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对中国化工产品贸易效应影响研究

2024-03-07 09:06徐海俊崔家玮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化工产品控制组化工

徐海俊 崔家玮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东亚地区逐渐签订了多个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的建立为我国对外开放环节中的重大举措。为对中国化工产品的贸易效应进行测定,进行理论模型构建并实证检验,选取1990—2020年世界上226个国家及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PSM-DID模型,从贸易总额、进口、出口三个角度考察了“10+3”各合作国对中国化工贸易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0+3”情况下中国化工产品的进出口均存在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与转移效应,且通过了共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今后我国自贸区的建设与规模扩大提供具有参考性的价值。

关键词:东盟“10+3”;贸易创造;贸易转移;PSM-DID;化工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2-0111-05

引言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东亚区域经贸合作逆势增强。2020年11月15日,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东盟及中日韩15国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进一步推进了全球经贸合作东移趋势。因此,对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的各国家的贸易效应进行评估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可为RCEP自贸协定及今后可能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及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2020年,全球化学品销售总额达3.47万亿欧元,其中中国化工品销售额为1.54万亿欧元,占比44.6%,相比2010年的0.61万亿欧元增长了1.5倍有余。2010—2020年,在全球化工产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我国化工品销售额始终超越美国、欧盟,位居全球首位。日韩两国销售份额在2010—2020年十年间均有所上升,受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两国销售额共0.25万亿欧元,分别为世界第四、第五大化工品销售国。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自贸区贸易效应的研究大多采用引力模型,但由于自贸协定体现出的一定政策性,近年来涌现出许多运用PSM-DID模型进行贸易效应测定的文献。国内研究中,梁海等(2021)使用PSM-DID模型估计了在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和投资效应,结果显示,自贸区的设立有力促进了辖区出口、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张恒龙、葛尚铭(2017)运用PSM-DID模型对印度FTA战略的出口促进效应进行了评估,发现印度的FTA战略使本国出口增长了50%—60%,该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李凌等(2018)采用PSM-DID模型评估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曾华盛、谭砚文(2021)运用PSM-DID及DDD模型测量了中国自贸协定的签订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发现自贸区对农产品贸易的促进主要来自贸易创造效应。Jiang等(2021)使用PSM-DID模型對“一带一路”政策进行分析得到,发展中国家从该政策中获益较发达国家更多,贸易创造效应更大。

二、理论构建

假设中国(A)、“10+3”区域内的B国及区域外国家C分别只生产X、Y、Z三种产品,同时进口其他两种商品,三国都对进口产品征税,对出口产品不征税,三种产品均为替代品,对于A国,X、Y、Z三种产品的价格分别为:PXW、PYW(1+tYA)及PZW(1+tZA)。

国家A的支出函数为:

eA(PXA,PYA,PZA;uA)=rA(PXA,PYA,PZA)+ (PiA-PiW)(eiA-eiW) i=X,Y,Z(1)

其中,PXA,PYA,PZA分别为X、Y、Z类别商品在A国的国内价格,PiA为i类别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i(PiA-PiW)(eiA-eiW)含义为A国的关税收入,u代表福利水平,eA(·)、rA(·)分别代表A国的支出函数eA与收入函数rA分别被表达为eiA= 、riA= (i=X,Y,Z)令mA(·)=eA(·)-rA(·),miA= ,根据收入函数及支出函数,A国进口需求函数为:

mA(PXA,PYA,PZA;uA)= (PiA-PiW)miA(2)

假设东盟“10+3”自贸区建立后,A国对伙伴国B生产的Y商品关税降低,导致价格变化,对国家A的福利影响为:

euAduA=- mYAdPtW+ (PiA-PiW)dmiA(3)

式(3)中,euA= ,也即收入边际效应的倒数,因此等式左边可看作为A国实际收入的变化。等式右边- mYAdPiW代表以进口需求为权重的贸易条件变化的总和, i(PiA-PiW)dmiA代表关税收入变化的总和。式(3)反映了关税变化导致的一国福利的变化。令W表示国家A福利的变化,由商品的市场出清条件 imiA=0 (i=X,Y,Z),则:

dW= tiAPtWdmiA+ tiAPiWdmiB+ tiCPiWdmiC(4)

其中, dmiA=miYAP2YW+miWAdu(i=2,3),dmiA表示A国对C国Z产品进口关税tZA不变,且降低对B国生产产品Y的进口关税tYA时A国对商品Y、Z的进口变化;同理, dmiB=miXBP2W+miWBdu(i=X,Z),dmiB表示国家B对A国产品X进口关税tXB降低,对C国产品Z关税tZB不变时B国的商品进口变化。

当国家A与国家B之间建立FTA后,相互之间关税减让,tYA下降,dtYA<0,mYYA<0,则dmBA>0,即国家A与国家B之间FTA的建立及关税减让政策可以增加A国从B国之间的进口。由此可得,东盟“10+3”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带来了贸易创造效应。

另外,假设X、Y、Z三种商品为替代品,tYA下降时,dtYA<0,mZYA>0,则有dmZA>0,同理,dmZB<0,即国家A与区域内国家B实施的关税减让政策让政策会使得A、B两国减少与C国之间的进口,也即“10+3”自贸区建立会导致成员国从非成员国的贸易转移。

三、模型、方法与数据

(一)模型设定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立可被看成是一项政策实验,对于政策效果的评估一般采取双重差分(DID)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DID原理,本文构建以下的双重差分模型:

Yit=δ0+δ1(APT×MEM)it+δ2APTt+δ3MEMt+δ4Controlit+εit(5)

模型(5)中,i表示国家,t表示年份;Yit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t年我国对i国的进口额、出口额及贸易总额来表示;MEMi、APTt为虚拟变量,MEMi=1为处理组,代表东盟“10+3”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否则为控制组(即MEMi=0),政策时间虚拟变量APTt=1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生效以后的年份,即2010年及之后定义为1,2004年之前,APTt=0;交互项(APT×MEM)it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对中国与“10+3”国家化工贸易影响的净效应,其系数δ1若为正,表示APT的实施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化工贸易;反之则说明APT的实施阻碍了两地区之间的贸易,Controlit为影响贸易方式的其他控制变量;εit为随机误差项。

为更清晰地分解APT建立后中国与东盟和其他国家化工产品贸易的变化,本文将方程(5)用APTt的线性关系进行转换。

APTt=AMit+ANMit(6)

AMit是(APT×MEM)it的缩写,表示东盟“10+3”建立后的成员国关系,相对应的,ANMit表示APT建立后的非成员国关系;利用(6)式对(5)式进行转换得:

Yit=δ0+δ1MEMt+δ2AMit+δ3ANMt+δ4Controlit+εit(7)

模型(7)中,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中国与“10+3”国家之间化工贸易的不可观察因素;δ2反映了中国与APT国家之间的化工贸易流量变化,也即贸易创造效应;δ3代表相对于东盟“10+3”自贸协定生效前、生效后中国与其他国家化工贸易的流量变化;δ2-δ3为APT政策干预的平均处理效应。

DID模型的应用须满足随机性前提和一般假设趋势,为消除样本间的选择性偏差,满足模型的一般假设趋势,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在世界范围内选取了与APT十三国发展水平、贸易水平相似的对照组国家,从而得出政策处理效应。

(二)变量选择及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

本文主要考虑“10+3”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化工贸易的影响,包括如下指标:一般化工贸易进口额、一般贸易出口额与一般貿易合计(y),以上数值均取对数。

2.解释变量

本文将东盟“10+3”自贸区城市(MEM)、东盟“10+3”自贸区生效时间(CAFTA)及两者交互项(CAFTA×MEM)作为模型核心解释变量,其中交互项是模型关键解释变量,可以衡量“10+3”自贸区对区域内化工贸易的实际影响情况。

为尽可能消除模型(7)中的偏误,本文增加了一系列控制变量来解决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包括引入人口总量(POPit)、经济发展水平(GDPit)、GDP增长率(GDPGit)、工业生产增加值(INDADDit)、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PERCOSTit)、开放程度(OPENit)、两国(地区)间距离(DISTit)。

3.样本筛选和数据来源

本文收集了1990—2020年世界上226个国家及地区的相关数据。在计量分析时,本文使用的化工产品贸易进出口数据来自CEPII-BACI2002年版分位产品层面的数据库,具体采取编码为HS28-40的产品数据。GDP、人口等相关协变量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数据库,地理距离等数据来自TheGeoDistDatabase数据库。且为了统一标准,除虚拟变量外,模型中的变量数据皆以2010年为基年换算为实际值,并采用对数形式。主要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见表2。

四、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一)匹配控制组及匹配结果

倾向得分匹配基本思路为,在不属于APT的国家中找到一个或多个国家j作为控制组,使其倾向得分与处理组东盟“10+3”自贸区内的国家尽可能接近。结合已有文献,本文选取了GDP年增长率(GDPG)、人口数(POP)、国家间距离(DIST)作为协变量,为“10+3”自贸区找到得分相匹配的控制组城市,匹配结果见表3。匹配后在共同检测得分区间的处理组国家12个,控制组国家及地区共34个。从表3可知,匹配后所有控制变量的标准误差绝对值都小于15,标准误差的绝对值均减少了50%以上,除GDP外各匹配变量的均值t均在90%置信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核匹配后样本的偏差大大减少,满足了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平衡性的检验。因此,本文的匹配结果较可靠。

(二)双重差分检验

本文基于PSM-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对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实验组与控制组面板数据进行双重差分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其中,前2列的被解释变量是化工贸易总流量y,第3、4列的被解释变量是我国化工贸易进口额yim,最后2列的被解释变量为我国化工贸易出口额yex;列(1)、列(3)和列(4)只引入主要解释变量AM、ANM及虚拟变量treat,列(2)、(4)、(6)进一步引入其他控制变量。

AM与ANM为本文的核心变量。由表4可知,模型(1)—(6)中AM与ANM的系数均显著,且除模型(4)中ANM系数仅在5%水平上显著外,其余均在1%水平上显著,可知自贸区的设立对进出口贸易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模型(1)、(3)、(5)中的AM系数均大于ANM系数,说明区域内贸易的增加大于区域外贸易的减少,即“10+3”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化工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有显著正向的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

对于控制变量,由表4可知,人口(POP)、开放程度(OPEN)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GDP年增长率(GDPG)对化工产品贸易总额与化工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

(三)共同趋势检验

本文对匹配后选取的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共同趋势检验,以证明用于双重差分回归的实验对象符合模型要求及回归结果可靠。即基于1995—2020年实证所用的4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以化工贸易总额为纵轴图2显示,在2004年(虚线)合作行动战略出台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我国的化工贸易总额大致保持相同增长趋势,而在“10+3”自贸区贸易便利措施颁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增长趋势出现明显变化,故二者满足共同趋势检验。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PSM-DID方法考察了东盟“10+3”合作机制对中国化工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APT自贸区设立后,我国区域内化工贸易的进口、出口均有相对增长,说明东盟“10+3”合作机制的设立对于我国的化工贸易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第一,坚持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开展FTA谈判。东盟“10+3”自贸区的实施有效提升了中国及区域内国家的福利水平,密切了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往来。未来中国应顺应潮流,坚定不移地开展自贸合作,积极开发化工产品及其他各类产品的海外市场。第二,拉动优势化工产品出口,及时更新化工产品产业结构。作为“10+3”合作机制的大国,中国可以通过发展技术优势并将化学工业优势扩展到其他国家,从而在东亚地区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优化化工行业的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的结构兼容性,增强中国化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充分评估自由贸易区对贸易及产业产生的冲击,加大相关产业财政补贴与支持力度。对政策有效性的评估不应仅仅关注短期效果,还应从自贸区对产业的长期影响和意义角度进行更详细的评估测定。同时,应加强对非关税壁垒和特殊贸易保护措施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管辖和协商,以尽量缓冲建立相关自由贸易区对国内敏感脆弱产业的短期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凌,匡增杰.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促进了双边服务贸易吗?[J].经济经纬,2018,35(3):8.

[2]   梁海,陆计成,廖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效应研究:基于PSM-DID模型的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21(6):68-76.

[3]   曾华盛,谭砚文.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农产品贸易及福利效应:理论与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21(2):122-144.

[4]   张恒龙,葛尚铭.新兴经济体自由贸易协定(FTA)战略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以印度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17(7):13.

[5]   Ahmed A,Hong Q J,Tahir H.Analysis of Pakistan China FTA by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with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J].SN Business &Economics,2021,1(7).

[6]   Jiang Q,Ma X,Wang Y.How does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affect the green economic growth?[J].Energy Economics,2021(101): 105429.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ASEAN and China Japan South Koreas “10+3” Cooperation Mechanism

on Chinas Chemical Product Trade

Xu Haijun, Cui Jiawei

(Business School,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10008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East Asian region has gradually signed multiple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10+3”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ASEAN and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is a major measure in Chinas opening-up process. To measure the trade effects of Chinese chemical prod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empirically tested. Relevant data from 226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from 1990 to 2020 were selected, and the PSM-DID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10+3” cooperation countries on the trade effects of Chinese chemical product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otal trade volume, imports, and expor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trade creation and transfer effects in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Chinese chemical products under the“10+3” situation, and they passed the common trend test and placebo test.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propose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a relative mann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scale expansion of Chinas free trade zon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ASEAN “10+3”; trade creation; trade transfer; PSM-DID; chemical trade

[責任编辑   妤   文]

猜你喜欢
化工产品控制组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2020年7月全国化学矿及农用化工产品产量表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