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影响

2024-02-24 03:11李东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负性胃肠道根治术

李 宁,吕 阳,刘 芳,李东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 河南郑州450000)

随着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胃肠道手术成为临床较常见的手术[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展,胃肠外科手术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加。肿瘤根治术、切除术等是目前临床治疗胃癌、结肠癌等疾病较有效的方式,可以抑制肿瘤复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胃肠道手术中的麻醉刺激、对腹膜的刺激以及术中对患者胃肠道牵拉等因素,会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老年患者受胃肠蠕动减慢、脏器功能衰退等因素影响,会造成术后恢复时间延缓,同时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而术后的治疗配合度对治疗效果以及健康恢复也有很大影响。术后加强护理干预,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行为转变,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行为转变理论是指在外界干预的前提下,干预对象的行为可以被指导并发生转变,经历从意识到行为的转变过程,凭借意识的变化引领行为的改变,最终使原来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3]。行为转变理论以患者的具体需求为依据,对患者的健康意识进行阶段性改进,逐步推动健康行为转变,强化自我管理能力,进而纠正不良行为,提高术后生活质量[4]。本研究旨在探寻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90例行胃肠道手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根据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需行胃肠道手术者;③符合手术指征者;④麻醉风险分级(ASA)Ⅰ~Ⅱ级者;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67.43±4.28)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8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4例;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3例,直肠癌根治术4例,结肠癌根治术7例,胃大部分切除术18例,胃肠穿孔修补术13例;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21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6.37±4.1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9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4例,糖尿病5例;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4例,直肠癌根治术5例,结肠癌根治术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19例,胃肠穿孔修补术12例;ASA分级:Ⅰ级26例,Ⅱ级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基础疾病、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①术前介绍病房环境,减轻其陌生感,讲解原发疾病以及手术方式等相关知识,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减轻术前恐惧心理。②保证病房环境整洁及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病房消毒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并给予营养和运动指导,定期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根据患者不同行为阶段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①无意识期: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医院自制的健康宣传手册,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及易发生的并发症,同时加强家属健康教育,引起重视。②意识期:通过与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了解患者对于术后恢复、饮食、锻炼等方面的想法,促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行为转变,患者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③准备阶段:评估患者对术后恢复的认知情况,纠正错误认知,针对胃肠道术后自我护理内容进行培训,包括术后早期取半坐卧位、控制活动幅度等,以减轻切口张力,促进切口愈合;嘱患者进行缩肛运动,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通过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肠道蠕动加快术后排气,减轻腹胀。④行动阶段:制订并鼓励患者自主参与运动、饮食等恢复计划,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督促患者少量多餐,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为主;帮助患者进行按摩,放松肌肉,及时了解并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对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以及康复锻炼行为进行鼓励,强化健康行为方式。⑤维持阶段: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通过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方式评估其行为,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内容给予行为强化指导,建立、巩固良好行为,减少不良行为习惯。

1.3 观察指标 ①配合度:分为不配合、部分配合、完全配合。不配合:患者不积极参与治疗和护理,并拒绝遵医嘱服药,常出现放弃治疗的情况;部分配合: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尚可,遵医嘱进行服药,偶尔出现放弃治疗的情况;完全配合: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主动遵医嘱服用药物。总配合度为完全配合与部分配合人数总和占总人数的百分比。②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5]对患者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等情况进行评估,各项总分均为100分,评分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呈正相关。③生活习惯:包括规律活动、功能锻炼、合理饮食等指标。④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量表各包含20个条目,量表评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⑤术后并发症:具体包括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炎性肠粘连、腹腔脓肿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配合度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后生活习惯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生活习惯比较[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手术患者受到疾病因素、麻醉用药、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手术创伤等因素可能引发消化道功能紊乱,会进一步诱发切口感染,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胃肠道手术后护理对患者尤其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减轻疼痛感的同时需改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7]。此外,加强患者的健康行为,也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配合度更好,能服从医护人员的安排。分析原因: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采用分阶段干预模式,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及受教育程度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配合度,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工作[8-9]。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习惯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习惯较好,生活质量较高。分析原因:本研究采取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满足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需求[10];同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管理下,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信心和意识,患者参与并制订术后恢复计划,提高了参与术后康复锻炼、饮食控制等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帮助患者建立良好习惯,提高生存质量。另外,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程度较轻。究其原因: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干预能够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促进健康行为形成和维持,增强术后康复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因手术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较好,并发症较少。分析原因: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通过不同阶段患者的行为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行为转变策略,促进患者从不良行为向良好行为转变,进而加快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采取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患者的配合度、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得到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于临床工作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研究样本量较少,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此外,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增加观察指标,为临床提供更充分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负性胃肠道根治术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4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