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萍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创造力已成为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重点探讨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更好地支持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品质。它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所构成。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力意味着鼓励学生探索未知、尝试新方法并发展独特的思考模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艺术领域的成长,而且有利于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1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义
1.1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美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感受、想法和视角的独特方式。例如,通过绘画、雕塑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美术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造性思维,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信心。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体验也有助于学生情感智力的发展。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学会了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这对他们的整体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1.2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会鼓励学生表达新颖的观点和方法,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激活。例如,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能,而且要学会以创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艺术创作过程往往伴随着各种挑战和问题,学生在尝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试验和调整,而这种经历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也会鼓励学生批判性地分析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这种批判性思维不应局限于艺术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1.3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種视觉艺术形式,这能够有效训练他们的审美感知。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学生学会了识别和欣赏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在美术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艺术技巧,而且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和流派,这种深入理解提升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偏好,这一过程会帮助他们建立独立的思考方式和对美的独到理解。
1.4促进学科综合教学的开展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跨学科学习,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连接不同学科的桥梁。这是因为跨学科项目鼓励学生运用创造力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需要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例如,在设计环保项目时,学生需要结合艺术、科学知识。再如,美术教学与数学学科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概念,如几何形状、比例和对称性等数学原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艺术作品,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并在实际中应用它们。由此可见,跨学科的美术项目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2.1课程内容缺乏多样性及创新性
现阶段,一些小学美术课程侧重于传统的绘画和手工艺,却忽视了其他艺术形式,如数字艺术、摄影、现代艺术等,这会使学生错过探索不同艺术表达方式的机会。当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时,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创新能力发展会受到限制,他们变得习惯于遵循固定模式,而不是探索新的方法和观点。并且单一的课程内容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兴趣和能力,而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常常忽略他们对个性化学习体验的需求。教师专注于特定技能或者技术的教学,也会忽视对其他重要技能的培养,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导致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受阻。
2.2教师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有待提升
一些美术教师虽然在传统美术技能方面受过良好的训练,但他们在现代艺术形式、数字艺术或者跨学科教学方面的知识仍然有限,这会限制他们在教学中引入新颖模式和创新内容。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主要是由于其缺乏专业培训或者对于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创造力培养并不了解。此外,教师难以获得最新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于时代。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和教学动力也会受到限制,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教学中的创新与热情。
2.3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习兴趣不高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过多地控制课堂,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造性表达机会有限,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如果美术课程内容单一或者不吸引人,学生可能会对其失去兴趣,这种缺乏兴趣和动机的状态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下降。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没有很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及缺乏个性化的教学,会导致一些学生感到不被重视或者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家庭和社会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
2.4缺少针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评估标准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依赖于标准化的测试和评分标准,它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创造性的工作往往是主观和多元的,难以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师使用的评估方法大多关注最终作品的质量,而忽视学生创作过程中的学习和探索,这种偏重结果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此外,在评估学生的创造力时,缺少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例如,评价中缺乏对学生想法的原创性、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虑。有效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作品的评分,更重要的是提供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反馈和指导,但在当前的美术教学评价中,这种有建设性的反馈依旧不足。
3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3.1积极创设视听情境,引发合理联想,激活创造思维
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等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创设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视听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培养创造思维。这是由于视听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加深他们对美术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丰富的感官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通过视听情境的创设,学生也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体验美术世界,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感,而且能促进其对艺术元素(如色彩、形状、纹理)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这种方法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交技能提升。教师在创设视听情境时,应确保其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避免应用过于复杂或者难以理解的元素,注重情境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避免重复和单调,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思考,帮助他们在感官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3.2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提升动手能力,引发迁移创新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往往在教室内进行艺术创作,这种方式限制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探索。通过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创造,从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生活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美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加深对美术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促使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进行创新思考。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的艺术技巧,这种体验对于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至关重要。
3.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想法。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交技能,而且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团队合作往往能产生更多创意和解决方案。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此外,它还鼓励学生在集体讨论和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参与意识。教师在分配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当然,教师也需要监督和指导小组活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在需要时为其提供帮助。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馈和评价,总结团队合作的成果和学习经验。
3.4完善课堂评价标准,关注创造能力,助力全面发展
完善的评价标准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水平和进步程度,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的评价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正面的反馈和支持,鼓励他们在美术学习中持续进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而且有助于他们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培养。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应涵盖技能掌握、创造性思维、过程参与和作品创新等多个方面,评价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程度并遵循个性化原则。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表达方式。评价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参与,使其成为教学反馈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要了解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积极意义,其次要从理念的更新、模式的创新、评价的完善等角度探寻优质的教学路径,为学生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最后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科学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助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赵秋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23):54-56.
[2]胡志鹏.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思考[J].流行色,2023(4):134-136.
[3]潘莹.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20):150-153.
[4]曹蒙娜.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3(2):168-170.
[5]张帆,谢冰,裴晨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自由创造力培养初探[J].新智慧,2023(18):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