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
“学习任务单”是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一种教学载体,目的是将教学目标以问题任务的形式呈现,从而便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有条理地完成学习任务。初中生物教师若想在教学中应用“学习任务单”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结合教学重点研究具体的实践策略。
“学习任务单”是学习指南,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总结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的,易于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载体。教师依据“学习任务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中呈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在问题思考中激发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内驱力,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投身到知识学习中,在寻找问题答案中逐步培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与传染病相关的视频,造成传染病的原因是什么?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什么?如何有效预防传染病?等。基于此,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传染病视频,联系课本内容、拓展思维,对传染病有更深入的认知。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可以开展实践探究,了解传染病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还可以结合传染病传播路径与原因实现科学思维培养,加深学习认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明白爱护生命,要从重视传染病知识学习开始。“学习任务单”的应用与实践,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传染病的病原体一直存在,从而对传染病的预防产生更多深刻体会,进而主动搜集、分析并整理与传染病相关的所有数据资料,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学习任务单”的制作主体是教师,但实施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应重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单”,充分发挥“学习任务单”的辅助教学作用。
“学习任务单”具有灵活性和新颖性特点,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情有效设计,并且设计形式会因教学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学生在践行“学习任务单”时,也会有不一样的学习感受,但整体的效果是越来越好。初中生物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应用到生活中,所以教师可以应用“学习任务单”将教学生活化。
例如,教学《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课时,教师应用“学习任务单”可将教学生活化。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会通过这种功能识别身体中的“自己人”,而将“他人”找出,通过破坏和排斥進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等,保障人体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接上节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有三道防线在保护自己健康,那么是哪三道防线呢?即使我们一直生活在充满病毒的环境中,却依然可以保持健康,这是为什么呢?免疫与计划免疫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区别?免疫又有哪些功能呢?当教师应用“学习任务单”向学生呈现以上学习问题后,学生对免疫的功能会产生疑问,但因为免疫这一功能看不到、摸不着,学生理解时会有一定难度,并且会产生认知偏差。对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应用“学习任务单”可将教学生活化。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形象比喻:如果蔬菜很新鲜,没有烂掉的菜叶,那么蔬菜的保质期会很长,但是当蔬菜中出现一个烂菜叶后,整个蔬菜会快速腐烂,这是因为蔬菜本身的新鲜度下降,免疫病菌能力下降,又缺乏防御能力。所以,很快会被细菌感染,发生腐烂。人体若如同蔬菜一样,没有防御能力,也会出现各种感染问题,而之所以人体并不会向蔬菜一样发生腐烂,是因为人体有免疫力,甚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计划免疫也在开始发挥作用,保护人类健康。
“学习任务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便于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科概念,重新梳理生物学科的知识脉络,顺利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学科知识枯燥且抽象,部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生物知识,无法真正理解生物学,找到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方向。教师借助“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构建生物概念,理解性学习生物知识,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图文符号,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提高生物学习效率,学习质量更有保障。
例如,教学《生态系统》一课时,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理解不深,从而无法对“自动调节能力”有更深的体会。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学习任务单”,将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将知识内容以故事的形态呈现,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生物知识,构建生物概念。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上常见的动植物有三种,分别是绿草、野兔及狐狸,三者之间看似关系不大,但每个物种数量的变化对另外两种数量的变化有直接影响。比如,当春夏季来临、雨水充沛时,草原上的绿草长势喜人,特别茂盛,此时野兔也进入繁殖期,因为有充足的食物来源,野兔的数量急剧增加,狐狸的数量也会增加。反之,当草原进入秋冬季节时,草原上的绿草枯萎变少,野兔与狐狸的数量也发生变化。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当学生分析理解后,会在大脑中构建起清晰的生物概念,从而明白各物种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而对“自动调节能力”有更深入的认知。
“学习任务单”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和创造性,其设计并不一定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更可以针对某一单元知识,甚至是针对整本教材。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探索性的分析学习,找出其中的关联,像绘制思维导图一样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脉络。初中生物学知识包含内容较多,看似繁杂,但内里却联系紧密,教师通过“学习任务单”将散落在四处的知识点聚集在一处,促使学生串联知识、理解知识,并进行知识的迁移性学习,顺利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传染病与免疫》一课时,教师通过“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形成知识脉络。教师以“传染病”为中心,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对本章节知识进行全面性复习。通过学习什么是传染病,了解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哪些,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等,梳理完以上知识内容后,学生进一步扩展,将每一部分知识展开分析,进而引出“免疫”相关知识。此时,教师可以用问题的方式展开复习思路:(1)为什么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有的人容易生病,而有的人不容易生病?(2)为什么有些人吃鱼、虾等海鲜类食物会过敏,而有的人却安然无恙?(3)为什么病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要找到“匹配”的肾源才可以?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进一步梳理串联知识点,人有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三道人体防线,既可以阻挡细菌进入人体,又可以杀死进入人体的细菌。不同防线有着不同的组成,发挥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比如,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其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随着“学习任务单”的引导,学生对《传染病与免疫》章节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知,从而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总之,若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落实“学习任务单”教学,必须依“学习任务单”创设学习情境,构建生物概念,形成知识脉络,开展生活化教学,将生物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思考与学习的有用材料。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第七中学)
(责任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