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路径

2024-03-02 16:16王俪霏
传播与版权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文科课程思政

[摘要]新闻传播专业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与课程思政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二者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是同向同行的。面对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機遇与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价值引领内容的缺失、思政内容融入方式僵硬、课程评价体系落后,提出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路径:强化价值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推动技术融合,创新课程思政融入模式;促进专业优化,构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旨在培养适应未来媒体环境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宣言》的颁布标志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技术革新和社会变革加速了新闻教育转型,特别是在媒介融合推动下,新闻传播专业的教育模式和内容形式亟须创新。如何使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与思政理论教学同向同行,实现既“育人”又“育德”的目的,形成协同育人的教学格局,成为现阶段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领域值得探讨的课题[1]。

一、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需求。它不仅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教育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更是深化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特质和教育目标。课程思政通过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致力于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以培育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课程思政的核心是育人,与我国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目标—培养胜任新闻舆论工作的专业人才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2]。然而,当前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计中价值引领内容的缺失

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但是,部分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理解较为浅显,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出现脱节现象,无法形成全过程、全链条、全模块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思政内容融入方式僵硬

随着思政教育理念的普及,思政内容的必要性得到重视。但是,部分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刻板和单调,特别是在整合思政元素时,往往难以合理设置思政元素在专业教学中的比重,导致思政内容融入方式僵硬。例如,部分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中直接引用主流媒体报道或播放突出主流价值观的影视内容,却未能使这些素材与专业教学内容自然融合,加之较为严肃的教学风格,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达到预期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能因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抵触而影响专业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课程评价体系落后

目前,高校在学生评价方面仍主要依赖于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这种方式虽然对学生学习成效有一定的评估作用,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思想道德素养。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课程评价标准不应只包括学生对学术知识的掌握,还应涵盖学生道德品质、团队合作、社交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估,这些都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然而,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方面的评估边缘化。例如,学生的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富有责任感等品质,对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高校课程评价中往往被忽略。

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新闻传播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的媒体素养、数字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够跨越不同平台传播信息,灵活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同时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强大的舆论引导能力,能够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正确引领价值方向的新闻人才。因此,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是必须切实推行的措施。

(一)响应时代要求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新文科建设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关键战略。这不仅是高等教育对时代变化的主动适应,也是其回应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人才迫切需求的重要举措。新文科建设旨在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需求,为应对复杂的社会挑战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在这一框架下,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肩负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健康舆论环境的重要任务。

(二)对接就业需求

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能够有效对接就业市场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3]。这意味着将来新闻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因此,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对高校学生日后就业至关重要。高校在课程设计中应适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专业培训和价值导向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在德育和专业教育的统筹结合上起到推动作用,培养能力与责任并重的新闻工作者[4]。

(三)提升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提高其政治敏锐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监督职责,传播准确、客观、公正的信息,从而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校肩负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使命,对实现民族复兴至关重要。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是知识传递者,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执行者。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确保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这能够降低过分强调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教育的风险,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协同提高,有效提升新闻传播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为国家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路径

高校作为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平台,承担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特点的教學策略的重要任务。这一过程中,高校需要结合党和国家对新闻行业发展的指导,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一)强化价值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坚守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并用“定盘星”来比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作用,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行动准绳。新闻观能够塑造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方向和行为模式,对新闻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校在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和学科发展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是基本共识和必要准则,只有新闻工作者坚守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保证党的新闻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以湖南大学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为例,该课程致力于增强学生对中国新闻行业百年发展的理解,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课程内容涵盖中国新闻行业的历史轨迹和发展变迁,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历史意识。该课程以宏观和微观视角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新闻史的独特性。此外,该课程还重点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该课程通过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国情,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并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同以及对新闻传播专业的认可。

(二)推动技术融合,创新课程思政融入模式

在新媒体大环境下,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和习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说教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教学环境。年轻的学生群体尤其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更加熟练,对当下的社会热点更为敏锐,因此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熟练运用新媒体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思政内容的融入方式能够大大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在湖南大学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基于教材内容《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韬奋精神”》撰写剧本、由学生演员进行课堂实景演出,演出的历史舞台剧《新闻战士邹韬奋,以笔为剑筑丰碑》入驻“新片场”,获得3600次的浏览量[5]。这种教学实践不仅让学生发挥自身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刻体会新闻先辈们在创刊过程中的艰难挑战以及中国报刊事业的发展历程。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更加真切地理解专业知识,感受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深厚底蕴和精神传承。

除此之外,新闻传播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开展课程讨论,促进学生参与,提高互动性;通过线上课堂和直播讲座与新闻行业专家进行实时互动,增强课程的现实感和紧迫感;通过案例研究和模拟演练,如模拟新闻编辑室环境,让学生在模拟新闻制作过程中学习成长。这些方式不仅能将课程内容与新闻行业实践紧密结合,而且将思政内容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内容,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优化专业教学,构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

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首先,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评价需要综合且系统地建立精细化的评分标准。这些标准应覆盖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确保能全方位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评价体系应包含对学生课程参与度和互动性的考量,例如,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应考查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其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建立有效的跟踪评价和反馈机制也至关重要。其通过定期进行问卷调查、面谈、师生互评等方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学习需求和接收水平。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此外,这些信息对新闻传播专业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其将这些评估结果纳入一个更广泛的教学反馈体系,有助于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最后,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落实该任务的首要渠道,因此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在该教育理念下,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更应注重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建立健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探索[J].大学,2021(52):115-117.

[2]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2016-02-20)[2023-12-28].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220/c64094-28136289.html?ivk_sa=1024320u.

[3]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2016-02-20)[2023-12-2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220/c1024-28136187.html.

[4]舒立辉,叶舒睿.思政教育融入新闻传播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5):61-64.

[5]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中国新闻传播史[EB/OL].(2022-01-31)[2023-12-28]. http://jwc.hnu.edu.cn/info/1402/10634.htm#:~:text=%23%20.

[作者简介]王俪霏(1995—),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新文科课程思政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