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珺
【摘要】五年制幼师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在数学学习中会有厌学情绪,本文以立体几何的教学为例,在数学课堂中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衔接,让学生“做中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只有幼儿园教师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才能在理论指导下,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区中引入数学活动,在主题探索活动中开展渗透性数学活动.
【关键词】五年制幼师;数学教育;幼儿园数学教育;衔接;做中学
【案例主题】
幼师二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中包含了立体几何的教学,在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学会求解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为了学生们能在“做中学”,充分了解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同时也为了学生们能在幼师学习阶段与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内容多做接触,我们开展了立体几何手工制作活动.
【案例描述】
首先,在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柱锥台球等一些基本的几何体,接着,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了张慧和、张俊所著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幼儿园数学教育》一书中的第六章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学生初步了解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与要求,然后教师给出幼儿园数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小班、中班、大班)分发给学生作为参考,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全班按照每四人一组划分,结合已经学过的立体几何部分内容,选定一个主题,写出幼儿教学简案,制作与幼儿园数学教学相关的手工作品.
手工制作是学生在课后分组完成的,作品完成后按组为单位收上来.在这些作品中有些很值得关注的闪光点.
例如,有一个小组的作品是参照幼儿玩具制作的,如图所示.
该组撰写的幼儿教学简案如下:
主题:帮助几何体宝宝回家
适合班级:小班
准备工具:一个大房子(表面挖有镂空的图形),正方体若干,长方体若干,圆柱若干,圆锥若干.(将几何体按幼儿人数放在每一组的桌子上)
教学目的:幼儿能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
教学流程:
1.指出大房子上的图像,幼儿找出对应可以穿过此图形的几何体.
2.罗列出几何体的底面或侧面的平面图形,让幼儿能够看出各形状的特点.
3.知道幼儿学习各平面图形的名称(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案例分析】
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希望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制作加深对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认知,同时也希望幼师学生们能将目前的数学知识和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联系起来,希望学生们能在幼师学习阶段就尝试了解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要求和相关内容,并能试着尝试适应幼儿教师这一职业.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同学上数学课总是觉得枯燥烦琐,畏难情绪比较严重,甚至有的同学会出现厌学情绪.同时,目前的幼儿园在职教师,脱离学校时间越久,对于相关的基础数学知识就会遗忘得越多,这些都是不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
国内幼儿园的数学课开设很早,教学也很成熟,但幼儿园教师大多针对所教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容易忽视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与数学思维,也就是无法将自己在幼师阶段学习的数学内容融合到教学中去,从而无法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只有幼儿园教师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才能在理论指导下,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区中引入数学活动,在主题探索活动中开展渗透性数学活动.
通过此次教学实践活动的尝试,我逐渐摸索到幼师数学教育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衔接之处,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意识,从而希望可以改变现今幼师教学中,数学理论知识与幼儿数学教育脱节的现状.
目前在幼师阶段的数学课中,我正在尝试根据章节的学习内容,加入幼儿数学教学涉及的元素.除了立体几何这一部分内容以外,还有很多的“衔接点”存在.比如在“集合”章节里,融入幼儿园数学课里的“分类、对应和排序”,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了解自己今后所教的内容和当时所学的关系.在五年制高师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幼儿园工作中,通过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可以用收放玩具等活动来让幼儿学习分类,同时也可让幼儿用拾来的落叶进行数学相关的分类和排序活动,拼搭物体或图形等.
所以我希望,通过穿插在正常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利用“做中学”的原理,激发幼师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得到加深,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步地将所学内容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联系上,在求学阶段就能慢慢以一位幼儿教师的眼光来看待所学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衔接,尝试将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领域中,学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幼儿沟通数学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可以直接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数学素养,更重要的是找寻适当的“衔接点”改进幼师数学教学,能使幼师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更快地进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