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园设计研究

2024-02-20 02:08刘宇吴冬蕾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后疫情时代

刘宇 吴冬蕾

摘要:目的: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人们对城市社区公园的要求逐渐提升,对城市社区公园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功能性、亲和性的要求尤为突出。传统的社区空间在疫情期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亟须解决。方法:文章通过阐述社区公园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综述,明确社区公园的定义和空间特色,通过比较分析疫情前后城市社区居民的行为、心理,探究居民与活动空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对比分析后发现传统综合公园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园的需求及居民行为特征的变化,力求通过设计实践揭示适合现代城市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模式。结果:得出后疫情时代的城市社区公园强调自然生态、创新体验、情感共鸣的新需求。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园设计应以健康为导向,强调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引导,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并且满足社区居民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以此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可达性、生态性、功能性、亲和性、创新性的社区公园体系。

关键词:社区公园;后疫情时代;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人们对城市社区公园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城市社区公园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功能性、亲和性的要求尤为突出。传统的社区空间在疫情期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社区公园整体数量少、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缺乏文化特色等。后疫情时代,社区居民在心理与生理上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迫切的需求。

传统的社区公园即在一定范围内的社区居民居住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配备满足社区活动的空间与相关活动设施的集中绿地[1]。

在我国,社区公园是现代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民区承担着“绿肺”的功能。目前,一些社区公园的设计单纯模仿甚至照搬照抄其他地区已经落地建成的公园格局,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缺陷[2]。

一些地方在设计社区公园的过程中,往往过度追求程式化的內容,为了盲目提升绿化率种植单一的植物,不考虑植物之间搭配的美观性与合理性,很难将社区公园的植物效益完全发挥出来。社区公园的植物不仅要具有观赏性,还必须与其他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呼应,嵌套在整个景观空间中,只有这样,社区公园的植物景观才会更具层次感与自然性,使公园的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3]。

随着城市社区居民的物质需求与文化需求日渐提升,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公园所提供的社区活动空间、休憩体验、运动健身设施等均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主要原因是社区公园的整体规划布局缺乏创新、照搬照抄已经落地的公园项目、缺乏独特的地域文化、缺乏人文精神,难以为社区居民带来归属感,整体社区公园的参与率低,活动设施质量差且缺少后期维护等[4]。

1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社区公园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征

1.1 后疫情时代社区居民的心理需求变化

社区居民在经历疫情期间长期的居家隔离之后,在心理与生理上对社区绿地空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见表1)。现代的城市社区公园不仅能够促进人们的生理健康,而且公园绿地的自然生态空间与开敞的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社区空间环境应以社区内的体育运动设施为中心形成点状的发散空间,并且配置环形步道连接各个景观节点,结合消防通道与步行步道构成具有“错时”效应的安全通道,大大降低社区公园内的人流密度,减轻社区居民在公园内活动时与人群接触的心理压力,强化社区公园绿地空间的适应性与柔韧性,以此促进社区居民主动外出运动健身,放松身心[5]。

1.2 后疫情时代社区居民的出行选择变化

疫情带给人们的影响,更多是关于健康的考虑,如增加体育运动、出门佩戴口罩等(见表2)。

疫情之后,社区居民对安全的认知更加理性,对健康的认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外出的选择比以往更加谨慎,人流密度与安全性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充分考虑到社区居民这一心理与选择变化的社区公园更受欢迎。疫情之后,城市必然会对社区公园内的生态设施、运动健身器械进行专业化升级,促进社区公园建设发展,但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人们到社区公园不再仅是饭后的闲暇散步,而是会开展更加专业、更加细致的活动,以促进身心健康,因此要求社区公园加强建设与升级,但这会带来更高的成本和维护费用,对科学性、个性化的要求也更高。

2 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园设计

2.1 后疫情时代对社区公园功能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城市社区公园的设计与建设不断进步,以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需求。城市公园设计与管理的基础是正确认识与科学分析其所包含的性质与不断更新的功能。现代社区公园应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营造健康独特的景观风貌,同时具备运动健身、减灾避险、文化宣传等多种功能。科学与合理建设社区公园能够帮助社区居民缓解生活压力。现代社区公园也更加倾向于开敞的空间设计,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通过绿色植物净化空气,大大减轻社区居民外出活动时的心理压力。在社区公园植物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其美观性,还要选择能够消毒抑菌、提高空气质量的植物,这样有益于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帮助居民缓解压力、对抗焦虑等[6]。

疫情之后,居民对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代社区公园内应设置大量的休闲步道、运动跑道、健身广场等,有利于居民进行日常的体育锻炼,以此增强抵抗力与免疫力。城市公园绿地对城市的公共健康与卫生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降低传统的体育公园人流量过于集中导致的传染风险,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安全的户外运动空间[7]。

疫情期间,社区公园的休闲、运动、绿色、生态等功能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严重影响[8]。社区公园的绿色天然屏障能够保护社区的生态安全,阻隔空气中的病毒传播,保护社区居民的安全。疫情之后,社区公园的建设体系将更加科学与完善,通过科学栽种植物,打造特色的景观、运动空间等,能够极大地缓解社区居民在疫情期间因长期居家而引发的焦虑情绪,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疫情防控[9]。

2.2 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园可以调节居民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城市社区居民长期生活在高压下[10],加上疫情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大部分社区居民出现心理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建设城市社区公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社区公园是与社区居民联系最密切的城市绿地空间,与传统的综合公园相比有更高的到访率与可达性,因此在设计时应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核心,满足社区居民的心理需求[11]。

城市社区公园的生态景观有助于保障社区居民的生理健康。建设社区公园首先应考虑安全问题[12],增强公园内运动设施与景观设施的安全性,在儿童活动区域与运动健身区域应避免出现锐利尖角的设施,减少意外磕碰时造成的伤害。尽量减少艳丽的色彩,多采用生态自然的环保颜色。设计水景观时,既要考虑其互动性,又要考虑其安全性,多使用防滑材质。夜间的灯光设置要科学合理,降低安全隐患,并且多设置紧急救助按钮与危险报警按钮,以此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13]。

3 结论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城市社区公园的要求逐渐提升,对城市社区公园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功能性、亲和性的要求尤为突出,社区公园设计应以健康为导向,强调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引导,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并且满足社区居民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以此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可达性、生态性、功能性、亲和性、创新性的社区公园体系[14]。

社区公园在整体规划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能为了提升绿化覆盖率而本末倒置。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上应更加合理,优化整体布局,凸显社区公园的人性化,增强其可达性。例如解决冬季公园步道结冰问题,重视公园步道的连续性与防滑性,设置安全扶手,增加应急灯、应急铃、应急电话等装置;在大型活动广场上结合主导风向,利用构筑物、高大的树木等,减少自然风对活动的影响;建立公园数据库,为社区健身者提供个性化、安全性的健身指导,使社区居民能够更加科学、安全、积极地参与健身活动;也可以配备智能化的植物标识,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扫描标注植物的二维码,即可以出现更加全面细致的植物讲解,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做到寓教于乐,满足居民对社区公园体验差异化和智能设施多样化的需求[15]。

4 结语

社区公园应成为附近社区居民共享的精神家园。相对于传统的综合公园,建设高层次的精神家园应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与社区归属感,因此社区公园的建设应由粗犷型转向精致型,满足社区居民精神体验的新需求。

疫情暴发之后,社区居民对心理与身体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其更加重视,以运动健身为主题的城市社区公园应更加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公园应为居民提供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升级与之配套的健康设施,满足社区居民向往健康生活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夏然.城市公共空间认知与行为研究[J].建筑技术,2015,46(S1):73-75.

[2] 吴承照,曾琳.以街旁绿地为载体再生传统民俗文化的途径:上海苏州河畔九子公园[J].城市规划学刊,2006(5):99-102.

[3] 沈涛.社区公园设计与居民行为方式的相互影响的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7.

[4] 纪芳华.社区公园设计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5] 袁媛,杨柳青.浅论社区公园景观设计发展方向[J].现代装饰,2011(2):111-112.

[6] 张福南,魏贺东,赵及建.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阻止疫情在建筑内传播的优势[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4):32-35.

[7] 王蘭,贾颖慧,李潇天,等.针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城市空间干预策略[J].城市规划,2020(7):9-10.

[8] 寇宏侨,李帆,赵军凯.住宅小区健康建筑设计方法[J].建筑技术,2018(2):119-120.

[9] 李兵弟.城市规划与城市居住品质[J].城市开发,2004(14):22-23.

[10] 李雪,谭少华,戴妍.促进人群交往的城市公共空间与规划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7(6):230-231.

[11] 诺曼.设计心理学[M].小柯,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4-5.

[12] 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79-281.

[13] 金云峰,简圣贤.泪珠公园 不一样的城市住区景观[J].风景园林,2011(10):30-35.

[14] 林俏.纽约泪珠公园:对于场地现状影响活动类型的思索[J].现代园艺,2016(8):105-107.

[15] 陆伟芳.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健康:19世纪英国城市公园发展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1-86.

作者简介:刘宇(1999—),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吴冬蕾(1978—),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系本文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城市景观、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后疫情时代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