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李淙淙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资源,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多方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初中化学教师深入理解并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培养具备化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做出积极贡献。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反馈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此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化发展,通过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促进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的反馈和指导作用。通过及时、准确、具体的评价反馈,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价的反馈和指导,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有目的性地学习,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表现,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被突出出来,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更加从容和自信。
“教—学—评”一体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分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因此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再加上学校缺乏教学资源,如实验器材、教学软件等,使教师只能采用讲授式教学,无法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在初三才开设化学课程,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受各项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学科开设的有效性,而学生要在一年内完成新授课和中考复习。由于中考科目众多,化学课时的安排非常紧凑,导致实验教学被严重压缩。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和教师都更注重分数而非实验过程,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初中化学评价方式片面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单一的评价方法,如纸笔考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忽略了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一方面,纸笔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方式,但它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在化学学习中,实验操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仅通过纸笔考试很难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纸笔考试会导致教学重点的偏移。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师可能会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非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仅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1-2]是国际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3]。实践教学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将PBL教学法引入实践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实践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师成为实践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师生配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学生熟练运用所学课程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及组织能力。
考虑化学知识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化学知识的意义和应用,就很难对化学产生兴趣。再加上教师采用单调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较片面,部分学生因为自身认知风格、兴趣爱好等原因,对化学学习不太感兴趣。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野下,为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需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实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再加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化学软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授“酸碱反应”知识点时,采用实验法进行教学。在开始实验之前,教师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试剂,包括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烧杯、量筒等。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实验指导,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分配任务,实践活动由学生相互合作完成,实操阶段,先在烧杯中加入50ml 的稀盐酸,然后缓慢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指示。学生仔细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下变化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计算所需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使得溶液恰好变红,此过程能帮助学生理解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再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比如,改变盐酸或氢氧化钠的浓度,观察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如,为什么溶液会变色?为什么需要加入特定体积的氢氧化钠?如何理解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通过讨论,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和原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酸碱反应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比如,如何中和酸性土壤、如何通过酸碱反应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课时和内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在实验前,教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同时,教师加强对实验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和不良习惯。
其次,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多元化和趣味性。除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性实验、趣味性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实验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效果和教学质量。
最后,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同时,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找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此外,教师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例如,对“溶解与乳化”知识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中展开实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还利于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实验中教师为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包括硫酸铜、酒精、泥沙、食物油、4支试管、水等。考虑学生操作的安全性,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实验活动,在4支试管中各放入少量硫酸铜、酒精、泥沙和食物油,向每支试管中各加入约10ml 水,充分振荡试管,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学生了解到硫酸铜放入水中逐渐溶解形成透明、均一、稳定的蓝色混合物;酒精放入水中逐渐溶解形成透明、均一、稳定的无色混合物;泥沙放入水中不会溶解,形成沉淀;食物油放入水中不会溶解,形成两层液体。
该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和乳化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乳化的差异。首先,溶解是指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在此实验中,硫酸铜和酒精都能在水中溶解,形成均匀的溶液。而泥沙和食物油则不能在水中溶解,泥沙形成沉淀,食物油形成乳浊液。其次,乳化是指一种物质(油)在另一种物质(水)中形成不均匀的、多相的分散体系。在此实验中,学生也能了解到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和乳化性与其分子结构和性质有关。
评价方式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化学知识教学过程中还需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表现。
例如,对“化学能量的利用”知识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转化原理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请描述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原理、举出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转化原理的理解程度。如果学生能清晰地描述原理,并给出正确的实例,说明学生已经理解知识概念。再采用小组讨论评价方式,教师给出一个与化学能转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让学生讨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有哪些,或者如何提高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效率。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教师了解学生对化学能转化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操作实验设备,是否能够理解实验原理,以及是否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在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实验中,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并根据温度变化分析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如果学生能正确操作实验设备,理解实验原理,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原理,也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合理调整,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需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利用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化学历史等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展开实验教学,提前准备实验器材,有蜡烛、打火机、水、沙子、灭火器等。同时,也要准备好实验观察表,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先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燃烧,逐渐降低或升高蜡烛周围的温度,观察火焰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对燃烧的影响。再将水、沙子分别倒入蜡烛火焰中,观察火焰的变化,理解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的原理,使用灭火器扑灭蜡烛火焰,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器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有不同的效果。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使用火源。教师对实验的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指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保证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野下,初中化学教学需采取一系列对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完善评价方式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同时,教师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