综合应用技能和跨媒介阅读能力。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生活语文;教学;培智学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朱志勇,编审,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100081);徐勇雁,副编审,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10008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应秉持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和准备。而培智学校学生存在的身心障碍,所需要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所适合的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要求生活语文学科更多地关注生活、应用和实践。非连续性文本,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修订,又一次进入语文学科教学视野,同时也进入生活语文学科的研究视野。

非连续性文本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本类型,如导览图、告示牌、广告标签、时刻表等,有较强的实际功用。尽管这类文本已进入国家课程标准的话语体系,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但是立足特殊教育,聚焦于培智学校生活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少之又少,并且对文本的教育认识和教学使用也未成体系。因此,应站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学科的角度,构建非连续性文本的存在价值,同时将其应用在学科教学中,推进生活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一、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

阅读文本材料的选择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脚步的迈进,传播媒介的自由使用与多元形态,个人生活领域、教育领域、职业与公共领域对读者信息获取、加工、传播等方面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特有的与生活应用密切关联的特征、明确的格式等,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筛选、检索、整合、评价、归纳、实践等方面能力具有先天的优势。

清代吴乔《围炉诗话》云:“文为人事之实用,诏敕、书疏、案牍、记载、辩解,皆实用也。”“诗为人事之虚用,永言、播乐,皆虚用也。”这里的文,更多地指向有固定格式的实用性文本。著名語言学家张志公在《现代汉语》中将文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文艺性的,另一类则是实用性的,他说“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处理各种问题的实用文”。这里的实用文,更强调文本的适切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非连续性文本是接近实用文的一种存在形式,但它又不同于文体特征、社会功用、写作方法严格明确的实用文,如新闻、报告等。非连续性文本可以说是“得其意处忘其言”的材料,是方便读者快读获取意义的材料。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过程,大致包括了解文本结构、理解文字或符号、评估与辨析信息和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阅读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能阅读简单的应用文及个人资料;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例如:表格、说明书、时刻表、购物清单等),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2]。可见,无论是在语文课程,还是在生活语文课程中,非连续性文本在义务教育阶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分析、理解、提取、加工、输出能力训练的重要载体。

根据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18年关于对阅读能力包括基本的阅读能力和数字阅读技能的界定,无论是连续性文本,还是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阅读素养指的都是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对文本进行的理解、使用、评估、反思和参与的能力。这里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指的就是表格、图形、地图等阅读材料[3]。

关于学界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有学者认为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信息类的文本形式,具有实用、简洁、快速、真实的特性[4]。也有学者从阅读测评的角度认为,非连续性文本应该包含获取关键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反思评价信息[5]。当然,还有学者从非连续性的角度认为,这种文本是内容层面的非连续或是文本形式的非连续性[6]。可见,学者对非连续性文本认识的出发点、关注点各不相同,但无论是研究文本的实用功能,还是关注文本的形式特征或内在逻辑,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教育价值。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来说,它不仅适合进入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种阅读材料;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步入社会、终身发展必需的阅读能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语文教育中的价值

非连续性文本与文学性阅读材料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体例不同。文学性阅读材料使用较多的表现手法,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可以品味鉴赏的文学空间很大,并且没有非常严谨的写作格式。而非连续性文本,图文并茂,内容大多具有意义的关联,不使用较多的表现手法,意义直观、明确。非连续性文本极强的生活性优势,更利于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既着重在阅读中了解和提取信息,又兼顾对信息的加工和应用,对提高学生筛选信息、加工信息、意义输出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教育界对阅读材料的研究,除了文学性阅读材料,图片、表格、票据、标志等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价值的文本,从实用、实效的角度进一步扩展了生活语文教育研究的视野、丰富了生活语文研究的类型和资源。在效率优先原则的指导下,这种以直观、简洁的样式出现并保持一种非紧密阅读关系的文本,不仅是对生活语文教育理念上的挑战,也是立足于生活需要的意义建构。

培智学校学生在学习、言语或语言、智力、情绪等方面存在障碍,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利用图片、图表、标志等非连续性文本组织教学活动,结合生活语境的创设,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则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或行为。因此,非连续性文本进入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是具有优越性的。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低年级段的教材编写中,编写组充分考虑了非连续性文本的资源优势和价值。首先,编写组在全国范围内对一百多所培智学校进行教学情况的相关调查,并确定了以生活适应为核心,三科统一人设、统一场景、关联主题的编写逻辑。其次,小学阶段教材以绘本方式呈现学科知识内容,将文字与图片进行有机融合,严格落实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版面活泼”,着力培养学生阅读图片、阅读文字的能力。实际上,培智学校低年级段教育活动中,已经渗透了一些简单的图片、符号等非连续性文本。随着培智学校教学活动的推进,高年级段学生要在学校教育下为由学生身份逐渐过渡到社会人身份进行准备。此时,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的存在、意义的生成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其以生活、应用、实践为价值和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目的存在,强化了社会交往的作用,更有利于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的需要。

三、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语文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张志公曾经说,语文教学要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7]。这是将语文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又指向了应用的范畴。一般来说,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带着较强的阅读期待和阅读目的的,并且有利于开展学中做、做中学的活动,适合教师结合生活性的元素,引导学生就非连续性的材料进行分析、记忆、操作,达到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功能。那么,在生活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是如何存在,并恰当地发挥教学价值呢?

首先,从培智学校学生群体特点来看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培智学校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复杂性,因此生活语文小学阶段的教材在文本选择上,主要以生活性为主,以适合学生阅读的视角切入字、词、句的教学,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使用,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生活语文低年级段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课文配图的形式出现,配合文学性阅读材料,教学的重点依然落在认识、积累等层面。到了中年级段,随着学生认识的汉字、积累的词语增多,非连续性文本要突出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的重点也发生了改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生活场景和活动中认识多样的非连续性文本形式,掌握分析、筛选、整合和应用的技巧,并获得一定的阅读、书写能力。

其次,从学科的视角思考非连续性文本的存在。非连续性文本的存在,要结合生活、应用、实践的价值进行思考。生活指的就是学科视野下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特征,是培养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存在逻辑;应用指的是学科视野下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标准,是培养学生满足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实践指的是学科视野下非连续性文本助推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组织学生感知、体验、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抓住非连续性文本在学科视野下的价值,对相机渗透、使用非连续性文本,并发挥其价值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内容与样式的要求出发,非连续性文本的主题性、文学性较文学性阅读材料会低许多,它着重强调工具性,着眼于应用和实践。因此,非连续性文本适合在生活语文教材中承担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后问答等栏目。从培智学校学生适应能力的要求出发,非连续性文本包含的图片类、表格类、图文综合类样式,则适合教师开展阅读理解、辨析、判断等方法、技能的教学活动。比如,非连续性文本自身有较强的应用场景,因此就带有异质性。那么,它在生活语文教材中的编排就会具有明显的差异。教师可以在现有图片、表格等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化的学习语境。再如,非连续性文本的生活味更重。教师就可以立足学生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的角度,组织学生参与理解、应用等阅读或写作的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使用语言文字提供便利。

梳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学科的教材,可以看到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

第一,图片类。生活语文学科中图片类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能训练学生系统归纳关键信息,对信息进行定位、勾画和描述的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生活语文第8课《热闹的街道》就是典型的图片类非连续性文本(见图1)。

这一课的编写是从生活中常用的地图的角度切入,主要利用图片阅读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汉字。课文从培智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使用的三维地图,以形象、鲜明的呈现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理解规范化文本、提取鲜明主题的阅读能力。具体来说:第一步,教师要带领学生浏览图片,提出具体而明确的阅读要求;第二步,教师要组织学生熟悉规范化的文本形式,如地图、菜谱、示意图等规范形式;第三步,教师要辅助学生了解规范化文本的存在意義,以及完成对关键信息的提取。

第二,表格类。生活语文学科中的表格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训练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整合零散信息的能力。例如,六年级上册生活语文《语文小天地一》的“读一读,并组词”练习(见图2)。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理解表格的表达逻辑,评估、筛选正确的信息。具体来说:第一步,教师要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大致了解表格的结构。第二步,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表格的语言特点,知道表格主要呈现的是直接、简洁的信息。第三步,教师要帮助学生整合表格中的零散信息,初步知道归纳、总结等要求,并培养根据阅读目的评估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阅读表格类非连续性文本后,可以阅读不同生活场景下的表格,如列车时刻表、影片放映表、食品配料表等。

第三,目录、索引类。无论是出现在一册书中,还是作为丛书的部件,目录都有导读、概括和检索等功能,并且便于学生掌握书的框架内容、信息位置等。“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让学生“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生活语文学科中的目录、索引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教材的目录体例为主,能训练学生确定目标、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图3为五年级上册生活语文的目录。

实际上,教材编写的每个部件都承载着教育意义和教学意图。针对目录这种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明确目录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供知识结构、篇章信息等检索内容;再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要求,提取相关信息,确定目标所在位置;最后告诉学生阅读目录是一种实践性操作,要应用和迁移这种能力。

因此,生活语文学科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实际上并不陌生,它们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但是这部分内容在课堂上会被“忽隐忽现”或者未被突出非连续性的特征,往往成为一笔带过的材料。可以说,非连续性文本由于其常见、常用的特质,在生活语文教材中被多次使用,作为教学载体参与教学活动之中;但又因为自身文学性不明显、审美特征不突出、篇幅不长,尽管编排进教材,却往往占据很少的课堂讲解、分析及练习的时间,也常常缺少阅读技巧、方法、策略、应用的指导。

四、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与使用

非连续性文本赏析、体会、品味的意味不浓,而实用性较强。那么,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整合和使用这种体例就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技巧的应用。只有立足于实践,才能恰当、合理地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和功用。具体来说,在生活语文学科中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从罗列的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有意义的操作。虽然,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没有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鉴赏表现手法,但是学生依然要认识文本的格式、理解文本的立场、应用文本的技巧,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的非连续性文本,可以结合不同的生活场景,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指向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图片类的非连续性文本,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人等,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浏览,知道图片表达的内容,掌握从图片中筛选目标元素的阅读方法。对表格类的非连续性文本,可以结合信息登记表、时刻表等常见样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客观性,知道可以按照限制的条件从表格中提取需要的信息。对目录、索引类的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把握文本的框架,知道根据预期能够确认信息的位置。对复杂综合的非连续性文本,如药品说明书等,要引导学生确认关键词语,科学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为现实需要服务。

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使用,一方面要侧重文本的内容选择,另一方面要侧重文本的教育指向。具体包括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注重创设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情境。真实的情境,能够让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更加立体、生动,也会吸引学生的关注。模拟真实的生活,能使非连续性文本成为生活场景中的一个特殊的缩影,让学生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功用。德谟克利特说“语言是生活的化身”。在日常生活中,如导览图、时刻表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很丰富。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生活语文《语文小天地一》“看一看,说一说”栏目的第三题“观察校园示意图,说一说校园里有什么”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游览的需要,组织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处所示意图学习方向和位置(见图4)。学生在阅读示意图的过程中,学习使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并练习使用“这里是……”“校园里有……”等句子,从而既巩固对方位名词的理解,又在口语输出的训练中强化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

第二,注重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综合应用技能。生活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熟悉文本的格式、使用的场合,在实践中掌握操作的技能。在写作训练中,如果学生可以按照非连续性文本的格式、逻辑,输出有意义的信息,那么对于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段引入制作清单、列计划的任务,根据生活语文教学的要求,鼓励学生根据需求列清单、写物品,既能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筛选、提取信息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制作清单、列计划设计成综合课,将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培智学校其他课程内容与生活语文的教学内容整合,开辟大综合的课程类型,从为生活的角度创设任务,进一步训练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三,注重提升學生跨媒介阅读能力。2022年,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人均电子阅读量较之前有所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接触电子媒介的时间也高于阅读传统纸质媒介的时间。这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来说又是一项新的挑战。一方面,生活语文教学活动要以纸质阅读为主;另一方面,教学活动还要面对教育数字化的进程,要有意识地培养培智学校学生阅读电子媒介文本的能力,包括电子图表阅读、电子信息获取等。社会生活离不开跨媒介阅读。随着年级的升高,培智学校学生的未来成长要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公共领域内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越来越多元化、结构化,这也必然要进入培智学校学科教学的视野。例如,学生进入电影院、火车站等场合,阅读电子时刻表、自动取票机等非纸质媒介上的文字,需要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且能按照信息完成预定计划,这些都可以被整合进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范畴。但是,生活语文学科不是生活适应,它应该更侧重阅读和表达的效果,重视阅读技巧的训练,着重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排除行动维度的干扰,把非连续性文本的重点句、特定词作为生活语文教学的主要抓手,整合文本信息。完成跨媒介的阅读,有效帮助学生获得实用的信息,并融入现代化社会生活,也是生活语文学科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之一。

五、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期望

生活语文学科,在培智学校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它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场景和语文语境,也就是要兼顾生活需要和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从综合性、多元化的角度思考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利用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设计主题活动,将生活元素、信息搜索、图表分析、信息提取等结合,引导学生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尽管非连续性文本的生活性、实用性、实践性非常强,但是培智学校教师要深入思考哪些非连续性文本可以进入教学语境,进入教学语境的非连续性文本又应该如何加工、处理成适合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表格类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阅读的重点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至于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就可以不列入教学重点。再如,条目类的说明文本,逻辑顺序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认识的关键,特别是围绕操作指示内容的文本,准确的顺序、方法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审美、批判性思维则不需要重点讲解。

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的目标也是生活语文教学需要精准解决、落实的重要问题。培智学校的学生在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认识汉字与积累词语无疑是教学目标的传统内容,但与此同时,快速掌握文本信息、根据需要筛选适合的信息、整合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信息的现实价值等,也应该被纳入教学目标的范畴,并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和文本内容进行技术性的选择和策略的运用。总而言之,培智学校学生应该在生活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能够根据阅读期待,结合语言文字的内在关系,了解文本表达的内容,最终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适合培智学校学生生活、实用的目标。

同时,非连续性文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也强调阅读之后的实践和操作。采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生活语文的教学设计,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实践层面的,在进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实践的关注。这就要求,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中要明确体现时代性,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迁移能力,并不追求统一的内容。而培智学校学生在积累经验、泛化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也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强化其在实践中阅读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文本格式、阅读规范,为学生之后独立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并完成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加工与拓展做准备,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培智学校教育研究的推进,有关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取向、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会进一步明确。对培智学校不同年级段、不同障碍的学生来说,能在阅读中借助非连续性文本的载体有所收获、有所积累,是生活语文课程建构的目的,也是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OECD.PISA2018 DRAFT ANALYTICAL FRAM-EWORKS[EB/OL].(2018)[2023-12-20].https://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18-draft-frame-works.pdf.

[4]祝新華.侧重评核选取与运用信息的能力——阅读测试文本的选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2(10):61-66.

[5]马春明.非连续性文本研究文献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2):92-96.

[6]陆志平.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问题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3(15):11-12.

[7][8]北京市语言学会,课程教材研究所.纪念张志公学术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赵华丽)

猜你喜欢
生活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打造生态课堂践行生活语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