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甜甜,浦春莉,王钦钦
(南通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江苏南通226001)
有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五位,其病死率居第三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我国胃癌发病率达5.23%[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切除部分胃病灶组织达到治疗目的,配合围术期干预措施可有效优化手术效果。但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无法及时预知围术期的危险因素,从而导致病情反复[2]。因此,需提升护理质量,以实现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安全护理则完美秉承其原则,即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确保患者身心安全,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赵燕晖等[3]研究表明,对腹腔镜手术患儿实施安全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胃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122例胃部分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4]中胃癌的诊断标准;②恶性肿瘤分期(TNM)为Ⅰ~Ⅲ期;③术前患者经影像学检测后,显示病灶位于胃体中部,且病灶部位据幽门距离>4 cm;④患者及家属均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如肾功能衰竭等;②治疗依从度较低,无法配合本研究;③术前经影像学检测,发生转移;④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无法顺利参加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41~72(52.54±6.14)岁;病程2.54~6.04(4.17±0.87)个月;疾病种类: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19例,腺鳞癌15例,髓样癌8例,未分化细胞癌7例;病变部位:胃体17例,胃底14例,胃角13例,胃窦17例。观察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40~71(53.47±5.91)岁;病程2.33~6.24(4.22±0.91)个月;疾病种类: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21例,腺鳞癌13例,髓样癌9例,未分化细胞癌8例;病变部位:胃体20例,胃底15例,胃角10例,胃窦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血压、脉搏、呼吸等,待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坐卧位,臀部垫气圈或海绵垫,减少肛门部位受压。持续胃肠减压,至结肠造瘘或肛门排气为止。术后需禁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护理人员计算患者每日所需能量及蛋白质量等,与理论需求量进行对比,差值通过鼻饲方式给予。护理人员将全静脉营养混合液(氨基酸、高浓度葡萄糖、脂肪乳及电解质等)按照比例混合于密封的无菌2.5 L输液袋中,以中心静脉插管的方式直接输入。当胃肠减压停止后,胃肠蠕动恢复正常,无腹胀时开始进流质饮食,1周后改为半流质饮食。保留导尿管与床旁无菌瓶或尿袋连接,保持排尿通畅,按常规留置导尿管,术后5~7 d开始夹闭导尿管,每隔4 h定时开放。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等情况,必要时测残余尿量。护理人员以书籍或短视频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手术相关知识,确保其明确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提升患者配合度;护理人员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治疗需求和心理变化,解释病情进展,通过谈话体会隐藏在患者语言中的情绪变化,结合其负性情绪实施针对性疏导。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模式。①明确责任制岗位。由护士长选取4名具有5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作为安全护理指导师,以3次/d的频率进行病房探视。护理人员每日早中晚3次于患者床头完成交班,明确告知患者病程进展、恢复程度及安全隐患。接班人员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的治疗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干预方案。②开展培训。由手术室主任制订安全护理模拟的学习培训方案,如定期进行胃部分切除术及安全护理健康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护理意识,并根据讲座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制订针对性的知识培训计划。③评估个体风险。入院当日,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个体风险评估,测评其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明确患者的心理状况、病程进展、诊治结果等,制订针对性的安全护理干预。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胃蛋白酶原、胆囊收缩功能。胃排空功能:护理人员使用聚乙烯管包裹钡剂制成一定大小的不透X线的标志物,利用线片检测不同时间胃内存留的标志物数目以明确胃排空情况。胆囊收缩功能:护理人员使用腹部彩超进行检测,以胆囊最大断面面积比表示收缩率,比例越高证明胆囊收缩功能越好。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残胃癌。吻合口瘘:患者吻合口处出现漏洞,致使消化液流漏至腹腔或胸腔。倾倒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及腹泻,严重者还可出现无力、眩晕及面部潮红。残胃癌:符合《中国残胃癌定义的外科专家共识意见(2018年版)》[5]中残胃癌的诊断标准,且出现上腹部无规律疼痛、饱胀不适、食欲缺乏等症状。④比较两组入院当日及出院前1 d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该量表包含5个功能子量表(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和3个症状自量表(疲劳、疼痛和恶心呕吐),包含10个测评题目,以1~5分计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76,信效度较好[6]。
2.1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胃蛋白酶原、胆囊收缩功能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胃蛋白酶原、胆囊收缩功能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入院当日及出院前1 d EORTC QLQ-C30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入院当日及出院前1 d 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分,
胃癌常起源于胃黏膜细胞,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少数患者可出现饱胀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现阶段,临床针对胃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案,通过切除原发性病灶,清扫附近区域淋巴结,以降低风险[7-8]。
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应激性,易导致患者出现情绪异常和生命体征波动,不利于治疗方案的推进,从而延长其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因此,需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安全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着重强调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及干预技能的使用,并针对患者的病程进展制订相应的全方位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提升治疗效率的目的[7-8]。
吻合口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术后剧烈咳嗽,引起呼吸道压力变化传导至消化道,致使食管和胃腔内压力急剧变化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另一方面与治疗方案及治疗期间干预方案欠佳,导致脆弱水肿的吻合口组织撕裂有关。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模式,将胃切除术管理渗透至干预方案各个环节中,如明确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提升院内看护强度。通过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和无菌操作水准,保证患者始终接受科学、安全的干预措施。通过详细讲解干预方案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加强其心理指导,使其正确认知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使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9]。护理人员将安全护理模式贯彻患者康复干预的全过程,既保证了患者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还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病程进展进行风险评估,明确患者的治疗需求和心理状况,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模式。在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其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方案,从而达到改善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1 d 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张雅静等[10]研究表明,胃部分切除术患者经安全护理模式干预后,其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患者入院初期,对其综合情况及护理风险进行整体测评,结合患者病程进展和本院治疗现状制订针对性的全方位管理方案,利用有限资源,明确干预重心,将护理过程的盲目行动降至最低。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心理矛盾实施针对性开导措施,及时采取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可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从而预防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另外,通过胃肠持续减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持续补充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机体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通过术后健康饮食指导,可提升机体胃肠道血液流速,间接性刺激胃肠道蠕动,从而提高机体代谢能力,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对胃部分切除术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胃肠功能,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