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平作品中原始倾向的表现形式研究

2024-02-20 23:39赵双双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

摘要:目的:对绘画语言的探索为艺术向前发展提供了驱动力,借鉴学习原始艺术可以获得新的创作语言。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艺术界的一批艺术家借鉴与吸收原始艺术形式,形成了具有原始意味的绘画风格,确定了高更、马蒂斯与毕加索对原始艺术的表现性。文章首先对原始艺术所涵盖的范围以及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原始艺术倾向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阐述,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家高更、马蒂斯与毕加索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与分析,指出具有原始主义倾向的绘画的突出特征是线条野性与色彩纯粹;其次,从闫平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修养出发,发现闫平作为中国当代画坛杰出的女画家之一,其创作受到西方现代画家的影响,借鉴与吸收了高更、毕加索与马蒂斯的绘画语言;最后,从线条与色彩的特点出发,发现闫平的绘画与原始社会的绘画具有相同的特点。结果:闫平作品中同样存在原始艺术倾向性,主要表现为简约概括的线条与强烈鲜活的色彩等。结论:原始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一种倾向,许多现代艺术家借鉴、吸收原始艺术风格,由此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艺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现代绘画中的原始倾向为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闫平;原始倾向;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3

1 艺术中的原始倾向阐释

19世纪中期,欧洲传统艺术发展到极致,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于追求技法完美的古典主义,史前艺术、东方文明、非洲、大洋洲的土著艺术等原始艺术单纯质朴、粗犷野性的特质吸引了现代艺术家的目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艺术界兴起的“回归原始”浪潮的推动下,高更、马蒂斯与毕加索等一批现代艺术家纷纷从原始艺术中汲取灵感,打破“欧洲中心论”,借鉴与创新原始艺术。他们作为反传统的先锋,点燃了20世纪西方艺术之火。

1.1 原始艺术的概念

“‘原始艺术’的本意应是指人类艺术发展中早期阶段的艺术”[1]2,如旧石器时代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后来,“似乎那些从未经过欧洲传统的技巧和审美规范教育的‘天成’艺术家们也被纳入了原始艺术家的范围”[1]2,如代表性画家卢梭、莫塞斯老奶奶等。19世纪,“原始”这一概念进一步扩大到所有非欧洲传统文化的艺术范围。此外,原始艺术还被贡布里希归纳为“欧洲各国的绘画和雕刻发展史上的早期阶段”[2],如古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以及东方的如我国的墓室壁画、佛教艺术等。

1.2 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原始倾向

艺术中的原始倾向不等同于原始艺术,它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一批艺术家在探索反传统的绘画形式时所形成的具有原始意味的绘画风格。艺术家们借鉴、吸收了原始艺术野性、质朴等方面的艺术特征,从而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一定的原始倾向,这些倾向在高更、马蒂斯与毕加索等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说到现代艺术作品中表现原始倾向的艺术家,不得不提到“原始风”的推动者高更,为追寻探索更原始的生命状态,他甚至深入原始的塔西提岛展开观察创作。其中,《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是高更崇拜原始主义最精彩的阐释,整幅画充斥着浓郁的原始气息,背景是古怪的树与颜色不同的地面,一尊将双手举向空中的蓝色佛像神秘地矗立其间,其他人物皆采用塔西提岛土著居民的形象。高更把自己的精神寄托于非欧洲的文化艺术传统中,通过哲学式的内容表达对生命历程的看法,使观者感受到象征意义与原始追求,作品中单纯的色彩与粗犷的线条代表了高更对原始野性的强烈追求。

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曾说过,“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艺术”[3],他在艺术创作中深受后印象派画家、东方绘画与非洲黑人艺术的启发,希望“通过在另一种文明里找出共同的精神并获得新的灵感的方式来摆脱掉直接先驱者们的控制”[4]。其作品《马蒂斯夫妇像》深受充满原始趣味的非洲雕刻艺术的影响,流露出人类的原始本性,作品中原始粗犷的线条、率真的造型与强烈的色彩对比均是原始倾向的一种体现。

毕加索也与马蒂斯一样吸收了原始绘画的养分,他青年时期便被非洲的面具与雕刻所吸引,作品中呈现出原始土著的风貌,“摆在我画室的非洲雕刻对我的事业来说比模特儿所起的作用更大”[5]。在作品《亚威农少女》中,他借鉴了塞尚的几何结构与非洲的原始雕刻,将观众不同的视点所得同时展现在一个平面上,运用几何化的方式处理人体与背景,其中浴女的形象高度简化,表现手法极其夸张,从中可见黑人雕刻的影响。

总的来说,艺术家高更、马蒂斯与毕加索对于原始艺术的借鉴与吸收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形式语言上。在色彩运用上,他们倾向于主观化、鲜艳、纯粹、平涂与分区域的色彩;在线条表现上,他们的作品大多充满抽象、质朴、天真与野性等特征。

2 闫平作品中原始倾向的来源

闫平作为中国当代女油画家,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修养都是她油画语言原始倾向形成的原因,尤其是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流派形式的借鉴,使她的绘画语言与原始社会时期的艺术语言有着相似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基于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閆平不断思考和探析艺术形式的本质,尤为关注光、色、型等绘画性问题,在画面上努力追求一种原始野性的情感表达。在生活中,她则更向往朴素纯粹的生命状态,不断思考逐渐促使她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观念和实践方式。她完美融合了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绘画的表现技巧,其画风呈现出色彩缤纷亮丽、笔触酣畅淋漓、线条灵动多变、造型张弛有度的特点,摆脱了传统写实的禁锢,极具当代油画的表现性,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1 时代背景

任何艺术风格都反映了一种时代现象,都受到相应时代背景的影响,同一个艺术家在不同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这一点也在闫平后期绘画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原始倾向中得到验证。20世纪初,西方艺术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现代主义油画开始萌芽,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模仿与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在色彩与线条上表现出的原始倾向带给中国艺术家诸多启示,同时西方现代主义的绘画语言与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绘画语言不谋而合,它们都注重抽取绘画对象的本质,用一种抽象概括的语言形式去表现客观精神或艺术家的情感,这种现成的表现形式让中国艺术家模仿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中国当代油画在借鉴西方绘画形式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与融合中国本土文化,注重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使形式依附于一定的文化内涵,在似与不似间抒情达意。

2.2 个人修养

闫平生于1956年,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她的绘画风格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过程。她注重表达个人生活经验,审视自身的生命状态,所以将精力投入对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中。引起大众关注的作品正是她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母与子》,其作品题材切实回到了质朴的生活中,意象化的色彩、写意性的笔触、质朴形象与稚拙动态的塑造正是她对于真实生存状态与切身感受的完美表达。

“如果不研究西方文化的理性的精神,不研究西方各美术流派的作画规则,以及它们的共性和不同。我的作品会陷入一种单薄、脆弱的自恋境地。”[6]70-73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闫平痴迷于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大师们的创作,深入学习了西方艺术大师高更、马蒂斯与毕加索等人的绘画语言形式,以熟悉的内容作为形式的载体去探索绘画语言的本质。闫平在《当代艺术家:闫平》一书中谈到,“马蒂斯的对比色调以及黑色的运用,和它那明朗简洁的风格以及他对艺术的态度,对我都有极大的影响”[6]78。她在绘画创作中借鉴了马蒂斯对鲜艳浓重色彩的运用以及色彩简约化的处理后所呈现出来的力量感。此外,高更、毕加索等艺术家对于画面轮廓线的处理与形和色的简化也对闫平的油画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尚辉在《当代艺术家:闫平》一书中谈道:“闫平不是将梵高、高更、马蒂斯和毕加索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是从写实绘画的路径上一层一层脱去写实的外衣,再从他们各自的身上拣出她所需要的美妙的薄纱。”[6]36-38闫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艺术家的绘画语言,还从我国经典文化中吸取营养,并融入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她画面中绚丽奔放的色彩与类似中国书法线条的黑线相呼应,笔与色的结合有中国书法的灵动与潇洒,多视点的构图得益于中国绘画的散点构图,另外,中国围棋理论中“金角银边草肚皮”也直接影响了闫平的画面布局。

3 闫平作品中原始倾向的绘画语言

原始人与儿童一样喜欢用几何、抽象的形式归纳概括视觉形象,岩画与图腾都反映了他们简化事物的观念,因此原始社会时期的绘画通常表现为简单的造型、平涂的色彩与弱化的空间,这些表现形式在闫平的绘画作品中都有所体现。闫平作为20世纪90年代备受瞩目的女画家之一,她的生活经历、学习背景以及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相互作用,促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油画作品风格。其中,主观的色彩、大块面的涂抹与淋漓尽致的挥洒等形式在闫平的绘画中得到了灵活运用。在《母与子》系列作品中,她用即兴的色彩表达了主观情感,具象的色彩被忽略,用一种姿势外轮廓去表现人物,笔触的运动感十分引人注目。大笔触的平涂配之明亮的色彩,潇洒恣肆的气质与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特征相呼应。在闫平的作品中,色彩与笔触的交融、构图的平面、透视的消解、线的元素与造型的提炼共同构成了画面的原始主义意味。

3.1 线条

线条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语言,在中西方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先民曾用它来模拟自然物象的轮廓,无论是原始的洞窟壁画还是儿童的涂鸦都是用线条勾画的。在闫平的笔下,线条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如作品《怀春》充满了线的张扬。其利用飞舞跳动的线条描绘出一棵枝繁叶茂的绿树,直线、斜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疏线、密线,各种形态巧妙分布于画面之中,看似杂乱无章,实则疏密有致、相互协调。闫平利用这些粗犷的线条勾勒出绿树的树叶与枝条,抽象的线条成为她表达情感的有力语言,画面的书写性流露出浓郁的东方韵味,按、转、提、顿,在虚实之间形成一种趣味,共同构成了潇洒奔放的装饰性效果,展示出了原始倾向的古朴与单纯。

3.2 色彩

在色彩的表现上,高更与马蒂斯的创作给了闫平很多启发。高更注重表达主观色彩真实,在作品中善于运用大面积色块平涂的方法归纳与演绎色域。闫平借鉴了高更对于色彩的简化方式,在作品处理上呈现出很强的色彩表现力。在作品《母与子》中,闫平把色彩分为人物、衬布大面积高纯度钴蓝与背景中围绕主体的高纯度大红两个主要色域,并且通過红色的跳跃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律动感。其中,色块与笔触相互配合,营造出苍劲有力的视觉效果。此外,闫平满怀激情地在画面中调配黑色的布局,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使画面整体散发出强烈的动感与生命力,体现出明显的原始性。

受马蒂斯艺术风格的影响,闫平不再追求画面的前后空间感,而是更加注重主观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在其作品《我有了新画室》中,整幅画面是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物,大色块的平涂均衡分布于画面上,前景以大红色不规则面积的“形”为主体,在红色衬布上简化了布纹的变化,衬布轮廓以直线为主,红色衬布内各种形状的图案分布于画面之中,展现了闫平对艺术形象的高度简化与提炼。

4 结语

现代艺术家对原始艺术的借鉴与绘画中的原始倾向,既是一种回溯,又是一种超越,现代艺术作品与原始艺术作品虽然在绘画语言上存在相似之处,但他们作品中的原始倾向并不等于原始艺术,其中蕴含的是对美与真理的追寻,对质朴与纯洁的追求。闫平研究西方文化中的理性精神,研究高更、马蒂斯与毕加索的油画语言,并选择性地借鉴与吸收,认真思考画面的造型、线条与色彩等元素的表现形式,从而展开了对形式深处的精神本质的探索。在造型上,她大胆运用美的形式法则夸张变形客观物象;在用线上,她从中国写意画与书法艺术中汲取营养;在设色上,她主观地将色彩注入新的生命力与灵魂。其作品中粗粝的线条与绚烂的色彩充盈着原始的冲动与表现的欲望,真切的情感表达充分体现了她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戈德沃特.现代艺术中的原始主义[M].殷泓,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2.

[2]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456.

[3] 张弘昕,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608.

[4] 杰克·德·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M].欧洋英,译.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150.

[5] 海军.传承与更新:现代化主题下的非洲民间木雕[J].雕塑,2001(S1):61-63.

[6] 陈平.当代艺术家:闫平[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36-38,70-73,78.

作者简介:赵双双(1997—),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煤层气井排采管理异常表现形式及处理对策研究
卷首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An 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storage variations from GRACE gravity satellit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表现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