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4-02-28 13:12张鸿明陈洪标杨远峰温志坚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普通外科福建省厦门市361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4期
关键词:双歧益生菌菌群

张鸿明 陈洪标 杨远峰 温志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普通外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35岁以上人群具有较高发病率,并且在近年来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给患者以及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随着临床上对结直肠癌根治术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手术疗法的不断发展,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呈现出逐年改善的趋势。但是已有多数研究指出,该疾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术后采取辅助化疗是必要的[2]。临床上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案是mFOLFOX6方案,具有确切的疗效,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且容易造成患者血脂代谢的改变,在安全性方面不够理想。有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多数存在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变,机体免疫力显著下降,这就为益生菌在患者术后的应用提供了理论的基础[3]。因此我院在2021年3月开始,针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给予mFOLFOX6方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35~75岁;(2)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慢性肠炎以及肠梗阻;(2)合并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疾病;(3)肝、肾功能异常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3月—2022年10月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9.68±6.97)岁;肿瘤位置:结肠癌28例,直肠癌20例;手术方式:左半结肠9例,右半结肠10例,乙状结肠9例,直肠2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8.97±6.65)岁;肿瘤位置:结肠癌24例,直肠癌18例;手术方式:左半结肠7例,右半结肠8例,乙状结肠9例,直肠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术中顺利,术后给予同样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术后2周开始给予辅助化疗,对照组化疗方案为:采用mFOLFOX6 方案。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国药准字H20103275,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85mg/m2,2h,d1;亚叶酸钙(国药准字H20013091,广东岭南制药)400mg/m2,2h,d1;5-氟尿嘧啶(国药准字 H12020959,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400mg/m2,d1。而后以2 400mg/m2的剂量持续滴注 5-氟尿嘧啶46h,21d 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3粒/次,2/d,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血清肿瘤标志物: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分离取血清送检,通过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2)肠道菌群检测: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新鲜粪便0.5g送检,以生理盐水稀释,并接种至培养基,需氧菌于37℃的有氧环境中培养48h后计数,厌氧菌则通过抽气换气方法培养72h后开始计数。采用VITEKⅡ半自动微生物检定系统进行菌群的鉴定。(3)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吻合口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腹腔感染、肺部感染。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99 、CA72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肠道菌群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肠杆菌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治疗期间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χ2=3.889,P=0.049<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期间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术后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上述疗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样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所以如何最大限度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情况,一直是临床研究的一项热点内容。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作用,共同形成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当患者内环境发生改变,特别是手术后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化疗药物的作用等,影响肠道菌群环境,菌群结构失调,正常生理功能被破坏[4]。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中含有多种类型的肠道益生菌,对于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补充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肠道内菌群比例发挥调节作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达到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效果[5]。由于结直肠癌患者受到手术的刺激,肠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造成致病菌群的大量繁殖,肠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因此在术后化疗的同时,联合应用益生菌可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CEA、CA199 、CA72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监测可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从本文结果可见,观察组在联合应用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进一步表明了益生菌可增强mFOLFOX6 方案的抗肿瘤效果。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肠杆菌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患者大多存在肠道菌群平衡破坏,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减少,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升高,对肠道黏膜屏障造成破坏,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6]。以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异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肠道内厌氧菌的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的废物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7-8]。本研究通过益生菌的使用,从外源性途径补充益生菌,提高益生菌水平,修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重建受损的肠道黏膜屏障,显著提升机体免疫力,也解释了观察组在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效果更加明显的原因。观察组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果表明术后在化疗的基础上补充益生菌能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笔者推测术后通过补充益生菌,能提高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重建肠道微环境平衡,避免或者减少了肠道细菌以及内毒素的移位,从而抑制了炎症反应,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与刘利军等人[9]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益生菌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较单独应用mFOLFOX6方案效果更佳,可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肠道菌群,适合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双歧益生菌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