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构建•落实:高中历史创新课堂的实践探索

2024-03-03 11:48陆唯娴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亚历山大本课课程标准

陆唯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1]可见,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培养要求。同时,广大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面临着教学设计碎片化,学生学习浅表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困境。该如何打破教学困境,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中寻找出路。本文以部编新教材《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养生长。

一、靶向:凝练教学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美国教育家罗伯茨和克洛夫将教学主题定义为“要点、中心思想或主要观点,是将分散的信息整合到一起的黏合剂”。[2]教学主题是历史课堂的灵魂,具有引领性。在教学主题统摄下,教师可以科学地制定学习目标,有效地构建教学内容。

1.研读课程标准,凝练教学主题

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依标施教是基本要求。[3]教学主题确定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内容,深刻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内在逻辑。

本课选自部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的第一课。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4]将课程标准的单元学习要求细化到本课,需要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亚历山大远征与蒙古西征的基本史实,进而辩证地理解亚历山大远征与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产生的影响。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内容围绕古代战争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展开:亚历山大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极大灾难,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蒙古西征一度毁灭被征服地区的文明,但不能忽视蒙古西征打通了中亚道路,进而推动了东西方交流的事实。由此,笔者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凝练为“古代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双重影响”。

2.结合学生学情,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能否形成高质量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目标的精准定位。教师可以尝试将教学主题、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有机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学习目标。

笔者在课前通过问卷星发布学情调查问卷,获得了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点“了解度”和“兴趣度”的数据。关于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政治和军事制度等概况,学生在高一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帝国统治下希腊文化的传播并不清楚。关于蒙古帝国,学生只知道中国史中元朝的相关内容,不了解蒙古西征及其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相对陌生,教师需运用时间轴、地图等史料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认识,并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古代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此外,《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見(历史)》建议本单元教学可安排7课时。为进一步体现选择性必修课程对学生素养能力上更深层次的要求,笔者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设计。综上,笔者将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目标一:运用时间轴、地图等,描述亚历山大远征的概况(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素养水平1-2);

目标二:通过史料研读,指出希腊化世界中各地区地域文化的变化,并理解“希腊化”的内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水平3-4);

目标三:以亚历山大远征为例,辩证看待古代战争对地域文化演变的影响,并对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历史解释素养水平3-4)。

二、构建:设计学习任务,促进深度学习

“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5]在教学中,教师需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将学习目标落实到课时活动中。在学习任务的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1.创设真实情境,推动持续探究

在教学中,学习任务一般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同时,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之一是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6]。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现场。

在本课例中,笔者围绕教学主题,精心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基于时空,探究亚历山大及其远征;任务二,依托史料,理解“希腊化时代”及其内涵。

对于学习任务一,笔者运用《腓尼基出土的石棺浮雕上的亚历山大》《埃及卢克索神庙内壁上的亚历山大》等图片创设学习情境:在考古遗迹或是名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亚历山大的身影。那么,在你们眼中,亚历山大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基于对图片信息的提取以及学生对亚历山大的常识认知,学生能容易地说出“才华横溢”“英勇无畏”“英年早逝”“骁勇善战”等词汇。由此,让学生对亚历山大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接着,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梳理亚历山大远征的基本史实,并邀请一位学生在电子屏幕的地图上尝试勾勒、描述亚历山大远征的路线。学生完成任务后,笔者简要点评并进一步追问:亚历山大的远征打通了哪些区域文明?依托亚历山大的远征路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找到“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文明区域。通过梳理史实、勾勒地图、描述路线,学生可以更加具象地知道亚历山大的成就,加深对亚历山大这一人物的理性认知。

在学习任务二中,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给亚历山大城设计名片”的任务:根据学案上提供的材料及教材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设计城市名片并阐明设计理由。在课堂上,笔者挑选了比较有创意的名片,通过希沃助手的投屏功能进行展示(图1)。

图1 学生设计的亚历山大城名片

学生展示后,笔者追问:“希腊化”的内涵是什么?在学生展示成果和阐述理解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发言的自由,对于学生比较创新的观点,给予肯定并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有偏颇或不足的地方,则给予指导并鼓励,引导学生修正或完善自己的解释。通过设计与分享,学生在思辨中既获得了基础知识,又涵养了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

2.绘制思维图谱,促进深度学习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促进知识向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主题,以关键问题的逻辑关系为核心,绘制核心知识的思维图谱,贯通教材核心知识。

笔者在学生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基础上,请学生以亚历山大东征为例,围绕本课的教学主题尝试绘制本课的思维图谱。在学生绘制完成之后,笔者同样通过希沃助手将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图2),并鼓励学生阐述绘制理由。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图谱,厘清解决问题应选择和使用的方法、策略及知识,锻炼高阶思维,真正地走向深度学习。

基于此,笔者设置问题链启发学生思考:战争是否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最优选择?你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最后,笔者综合学生的阐述进行总结:我们从不否认战争能带来文化的交流,但战争是一种野蛮的文化交流方式,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抚平的灾难与伤痛。我们应该坚持在和平的前提下,促进各区域间文化的和谐共生。

三、落实:构建评价机制,促进素养生长

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7]将学习评价贯穿、整合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促使教、学、评构成一个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1.依托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在促进学生素养生长的“评价机制”中,评价任务是依据学习目标而设计的,既是过程性的,又是多维度的。同时,教师还应将设计好的评价任务嵌入到教学活动中,确保教学活动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进而获得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不断发展与完善。

在本课例中,笔者依托三个学习目标设计了相应的评价任务。学习目标一无论是从知识还是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较为简单的。笔者在课件上呈现了亚历山大远征的时间轴以及地图,要求学生填出较为关键的时间节点及战役地点。通过学生填空的准确性来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一的达成情况。学习目标二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故笔者在课前就布置了“给亚历山大城设计名片”的学习活动并设计了较为开放性的评价量表,从作品的完成度、准确性、创新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考查其对目标二的达成度。学习目标三则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逻辑、迁移运用等能力。因此,笔者针对这一目标达成情况,从观点、结构、史料、表达等角度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

同时,笔者将评价的权力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评价。通过学习任务的探究与评价,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思考,加深了对战争与文化关系的深层理解。学生在自我评价与反思中掌握历史知识、构建历史解释,在教师评价中升华历史理解,真正实现了教、学、评的有机融合。

2.优化评价方式,促成素养达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对其进行全面评价,我们选择的评价方式也应该多样化。结合教学实际,主要有以下评价方式:课堂提问、纸笔测试、实践活动、自我反思。

本课例中,对于亚历山大的远征路线、统治政策、希腊化时代的具体表现等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可在课堂上直接提问学生,或在课后通过练习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辩证看待古代战争对地域文化演变的影响、对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等思维难度较高的问题探究,教师可补充相关史料,并进行示范与引导,鼓励学生自我表达,通过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全面地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

无论哪一种评价方式,都应呈现出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促学功能,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调整学习策略,以此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生长。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随时发现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创设情境等方面的不足,及时改进,不断优化。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笔者仅从“凝练教学主题,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促进深度学习”“构建评价机制,促进素养生长”三个方面粗浅地谈了对这一话题的思考,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探索。

【注釋】

[1][4][6][7]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6、31、59、3页。

[2] [美]罗伯茨、克洛夫著,李亦菲译:《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指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3] 郑婷婷:《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历史问题链教学刍议》,《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年第1期,第19页。

[5]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 2001年第9期,第15页。

* 本文为2023年浙江省重点教研课题“问题链驱动: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2023023;浙教研室[2023]16号)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亚历山大本课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亚历山大的消暑之物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