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指导下的社区延续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管理的效果

2024-03-01 08:05宋敏何海萍单金凤曹溪张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躁狂症双相延续性

宋敏 何海萍 单金凤 曹溪 张娇

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省枣庄市,277100)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精神科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抑郁和躁狂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倾向[1-2]。由于该疾病的病情复杂,且治愈难度较高,加上病情影响,降低了患者的认知功能,致使其出现认知歪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服药依从性有所降低,尤其是出院后没有医护人员的提醒与指导,其服药依从性更低[3-4],致使患者的抑郁、躁狂症状难以改善,且明显的心境、情绪高涨或低落均会致使其睡眠紊乱[5]。由此可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降低会引起一系列不良事件,需对其实施有效的社区延续干预,以确保其在出院后也能获得有效的医护指导,避免患者因精神状态不稳等因素导致其私自减少药物剂量或漏服等情况的发生[6-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在社区延续干预中应用智能手机对患者进行指导有着良好前景。因此,本文探究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某社区的70 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社区延续干预,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纳入条件: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 版(DSM-5)[8]中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相符者;处于稳定期的社区患者;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且可以正常使用智能手机者。排除条件: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疾病,如器质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等;存在阅读障碍、表达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中途因个人原因而退出研究者。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18~58 岁,平均38.64±6.28 岁;病程1~10年,平均5.89±1.0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 例,高中16 例,大专及以上10 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19~57 岁,平均38.71±6.30 岁;病程1~11年,平均6.02±1.2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 例,高中15 例,大专及以上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19-510),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社区延续干预,如定期在社区内组织座谈会,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给予其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的生活指导;同时将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向患者进行说明,增加其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在社区内设置服务点,合理安排值班护理人员,让患者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到服务点进行咨询,及时为其答疑解惑。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具体如下。

(1)组建基于智能手机的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社区专家、护理人员组成,先统一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有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内容、实施意义等,并请社区医院的信息部门工程师制订延续性护理的智能手机APP,教授小组成员APP 的操作方法、使用方法,小组成员则将相关护理知识转化为电子版内容,并上传至延续性护理APP。每周安排1 名护理人员在APP 上做好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知识推送,注意推送内容要做到图文结合、表述简单明了。

(2)向患者传授APP 使用方法:组织社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开展座谈会,协助患者下载延续性护理APP,并将APP 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与说明。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采取示范性操作的方式,让患者了解如何通过智能APP 查看推送的文章和自己的检查报告、记录自己的病情、预约复诊,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在智能手机的闹钟功能中设置每日固定的服药时间提醒、作息时间提醒,还可在日历中做好复诊备忘录提醒等,同时将手机设置为夜间(23:00 至第2 天7:00)静音的模式。

(3)统计患者使用APP 的情况:护理人员每周在软件后台对社区患者的延续性护理APP 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于使用频率较少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使用APP 频率较少的原因,若患者表示APP 操作过于复杂、无法掌握操作方法,可以请患者家属帮忙操作;若患者表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则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权限功能将APP 推送的内容即时呈现在手机上,即患者无需打开APP,在拿起手机时都能看到推送的文章。

(4)利用智能APP 促进患者交流 :智能APP中可以增加一个交流板块,每组准备1~2 个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鼓励患者参与讨论,还可每月组织1次知识问答竞赛,并设置相关奖项,以提高患者的交流频率和使用APP 的积极性。每到节假日或患者生日,智能APP 系统及时地为其送上祝福与问候。

(5)对特殊人群给予特别关注:针对较少参与社区座谈会或超过2 周未登陆智能APP 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其特别关注,通过智能手机与之进行通话或视频,关注其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实施心理疏导,如指导患者通过冥想、听音乐配合呼吸调节的方式,放空大脑和身心,逐渐缓解其不良情绪,并鼓励患者多与社区病友进行沟通交流,寻找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病友,增加其社会支持度。

1.3 观察指标

(1)服药依从性: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9-11]对患者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该量表有8 题,其中1~7 题的答案为“是”(记0 分)、“否”(记1 分),第8 题按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所有时间分别记1、0.75、0.5、0.25、0 分。总分为0~8 分,8 分表示依从性为优、6~7 分表示依从性为良、低于6 分表示依从性为差。

(2)抑郁及躁狂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2-13]和杨氏躁狂量表(YMRS)[7]分别对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患者的抑郁、躁狂症状进行评估。其中,HAMD 共17 项,分值≥7 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症状,且分值越高则抑郁程度越严重;YMRS 共11 个条目,分值≥6 分表示患者存在躁狂症状,且分值越高则躁狂程度越严重。

(3)功能失调性状况:采用功能失调性状况量表(DAS)[14-16]分别对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有8 个维度(40 个条目),包括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各维度均采用7级评分法,分值越高则表示认知歪曲程度越严重。

(4)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7-18]分别评估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有7 个维度,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安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各维度均采用3 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medication compli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患者抑郁及躁狂症状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YM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抑郁及躁狂症状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depressive and manic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oints)

2.3 两组患者功能失调性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DAS 中8 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DAS 量表8 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功能失调性状况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ysfunctional attitu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oints)

2.4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PSQI 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安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7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 量表7 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sleep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oints)

3 讨论

3.1 双向情感障碍社区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

精力与食欲减退、兴趣丧失、闷闷不乐、思考能力下降、自我评价过低、睡眠障碍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初始临床表现,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会出现易怒、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19],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管是抑郁还是躁狂发作,该疾病都会给患者的身心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临床主要采用抗精神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但是由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且药物治疗虽然能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要完全治愈康复仍需较长时间,因此在患者出院后还需持续性地用药[20-21]。但是出院后患者会受到用药不良反应、认知水平、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错误服药、漏服药物的情况,所以为患者提供社区延续性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社区延续性干预对患者出院后的遵医用药行为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22]。

3.2 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减轻抑郁及躁狂症状

抑郁、躁狂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很多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其缺乏自我管理能力[23-24]。虽然常规社区延续性护理能为患者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延续服务,但是仍无法有效监督患者的服药情况,难以确保其每日是否按时服药,致使抑郁、躁狂症状难以得到有效控制[25]。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基于智能手机的延续性护理后,其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HAMD、YM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智能手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症状改善均具有积极影响。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的社区延续性护理弥补了常规社区护理中的不足,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可及性,让患者不仅仅是在护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健康指导和用药提醒,智能手机APP 每周推动的文章让其在任何时间、地点,只要闲暇时都可随时阅读,帮助患者建立了有效的自我管理,且利用智能手机设置了用药、复诊、作息等方面的提醒闹钟,有效降低了患者漏服药的情况,有助于其服药依从性的提升[26-27]。此外,基于智能手机的社区延续性护理从认知、心理、服药、睡眠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持续性的护理,确保患者在社区干预中也能获得良好的护理体验,从而使患者能够长期保持遵医行为,进而达到改善病症的目的[28]。

3.3 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能减轻功能失调性状况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有学者认为认知功能障碍是导致其出现功能失调性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均具有重要影响[29]。为帮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释放不良情绪,减少冲动行为,恢复正常认知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尽快恢复,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意义重大[30]。文章中对比两种干预方法的应用结果发现,运用基于智能手机的延续性护理的患者,其DAS 中8 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该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失调性状况。分析原因,一是该干预方式在智能APP 中每周推送关于疾病、用药、饮食等方面的文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其前额叶皮层系统功能会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而获得改善,进而改变其功能失调性状况;二是智能APP中的交流板块可以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每个月组织1 次知识问答竞赛,并设置相关奖励以吸引患者参与其中,不仅能提高患者使用智能APP 的频率,还能提升其交往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31-32]。

3.4 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能提高睡眠质量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率占据心理障碍疾病序列的第二位,且呈发病率趋高、发病龄趋底态势,成为青少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成因之一[33-34]。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躁狂症状会对其生理、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入睡困难,或者在睡眠过程中极易受到情绪干扰,促使其惊醒频率增加,对生活、周围事物和社会始终保持警惕心理,致使睡眠质量下降[35-36]。本研究中对比两种干预方法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发现采用基于智能手机的延续性护理的患者,其PSQI 中7 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基于智能手机的延续性护理可提升其睡眠质量。因为该干预模式利用智能手机的闹钟功能,设置了服药和作息时间的提醒,患者每日都能在智能手机的提醒下按时服药和作息,按时用药有效控制了病情进展,按时作息则可以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手机调成夜间静音模式,减少了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干扰,既能减少其睡眠惊醒次数,又能确保其充足的睡眠时间,从而保证了睡眠质量[37-38]。

综上所述,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睡眠质量,并改善其抑郁及躁狂症状、功能失调性状况,在社区干预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仅为70 例,样本数量较少,且观察时间较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日后需增加样本量并延长干预后的观察时间,以进一步规范该干预方案的应用。

猜你喜欢
躁狂症双相延续性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碳酸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与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躁狂症独立诊断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S32760超级双相不锈钢棒材的生产实践
DP600冷轧双相钢的激光焊接性
LDX2404双相不锈钢FCAW焊接及存在问题
体育专业大学生躁狂症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