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处于身体、智力、个性品质发展的初期。幼儿教育是各阶段教育的基础,加强幼儿劳动教育,开辟劳动教育的新途径,可以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幼儿劳动教育的问题、意义和实施路径,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胡春梅(1973—),女,江苏省通州湾实验幼儿园。
幼儿阶段是幼儿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启蒙阶段,也是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目前,幼儿劳动教育在教育资源、教育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作用及意义,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劳动教育资源,而丰富的资源需要教师合理利用。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劳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资源的作用。然而,在幼儿劳动教育中,部分教师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育资源不够重视,对劳动教育资源的认知程度较低,无法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也不清楚在劳动教育中应当如何正确、充分地运用教育资源,导致劳动教育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1]。
(二)教育形式固化
目前,幼儿劳动教育方式较为单一,部分教师仍采用说教的教育手段,企图以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来实现教育目的,导致幼儿无法真正理解劳动教育内容,缺乏劳动实践,劳动教育浮于表面,难以让幼儿真正有所收获。部分教师把幼儿劳动教育理解为简单的体力劳动,单纯组织幼儿对班级进行大扫除或对班级负责的打扫区域进行打扫等。这些其实都是仅有体力劳动而没有智力参与的劳动教育,会导致幼儿“劳力”与“劳心”的分离[2]。此外,现阶段幼儿劳动教育的活动区域大多被固定在幼儿园狭小的空间中。教师应将幼儿劳动教育延伸至家庭、社会、大自然等多个场域,充分给予幼儿探索的自主权。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促進幼儿的身体发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幼儿阶段是幼儿身体发育迅速的时期,劳动教育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幼儿营养良好的情况下,适当的劳动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可以促进幼儿肌肉的生长和发育,让幼儿得以健康成长。此外,劳动还可以提高幼儿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适当的劳动训练可以促进幼儿双手与大脑的协调发展。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使幼儿较早地开始劳动训练,能使幼儿的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的生长发育速度,有利于开发脑细胞,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三)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
适当的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劳动教育能够增进幼儿与劳动人民的感情,让幼儿更加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形成劳动意识。长期的劳动教育能够在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同时,让幼儿逐步形成爱劳动、做事有计划等品质,提升幼儿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3]。
三、幼儿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观看劳动教育视频,培养幼儿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观看劳动教育视频是一项十分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方式。教师可以录下生活中的劳动影像,将其制作成视频,供幼儿观看、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录下在植物区辛勤浇水、剪枝的园丁,在门口认真接送幼儿进出校园的保安,在食堂里精心制作美食的厨师,等等。他们都是陪伴在幼儿身边的一线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内容幼儿“看得见”“摸得着”,观看他们的日常劳动影像,幼儿可以更加具象化地感受劳动的意义与价值。除了日常劳动影像,教师还可以借助与劳动相关的动画片、电影、纪录片等,通过各式各样的视频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避免一味讲述理论知识带来的枯燥感、单一感,从而让幼儿更愿意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在观看视频后,教师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对于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上厕所、洗衣服、吃饭等;对于中班幼儿,他们已经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其动手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园内的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对于大班幼儿,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在经过两年的培养后有了质的提升,能够关注他人需求并帮助他人,教师可以带领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使他们更直接地感受劳动的乐趣与意义。如此一来,教师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劳动教育资源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二)建立劳动积分制度,助力劳动习惯养成
要想维持幼儿对劳动的热情,教师应适当给予幼儿与劳动成果等价的赞赏和奖励。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实施劳动积分制度,纳入各项劳动,根据不同劳动项目完成的难度情况、复杂程度等赋分,如擦玻璃、扫地一次一分,布置植物园一次两分,参与园内外劳动活动一次三分,等等,鼓励幼儿勇于挑战较为复杂、难度较高的劳动项目。在实施劳动积分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无限制式的加分形式,无须规定积分的上限,否则一旦积分积累到规定的上限值,幼儿可能会逐渐缺乏动力,甚至开始懈怠,这不利于幼儿养成长期的劳动习惯。此外,教师可以为班里的每名幼儿建立属于他们的积分档案,让幼儿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积分情况,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教师可以采取阶段式积分奖励的方法,以半个月为一个阶段,根据积分情况给予幼儿适当的奖励。劳动积分奖励制度对幼儿劳动的激励程度十分显著,幼儿期待获得劳动奖励的背后是对自己的辛勤劳动受到肯定的强烈渴望。劳动积分奖励制度对幼儿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可以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劳动项目,在一次次的劳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需要注意的是,仅在园内实施劳动积分制度还不够,教师可以采用家园共育方式,与家长共同对幼儿实施劳动积分制度,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将劳动积分制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三)开展劳动技能比赛,提高幼儿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除了要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还要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开展劳动技能比赛是提高幼儿劳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围绕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等开展,因此,劳动技能比赛的内容也应当涵盖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午休时比一比谁穿脱衣服和整理床铺更安静、更迅速;让幼儿在布置植物角时比一比谁布置得更整洁、更赏心悦目;让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时比一比谁更勤劳,更积极主动地摆放游戏材料、整理游戏场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家庭生活实用技能比赛、社会公益活动。劳动技能比赛是一项有益的活动,它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劳动的内驱力,使幼儿“能做事,做好事”。在开展这类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幼儿开展良性竞争,避免幼儿为了赢得比赛而弄虚作假或伤害他人,避免幼儿因为比赛结果而发生争吵,密切关注幼儿在比赛后的心理状态,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赞赏和奖励,同时给予暂时落后的幼儿安慰与鼓励。教师开展劳动技能比赛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在比赛的过程中提升劳动技能,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
(四)开设劳动特色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园是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园本课程、园内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幼儿量身定制劳动教育课程。在构建劳动特色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充分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还需要突出课程特色。笔者任教的幼儿园深度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以乡土文化资源为特色,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抓手,以课程拓展融合为目标,打造丰富多彩的特色劳动实践课程。为了让幼儿了解当地的农耕饮食文化,幼儿园选取传统豆腐作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的突破点,开设了“传统豆腐的制作”这一劳动课程。教师不仅以图文的形式讲解传统豆腐制作的原理及流程,而且带领幼儿走进“非遗基地”,让幼儿亲自体验推磨、煮浆、点兑成型等豆腐制作流程,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劳动课程是生动又充满特色的。幼儿园内可以开展的类似这样的劳动教育课程其实还有很多。又如,幼儿园可以开设手工拓刻劳动课程,如描金拓、五彩拓等一系列课程,形成较为完整的特色劳动课程体系。这样的特色劳动课程既能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培养幼儿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为了让幼儿能够真正从劳动课程中有所得,幼儿园要将特色劳动课程延伸到区域乡土文化中,推动劳动课程由点到面的实施,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形成劳动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容的外拓。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跟随当地非遗传承人学习各种传统技艺,让乡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得以传承和延伸,让幼儿在勞动教育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幼儿园要另辟蹊径,发挥资源优势、理论优势,设计幼儿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目标、内容以及活动过程,强化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四育的有机统一,注重拓展幼儿的劳动课程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积极开发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和设计多元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丰富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胡耀岗.幼儿劳动教育的作用及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4(3):13-15.
[2]钟红云,王丽芸.探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新途径[J].教师博览,2022(6):73-74.
[3]吴雪欣.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问题与路径选择[J].新课程教学,2022(2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