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橦, 张育玮, 马庆华, 刘晓, 程军平, 马亚娜
卫生资源配置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更是实现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的前提,总的来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否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切身相关。在我国的公共卫生资源构成中,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是卫生应急的主要承担者,也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首要资源[1]。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健康中国战略中提出,按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对基本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布局[2]。对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公平性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人口、经济和地域面积[3]。我国通常按照人口拥有量对卫生资源进行配置,对地理因素及空间分布的考虑较少[4]。集聚度的概念最初新兴于产业经济学领域,近年来许多学者使用人口集聚度分析人口分布特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5-6]。袁素维等[3]将人口集聚度这一概念进一步引入卫生人力资源评价。集聚度能够同时考虑人口和地理规模,综合两个维度对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公平性进行评价。因此,卫生资源集聚度可视作Lorenz曲线和Theil指数的综合,能够弥补这两种方法单独评价时存在的缺点。本文旨在以集聚度这一指标,通过综合人口及地理因素评价2012年和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公共卫生人才分布的公平性,为我国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和完善提供建议。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https://data.cnki.net/NewHome/Index),全国卫生资源总量、各地区卫生资源数量、卫生人员从业数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8],我国常住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和2020)[9-10],各省份地理面积数据、全国土地总面积来源于《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3)[11]。
1.2.1 公平性分析指标——集聚度人口集聚度(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PAD)表示某一地区占1%的全国总土地面积上集聚的人口比重(%)[6],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PADi是某地区i的人口集聚度,Pi是某地区i的人口数量,Ai是某地区i的土地面积,Pn是全国的总人口,An是全国的土地总面积。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思想,卫生资源集聚度(health resource agglomeration degree,HRAD)表示某一地域内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上集聚的卫生资源数量的比例(%)[3]。其计算公式为:
HRADi表示某地区i的卫生资源集聚度,HRi是某地区i的卫生资源数量,Ai是某地区i的土地面积,HRn是全国的卫生资源总量,An是全国的土地总面积。
HRADi=1时,表示某一区域内不同组间的卫生资源配置按地理规模分布处于绝对公平;HRADi/PADi=1时,表示某一区域内不同组间的卫生资源配置按人口规模分布处于绝对公平。本研究使用卫生资源集聚度的概念衡量一个国家内不同省市的卫生资源配置均衡程度。
1.2.2 指标定义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健康教育所(站)、妇幼保健院(所/站)、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所(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②公共卫生人员: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③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包含执业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技师(士)、其他。
本研究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并计算地区或区域的人口集聚度和卫生人口聚集度,用以衡量不同区域之间的卫生资源配置均衡程度。
对2012年和2019年我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据进行集聚度计算并对比。2012年和2019年的数据均显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省市2012年和2019年的HRADi分别为12.06、8.10、23.22和10.49、5.58、19.59。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内蒙古、西藏、青海和新疆,2012年和2019年的HRADi分别为0.23、0.02、0.06、0.12和0.19、0.02、0.06、0.10。各省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按人口配置的卫生技术人员公平性整体优于按地理配置,2012年HRADi/PADi在0.64~1.51之间;2019年在0.48~1.52之间波动。见表1。
表1 2012年和2019年各省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疾控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集聚度
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卫生技术人员地理配置进行公平性分析,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呈相似结果。2012年和2019年北京、天津、上海的HRADi分别为12.31、7.30、23.34和12.97、8.25、24.69。2012年和2019年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的HRADi分别为0.28、0.04、0.11、0.20和0.25、0.06、0.11、0.19。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人口配置的卫生技术人员公平性整体优于按地理配置,但相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而言不公平性更大,2012年其HRADi/PADi在0.59~2.24和2019年在0.59~3.13之间波动。见表1。
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相比2012年,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公平性在2019年有所上升的省市有17个,占比54.84%;在疾控中心中,2019年较2012年有23个省市的卫生技术人员按地理面积配置的不公平性上升,占比74.19%。见表2。
表2 2012年和2019年各省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疾控中心的地理配置集聚度
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相比2012年,按人口配置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公平性在2019年有所上升的省市有23个,占比74.19%;在疾控中心中,2019年较2012年有19个省市的卫生技术人员按地理面积配置的不公平性上升,占比61.29%。见表3。
表3 2012年和2019年各省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疾控中心的人口配置集聚度
居民健康需求是促进人民健康与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与国家的均衡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居民对自身健康和环境健康的需求日益提升,而地方的公共卫生水平又参差不齐。如何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一直是重要的热点问题[12]。因为2011年前的各项资料统计口径不同,横向比较可能产生偏倚,2020年起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受疫情影响又面临着极大的新变局和挑战。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2019年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整体上趋于均衡,虽各省份及东、中、西部存在一定差距,但多数省份按人口配置公平性在稳步改善,这与我国卫生规划中实行以供方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案即按千人口规划卫生资源的思路是一致的[13]。人力资源公平性的评价存在两个维度,即人口密度和地理面积密度。因此,本研究使用人口配置和地理配置同时进行评价以减小偏性。结果显示,各省市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在人口配置上都达到了较好的公平性,但在以地理配置的公平性上却呈现较大差异,公共卫生资源总体分布仍处于不均衡状态,提示地理因素在区域卫生规划中的缺位现象仍然存在。各省市按地理配置表现出较大的不公平性,且较多省市按地理配置的不公平性逐渐增大,这一结论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4]。四川、吉林、贵州、陕西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疾控中心卫技人员在按人口配置和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较好,北京、天津、上海、内蒙古、西藏、青海和新疆其按人口配置和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差异较大。内蒙古、西藏、青海和新疆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普遍落后且地貌复杂,各级卫生资源投入力度小,导致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可及性较差,需要在后续从宏观角度制定整体发展规划,以进一步缩小各省份之间的卫生人力资源差异,避免差距进一步扩大[15]。
疾控机构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其基金运营的主要来源为当地的财政预算[16]。因资源配置的地理因素和空间分布被忽略,导致卫生资源大多集中在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无论是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还是疾控中心中,卫生技术人员均更倾向配置在如北京、天津和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地区。按人口配置的公共卫生资源公平性分析显示,有63.6%的东部省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公平性上进一步改善。中部地区作为我国劳动力流出的主要地区,中部省份如安徽、江西、河南等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变化较小[17]。对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而言,可进一步充实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以从容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该类地区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已经达到相对较优的水平,针对这些省份,应着重于按人口配置的卫生资源可及性,保障和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效率,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18]。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的改善与良好的人才建设和培养机制密不可分,扩大专业卫生技术人才的数量和改进卫生人力资源质量同等重要。对疾控中心的公共卫生资源公平性分析显示,2019年上海的HRADi为24.69,同期西藏仅为0.06。对此类地理因素较不利的地区辅以相应的政策倾斜和优待,通过政策调控手段强化部分地区的不足[19]。尤其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省份,更需要通过加大卫生资源投入来扩大卫生资源的地理分布范围,提高卫生资源的可及性,重视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的改善[20]。政府需要着重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和疾控机构人员配置标准,鼓励在经济落后地区有针对性地增加高级职称比例,用以吸引、留住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群体,从而夯实区域内的优质人才基底。建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疾控中心对外应与高校开展密切沟通和配合,加大定向的公共卫生应急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西部地区面对公共卫生应急型人才的现实需求[21]。对内需进一步加大现有人员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系统化培训,考虑到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是社会上的全人群,在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决策中要多考虑服务人口的影响,根据服务人口的增速和客观情况来逐步完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合理动态调整人员编制与结构,充实卫生应急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最终实现人员配置公平性不断优化的长效发展机制[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