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珍
摘 要:基于目前大单元教学的“整合之难”“课时矛盾”“评价之难”三大困境,结合新课标的“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和番禺区小学语文“三全三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研究,笔者提炼出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要遵循“提取大概念—凝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逻辑思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小学语文;做中学
单元,是教材组织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讲教学单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依据儿童思维的结构和过程来组织的经验单元;另一种是依据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来建构的教材单元。目前大单元教学存在三个实践困境。一是整合之难:教师对于一个单元的大概念的提取以及大情境、大任务的创设缺乏具体详实的操作路径作为指导,实践中容易出现零碎的教学活动,没有大单元的统整性,对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提出了挑战。二是课时矛盾: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学程设计,以语文学科的自然单元为例,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单元的整体把握,处理好各部分的课时安排,但实践中教师容易忽略各部分的联系,还是回归单课的教学。三是评价之难:大单元教学需要基于大概念完成大任务,评价先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无缝融入,这就需要设计可观测的评价任务和有效的评价量表,这也是对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基于以上困境,立足大单元教学,创设大情境任务的实施要遵循“提取大概念—凝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逻辑思路。
一、提取大概念,构建学习框架,创设大情境任务
大概念是对教学有统摄作用的少而精的概念,提取大概念是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大概念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统摄意义,如单元大概念、学科大概念、跨学科大概念。大概念也有不同的形式: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是一个问题。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為“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共编排了《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以及习作“ 即景”和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目标,提取的大概念为“自然”,创设“自然之旅”的大情境任务,通过“诵自然之景”“绘自然之美”“写自然之趣”“争做自然宣传大使”四个子任务驱动,构建学习的框架。又以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伯牙鼓琴》引导学生根据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从上面的内容和目标解读可以判断,本单元在课程内容上从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因此提取本单元的大概念为“艺术”,设计大情境任务为“艺术之旅”,通过“音乐殿堂,赏音乐传说”(《伯牙鼓琴》《月光曲》)、“书画长廊,看乾坤奥秘”(《书戴嵩画牛》《口语交际——聊聊书法》)、戏剧广场:品国粹趣味《京剧趣谈》、展个人风采,秀秀拿手好戏《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四个任务驱动。立足大单元,提取大概念,引导学生构建学习框架,创设大情景任务,为学生“做中学”奠基。
二、凝练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方向,预设学习成果
大概念确定了教学锚点,但是还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引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单元教学目标要能对标学科核心素养,还要能指导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重在抓住单元的人文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发现自然景物的变化,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引导学生走进名家名作,通过品味、朗读和积累,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的自然之美,培养初步的文学品鉴能力。用心观察大自然的某种景观或自然现象,感受自然界动静之间的奇妙和美好,用笔记录下观察所得。在本单元的大概念“自然”统领下,其中《鸟的天堂》一课立足“自然之趣宣传大使”的大情境下,要制作“鸟的天堂”宣传手册作为学习成果,因此设定教学目标为:1. 我能读通课文,制作打卡攻略;2. 我能了解作者观察大榕树的顺序,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口头介绍榕树特点;3. 我能运用方法撰写景点介绍词,利用AI辅助生成宣传小册。在大情境的熏陶下,有了清晰的目标,教师预设本课的学习成果是完成“宣传小册子”的制作,课堂上教师通过“制作打卡攻略——口头介绍榕树特点——撰写景点介绍词——AI辅助生成小册”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在学生对“通义万相”熟练运用的基础上,参与度高,学生呈现的“宣传小册子”精彩纷呈,写的得法,配图恰当。立足大情境任务,凝练教学目标,预设学习成果,为学生“做中学”明确方向。
三、设计教学评价,融入学习过程,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大单元教学实施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靠教学评价来测评。因此,结果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要紧随教学目标之后考虑教学评价的设计,即将教学评价置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之间,既能体现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的黏合度,又能让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之前明确学习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大单元教学”理念,梳理整个单元编排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指向,结合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习实践领域的目标要求,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了单元学习流程架构:讲爱国故事,颂爱国诗歌,书爱国之情,主题展示活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承担的任务是“讲爱国故事”,依据大单元学习主体和任务,力求做到以终为始,从学生学习结果逆向思考,配置以3点过程性的评价标准,分别是:1. 我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做什么,概况出课文讲的几件事;2. 我能厘清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将事件串联起来,概况课文主要内容;3. 我能圈画出描写人物、抒发情感的关键词,也能根据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品质与爱国情怀。评价标准能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学习的目标及内容始终保持一致性,并给出了完成学习活动的支架和方法,突出了评价的指导性。紧扣预设的学习成果,反推设计教学评价,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为学生“做中学”的效果测评。
四、开展教学活动,落实“做中学”,提高语文素养
有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的设计水到渠成。但是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之前要创设具有统整作用的大情境和大任务。
以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画》为例,教师紧扣大概念“画”,创设“班级举办诗配画”评选活动的大情境任务,通过《画》的学习,要先加入“寻宝之旅”。教师通过《诗画中国》节目营造学习氛围,设计寻宝的四个闯关,每完成一关,就会出现宝物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后,把知识的学习融入闯关的每个环节中,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达标,主动提升。学生闯关的过程,就是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又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自然之趣”导读课教学案例中,学生围绕“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什么学习方式去探究自然之趣呢?”中心问题展开小组研讨,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小组探究成果。通过学生的反馈,完善思维导图的探究成果,梳理单元学习目标,明确单元学习方向。这环节的设计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发散了学生思维,滚动学生原有语文学习的能力(如思维导图的运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还让学生初尝到学习成果,大大提升学习成就感,点燃了学生完成单元任务的热情,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问题的解决,运用语文学习经验,滚动新旧语文知识去“做事”,促进了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情境任务整合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活动,学生在完整梳理本体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习要求,在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中完成能力的建构、生成、优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秀娟.浅谈学习任务群下的大任务教学[J].高考,2020(18).
[2]张捷.任务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构建与落实——以《故都的秋》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0).
[3]李璐,杨闻起.中学数学新型任务教学模式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
[4]刘义民,李志超.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教学及其设计[J].教育导刊,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