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砭法与传统刮痧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比较

2024-03-01 06:15:18郭秋红江月卿蔡婉琼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3期
关键词:铜砭虎符肩周

郭秋红 江月卿 蔡婉琼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肩关节囊和周围组织发生损伤引发的无菌性慢性炎症, 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目前其患病率为2%~5%,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1]。本病治疗以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为主要目的。西医的常用疗法有口服药物消炎镇痛药、局部痛点封闭、手术松解等治疗方式。口服药物和局部痛点封闭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但长期效果并不理想,停药后易复发。运用手术松解方法治疗,术后有明显疗效,但易引起粘连,从而导致疗效不持久。肩周炎在中医学属“痹症”范畴[2],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中医治疗以活血散瘀为主,常用刮痧疗法,其疗效明显。刮痧有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邪气等作用,有助于体内酸性物质排泄,发挥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作用[3]。李氏砭法是李道政先生对古中医理论及砭法通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与临床实践所总结形成的以八大理论(包括通论、整体论、肝胆论、脊柱中心错位疾病论、生物全息论、谿谷论、徐而和论以及四井排毒论)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虎符铜砭刮痧疗法体系,“虎符铜砭”为其独创刮痧工具[4]。本文旨在对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与传统刮痧在治疗肩周炎上的疗效进行对比,以探索肩周炎更有效中医外治疗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就诊于我院中医康复护理门诊的单侧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8.43±5.21)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0.95±0.23)年;疼痛部位:左侧13例,右侧17例。试验组男9例,女21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9.19±5.5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1.02±0.53)年;疼痛部位:左侧11例,右侧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第四版修订本)》[5]诊断标准的单侧肩周炎患者;年龄在30~65岁,男女不限;病程1~24个月;刮痧无禁忌证;自愿加入并签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皮肤溃疡影响到刮痧;有出血倾向的血液性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刮痧操作方法。选用普通牛角刮痧板,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右手拿刮痧板,蘸取茶油,顺序为先刮颈项部,再刮背部,然后刮四肢,1周刮1次,共刮3次。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力量要柔和均匀,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点或斑块为度,操作中观察患者变化。试验组采用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根据中医经络和八纲辨证,运用李氏砭法八大理论,制定刮痧方案,采用徐而和手法刮痧。刮痧方案和刮痧方法:协助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操作者站患者背侧。手拿虎符铜砭刮痧板在刮痧部位涂抹茶油,拨开卫气,刮痧板成45°刮拭皮肤,先刮10下试探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后用徐而和刮痧手法,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开四穴,从风府至大椎,风池至肩髎,颈百劳,肩井,肩髃,督脉,膀胱经,八髎,患侧肩部360°包围,双侧胸锁乳突肌,单侧肩痛手六经之井穴拉出,以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痧点为度,增强穴位刺激,患处直接刮,引邪出表,行气活血通络,1周刮1次,共刮3次。刮痧后告知刮痧注意事项,4h内双手不能碰水;6h内不可洗澡;辟谷24h,可喝温热白开水,三餐喝红糖水。

1.4 观察指标 (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6](VAS)评估,VAS 评分标准是在白纸上画一条长10cm的线,线上没有任何标记,让患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在线上画上交叉线,反映自己疼痛的程度,评估者根据划线来判断疼痛程度。(2)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7](CMS评分量表),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和肌力4个方面,总为100分。表格中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部分由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填写,肩关节活动度和肌力部分刮痧操作师评估后填写。除肩关节活动度评定中的外旋项目评定采用累计积分外,其余项目均采用单个计分。(3)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方案设计拟定。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肩周疼痛消失,肩周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肩周疼痛基本消失,偶有不适,肩周关节未完全恢复,仍存在部分功能障碍;有效:肩周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肩周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肩周疼痛及肩周关节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肩周关节疼痛程度 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分)

2.2 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 治疗后,试验组C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

3 讨论

中医认为肩周炎是以经筋和经脉为主要病变部位[8],因年老气血虚损,失之濡养,血不荣筋,易感风寒湿外邪侵袭肩部,经脉拘急所致。女子“七七”、男子“六八”以后阳明脉衰退,此时脏腑机能渐衰,肝肾明显不足,筋弛骨弱髓空,机体易发劳损和扭闪。《素问》篇言:“骨者肾之余,髓者精之充也”肾主骨生髓;肝主筋,筋脉收缩弛张有度,关节活动自如。另《灵枢》言:“气虚则肩背痛寒”,四肢肌肉由脾所主,可化生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五旬之人,脾胃渐虚,脾虚则生化气血之力弱,四肢失荣而废萎不用。再加之缺乏锻炼,肺中之气不足,如此全身正气亏虚,气血不足,日久濡养不足导致不荣则痛。《素问·痹论篇》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9],风为百病之长,易兼杂他邪,且寒湿阴邪易袭阳位,风寒湿三气夹杂留滞肩部致气血经络重浊黏腻,出现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疾病缠绵难愈。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或饮食、睡卧不得当,邪气皆易侵袭;此外,过劳容易耗气伤血,损伤机体正气;当肩关节受到不良姿势、意外撞伤、跌倒等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时,损伤肩部筋肉、血脉,痹阻经脉,影响肩关节活动功能。

传统刮痧是以中医基础和经络理论为指导;刮痧工具轻薄多样;刮痧部位以病灶为主,少部位刮拭;手法多样,按力道分轻重刮法;按速度分快慢刮;按方向分直线、弧线、逆刮法和旋转法等[10],临床上较少单一技术使用。

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是在中医基础和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加上李道政老师的八大理论为指导;用虎符铜砭刮痧工具,其半斤重,优点为:导热性能好、可与人体共振、易出痧、虎符设计更省力;刮痧顺序为从上到下,人体十二经络中气血流注是个循环系统,整体刮时从上到下,气机不乱。从左到右,左行气右行血,气通畅推动血液流动;徐而和刮痧手法。临床上单一技术使用治疗效果好。

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治疗肩周炎的思路:(1)李氏砭法八大理论中的通论,以“通”立论,不论气血阴阳,虚实内外,均以疏通为用,清王清任亦云:“能使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11],通可补、通可泻、通可治病、通可健康。“通”使人体气血通畅,肩周筋肉、血脉和经脉得到充分的气血滋养,排出邪气,肩周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通则不痛,疼痛得到减轻或者消失。(2)整体论,“五脏—体观”,肩周炎的病因与肝、脾、肾和肺有关,故整体刮。(3)肝胆论,所有问题,肝、脾和肾脏同调。(4)徐而和,通过不快不慢、不徐不疾的刮痧手法,慢慢调动气机,透皮入骨,使气血畅通,局部新陈代谢加快,可减轻肩周水肿,缓解肩周疼痛程度[12]。

综上所述,采用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治疗肩周炎,患者肩周关节疼痛程度较低,总体疗效较高,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刮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铜砭虎符肩周
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古代的虎符为什么可以调动千军万马
虎符:古代军事权力的象征
中华瑰宝(2022年5期)2022-05-23 12:52:55
老中医教你几招,轻松缓解肩周疼痛
保健文汇(2021年3期)2021-11-21 08:30:11
耳穴铜砭刮痧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50 例
全息经络铜砭刮痧联合排石汤治疗细状肾结石患者的研究进展
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光明中医(2020年21期)2020-03-04 21:33:05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探究
医药前沿(2019年28期)2019-11-07 09:04:00
虎符的下落
古代持虎符者真能号令全军吗
新传奇(2018年15期)2018-05-14 17: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