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举隅

2024-02-27 13:33刘桂玲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情初中历史

刘桂玲

[摘要] 大概念教学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抓手。以大概念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用好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及历史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可构建基于学情的大概念教学路径:深入研读文本,进行大概念教学设计;整合教学内容,推进大概念教学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检查大概念教学成效。

[关键词]  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学情;举隅

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观念。教学中的大概念是课程内容所要围绕的核心和基石,处于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根据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当在相关教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历史课程的内容,以大概念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梳理贯穿历史学习的线索,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与路径。而基于学情开展大概念教学,需要跳出传统的惯性教学思维,从大概念教学的价值出发提炼大概念,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深入研读文本,进行大概念教学设计

在历史大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炼大概念的内容,以此推进基于大概念的教学,为学生构建大概念的学习体系。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其中包含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大概念教学的指引下,每个学习板块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因而需要教师深入研读课标与教材,探尋各教学板块、教学单元的主要线索,由此提炼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内容。在提炼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避免已经过时的教学理念,要将历史知识生动地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历史课程学习死记硬背的习惯。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两课内容提炼为“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教师首先需要明晰课标的要求,即引导学生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基于此,教师需要确定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年代尺和地图,引导学生整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产生,以及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历史发展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从史料选择和历史分析中理解史实联系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透过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以及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心声,来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根据“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主题,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即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最终,依据以上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谈话、讨论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该单元中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的最后,可以通过推荐网页、书籍等让学生了解有关“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更多的信息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以信息化学习、阅读学习等方式,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自身文化底蕴。此外,历史教师在提炼“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这一主题时,需要适当借助相关的影视资料、音频资料等,发挥其多层次的教学作用,以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大概念教学要求。

二、整合教学内容,推进大概念教学实施

大概念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整合教学的内容,以扎实推进大概念教学的课堂实践。整合教学内容并非笼统、随机、无序的,而是将分散的知识联结为一个整体,需要围绕教学核心概念,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确定。科学且多层整合历史教学的内容,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概念的内涵,转变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将课堂教学整合成可探究、可分析、可研究的学习内容。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大概念教学,首先就要整合教材中的内容。在基于大概念教学的课堂中,不仅知识、技能、理念等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能够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更为高效的课堂。基于此,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技能,有机整合教学的内容,方能达成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教师通过整合这一单元与下一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部分内容,并在解读新课标的基础上,尝试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单元大概念,用以下方式实施教材这一单元的教学。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简要阐述抗日战争、巴黎和会等历史事件,以此提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商人、工人阶级、学生等为国家独立、民族自由进行抗争,引出新文化运动,将学生带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讲授新课:在本单元第一节课“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口号、代表人物、基本内容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影响。同时,根据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内容,引出单元中的第二节课“五四运动”。教师先播放电影《1919》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并让学生讨论回答。然后,组织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的过程、历史意义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并且无产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进而,引出该单元第三节课“中国共产党诞生”。这节课上,教师可以先播放电影《建党伟业》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时间、目标、意义等,感受伟大的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而由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又可以留下伏笔“怎么焕然一新”,让学生对教材下一单元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后续内容学习充满期待,从而整体、多维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大概念。如此,通过有主线、有体系地教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内容,能够使学生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对该单元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记忆效果,最终全面地推进大概念教学。

三、以问题为导向,检查大概念教学成效

大概念教学中的“大”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任务、大问题的设计。目前,一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的关注。大单元、大问题的设计,有利于教师改变“见书不见人”的教学倾向,帮助教师理解“大处着眼易见人”的道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此外,以问题为导向统领课堂教学,也有助于提升大概念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理解与认识历史知识的本质结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历史课程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以问题导向的大概念课堂,以增强大概念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總结七年级下册“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单元内容时,首先要确定学生对该单元中的知识已经产生一定的了解,然后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探究等能力,以此提高大概念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列出“归纳清政府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解释课题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含义;整理明清时期的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领域内容”等问题,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类等。因其问题涉及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尽可能地完善问题的答案。同时,可以采取“积分制”的方式,让学生在十五分钟完成以上问题的解答,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小组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其展示《皇舆全览图》《平定准噶尔图卷》等,以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资料,增强其历史代入感。在规定的时间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站在讲台上进行展示、陈述,既能锻炼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形成自由、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基于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再适当进行完善(也可以由其他学生修正),让学生将缺漏的知识点补充到笔记本上,以此优化所学知识结构。

总之,运用大概念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教师需要着力完成的教学任务。在历史大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构建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避免知识的碎片化,促进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开阔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当下,少数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存在态度消极、兴趣不高、学力贫乏等问题,限制了历史思维的培养,影响了学习效率。而通过开展大概念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学习中的诸多问题,帮助学生建构历史学习的知识体系,并且降低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大概念教学既符合学生历史学习的需要,也是推进历史学科教学提质增效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徐蓝.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09).

[2]邹樱.历史学科大概念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22(09).

猜你喜欢
学情初中历史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选择教学内容的两翼:“课文”与“学情”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