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乡村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乡村振兴建设应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生产、大众生活及政务治理等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实现乡村绿色跨越式发展、均衡共享式发展、开放包容式发展。针对数字经济在赋能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如数字经济在农村环境下认同感缺失、数字化治理机制不健全及基层治理制度脱节等问题,提出采取依托数字化工作平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建设现代化农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等七项举措,以更好地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稳步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乡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术;产业数字化转型;乡村数字化治理;城乡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24)01-0055-10
收稿日期:2023-10-10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2023HZ1341)
作者简介:张赵晋,女,山西晋中人,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与区域经济研究。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以及“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实现数字农村,促进“数字中国”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提供数字化服务来支持农村,而数字经济则是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力。数字经济指的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进行升级和优化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19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61.9%。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6%。数字经济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脱贫攻坚,对乡村振兴有显著驱动作用。[2]厘清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及困境将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建设数字中国。
2018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3]认为乡村振兴实质上是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跨越性。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有助于疏通乡村振兴存在的堵点,有效推进“数字三农”建设,赋能乡村振兴。[4]数字经济已成为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和路径方向。[5]
关于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张芬芬等在研究中指出数字经济可通过提供优势资源技术、提高人力资本以及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三个方面促进乡村振兴。[4]马文武等则认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除了提高农村存量人力资本外,还有资产资本化和促进产业发展两个实现路径。[6]尹梦瑶等提出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7]何雷华等同样认同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是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机制,同时也对周边区域的农村发展有所帮助,具有重要的空间溢出效应。[2]
数字经济通过将数字化的要素、产品和思维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和政务 [8],主要是外源性的数字技术通过硬件层面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软件层面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立影响乡村中不同的群体,场景和要素并使其并产生了重要结构性变化 [9],比如提高人力资本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等。数字经济最终可以促进乡村聚力信息化共建数字红利和聚焦智能化共享“均衡发展”,提升乡村数字化共富水平、实现共同富裕[10],改善农民生活质量[11],达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要求 [12]。
但是,目前乡村社会存在空心化、空巢化和老龄化的结构困境,存在人才及基础设施较为欠缺、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問题,将会制约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8]同时,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受到政策执行机制不够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依赖公共财政投资、农业大数据共享及应用水平不高以及数字鸿沟和高投入对小农户约束的挑战。[13]
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发现,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数字经济对于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数字化对产业、政务治理和农民生活改善而产生的,数字经济最终会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弱化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14]并且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 [8],其赋能作用会受到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人力资本不足及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等的制约,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本文遵循“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优化路径”思路开展,将以数字经济为关键驱动要素,具体探寻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现实桎梏以及优化方式。这将有助于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一、数字经济赋能乡村
振兴的作用机理
数字经济通过影响乡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群众思想思维等方面多维赋能乡村振兴,为推动乡村绿色转型、效率提升等提供动力引擎,具体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一)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绿色跨越式发展
绿色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人们能够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迈入数字时代,乡村振兴所处的经济环境呈现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态势。[15]在这种环境下,数字经济在引领乡村绿色发展、推动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对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反映。将会有力推动农业产业、乡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绿色重构,引导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先,数字经济推动农业产业绿色转型。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的嵌入融合,将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提质增效,同时这也是一个动态化的创新过程。[16]《2023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指出2022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2%,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48个,总面积超过1 120亿平方米(约1.68亿亩),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102个。不断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以及牲畜粪污综合利用率,可以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环境的治理进程,分别达到88%,80%和78%。[17]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的趋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为77.53,较上一年提高0.62,比2015年提高了2.34。[18]数字技术与农村电商的不断深化融合,电子商务向农业生产端不断加深渗透,这将是一条解决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缓解资源环境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推动农村农业生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乡村推动农村农业与现代经济体系相融合。
其次,数字经济优化乡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是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农业生产也会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造成较大影响。数字经济在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的同时,也将推动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可持续化,为乡村营造绿色低碳化的发展环境做出贡献。2022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为2 358.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为2 002.3%,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5%。[19]数字技术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进行深入结合,这将会推动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向绿色和健康的方向发展,推动农民消费方式、消费途径和消费内容绿色转型、低碳生活。
再次,数字技术有利于乡村治理绿色变革。基层乡村治理,存在大量基础数据。数据类型繁杂,内容庞大,整合难度系数大,数据更新时间久,信息公开手段匮乏,造成村民满意度低,这对农村社会的有效管理是不利的。数据作为数字技术的主要生产要素,可以通过构建基层数据库,提高治理效率,将基层各项数据进行统一采集汇总,形成乡村基础数据库,为党建、计生、脱贫攻坚、民政、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乡村治理数字化将推动乡村治理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简约治理转向数字治理,非正式治理转向正式治理。[20]《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全国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2%;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增至48.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0%,持续提高农村治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加快农村治理模式的绿色重组,为农村的绿色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1]
最后,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为突破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防灾减灾机制缺失等现实桎梏提供技术支撑和有效路径,可以激活土地、资本及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焕发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中国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25.4%。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 313.8亿元,同比增长9.2%。2023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21]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生活和治理的深度融汇在加速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它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引擎,也是一个高品质的保障,这将会对改善乡村经济发展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引领乡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均衡共享式发展
数字经济通过将知识和信息数字化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为乡村经济相关主体的互通互联提供有力支撑,并提高互联互通的效率,突破原本乡村经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范畴,加速突破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困境的进程,推动实现均衡共享发展。
首先,数字经济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进入数字时代,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在改进农村生产关系的过程中,释放更多生产活力,这对加速乡村振兴的进程有好处,使乡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同步,为实现城乡平衡、共享發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通过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地区的变革与发展。《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 300万,累计访问超过35亿次,日均服务超过400万人次,在线提问解答率保持在92%以上。2021年全国接受信息化农技推广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数量共计223.3万个。农技服务从田间地头走到云端线上,12316热线电话、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为农服务方式不断创新。[21]农村地区将逐步实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购物等多个方面的数字化,共享现代化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有助于减轻农村地区的各种矛盾。
最后,数字经济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可能。数字技术融入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精准分析有关民生各类需求,在提供公共服务层面上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匹配,实现城乡更大范围的优质共享。其中数字技术在乡村教育方面的广泛应用最为典型,在乡村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建设教育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平台,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消费和共享信息知识。截至2022年8月,全国义务教育学校联网率已达100%,99.6%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发布基础教育资源3.4万条,职业教育在线课程2.2万门,给广大农村地区送去了免费优质教育资源。[22]
随着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将会在农村的更多方面给农村的公共服务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为农民分享发展的红利,为他们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技术支持,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数字经济促进乡村开放性、包容性发展
把农村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问题处理好,推动乡村开放包容式发展是乡村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数字经济通过聚力、凝心、优境来帮助乡村实现开放性的发展,促进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新型农村经济社会形式以及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首先,数字经济推动开放包容新型农村经济社会形态的快速形成。2021年全国水产养殖信息化率为16.6%,全国畜禽养殖信息化率达34.0%,全国大田种植信息化率为21.8%,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12.1万架、年作业 10.7亿亩次。[21]数字经济聚集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动力,在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扩宽农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农业生产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从单纯依靠人力生产到利用数字技术控制机械进行集约化生产,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使农村地区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从而使农村地区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其次,数字经济为乡村开放包容式发展凝心聚力。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信息闭塞、缓慢发展的农村来说是新事物,数字经济蕴藏无限可能和巨大能量,其与时代的融合发展已是主流趋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顺应时代洪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新事物,推动乡村生产生活数字化将有力弥补乡村发展的不足,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乡村发展切切实实让农民体会到了发展的活力,提高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农民共享美好生活并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之中。数字经济凝聚了农民的团结和拼搏之心,大大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在动能。
最后,数字经济为乡村开放包容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数字技术为线上教育宣传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乡村地区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提供了便捷途径。截至2022年8月,全国已建成运行2 5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共开办广播频道1 443套、电视频道1 682套,有效传播党和政府声音,讲好乡村振兴故事。[21]更为充分和便捷的信息获取和知识传播,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素养,改善了乡村的人文环境,广大农民群众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接收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食用更优质的精神食粮,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促进了乡村社会形成了良好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新风尚,从而为农村地区实现开放性、包容性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一)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认同感不足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根本就是农民、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活的过程,推动农村各个方面的现代化,追上城市发展步伐,同城市共享发展成果。这一过程中最为需要的就是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适应数字时代,学习数字化知识和工具。但在广大农村,由于闭塞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的缓慢发展,与现代智能化的农具相比,大多数农民还是更倾向于依靠传统的农具和科技手段进行耕作。根据2022年试点开展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智慧农业建设尚处在初期,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只有25.4%。
农村信息基础薄弱,加之大部分农民教育水平较低,自身拥有的数字素养无法满足农业数字化转型需要[23],农民群众对于新兴技术的接受和使用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可能存在一定冲击,在需要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并且短时间可能无法获得看得见收益的情况下,农民不愿参与乡村数字化建设。其中农村留守老人由于能力有限,在外務工人群由于积极性不足,无法真正认同和促进数字乡村建设,使得数字乡村建设人力资本不足,数字乡村建设无法真正落到实处。[24]
一方面,老年人适应数字时代存在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水平在下降,他们对数码装置的操作也在下降,这使得他们与数码时代格格不入。从农村手机网民的年龄分布来看,农村手机网民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超过80%为35岁及以下用户,46岁及以上的用户在农村网民中占比仅为7.6%,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率仍有待提升。老年人适应数字时代存在困难主要是因为一是老年人数字化的意愿较低。[25]二是老年人尤其是农村中的留守老人对数字产品和技术的学习和使用主要靠自己摸索,没有专业人员和子女教育指导,老年人独立使用数字化信息化的各类工具存在困难,这就导致他们很难及时了解到村里的一些重要事件,或者很难通过一个数字化的平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另一方面,在外务工人群参与家乡数字化建设意愿不强烈。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主要生活在城市,其所需资源也主要从城市获取,与自身家乡的物质联系不断减弱,甚至在城市安家落户。对于乡村数字化建设没有参与感和获得感,乡土情结的不断消失导致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家乡数字化建设。
(二)乡村数字化治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1. 乡村政务人员比较缺乏“数字化思维”
数字化思维是指基层治理工作人员在基层治理实践过程中自觉使用数字化技术处理治理信息和数据,重视数字化应用,以数字化贯穿治理实践全过程。[26]基层治理的数字化需要乡村政务人员以数字化思维处理各种政务,在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和层级自觉积极使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办事方式。但是目前在农村基层,乡村政务人员数字素养尚待提升,对新型治理技术的认识和掌握比较浅薄,没有真正看到数字技术对乡村治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性,把数字化治理简化为线上收集数据和审批流程,无法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2. 民众较为缺乏参与数字治理的意识、机会和能力
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构建的主体是广大农村居民,但是参与到治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农民群众并不多,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参与数字治理的意识,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经常也会出现民众信息的泄漏,对民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在数字治理的过程中民众出于对自己信息安全的担忧而拒绝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另一方面是基层治理的数字化,由于基层治理工作人员的数字化思维较为欠缺而浮于表面,虽然已经建立起了政务大数据体系,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导致农户在数字农村的管理中,更多的是一种在行政引导下的消极参与。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占全国整体手机网民的28.4%,而根据人口普查,2021年末农村常住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36.11%,说明农村地区的网民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7]农民现在运用网络主要是用于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农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构建的程度较低。
3.乡村数字管理在资金支撑上存在一定欠缺
农村的数字化管理需要普及互联网、通宽带,使每位农民都能掌握数字技术并拥有相关的终端设备,需要建设线上政务系统和政务平台。同时,要对数字农村治理的基础设施进行构建,还必须在资金、物力和人力方面进行投资。政府在乡村数字技术发展方面的财政支持有限,无法负担数字治理建设的费用。
(三)基层治理制度的适配性问题
乡村基层治理模式固化多年,一些治理办法和内容与“数字时代”已经显示出一定的脱节,数字化治理逻辑、技术和工具必定会对原有的乡村基层治理模式造成冲击。因此,在数字化乡村基层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同步修正和完善原有的基层治理制度 [28],减短改革阵痛的过程。当前,国家虽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有关数字乡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尚未从法律法规层面建立完善的、体系化的制度安排,使数字乡村治理受到严重制约。[29]
1. 数字乡村治理体制机制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体系
当前,由于各地数字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在数字乡村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这些都是制约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乡村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利划分没有明确的边界,在对乡村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等问题上也没有相关的制度设计,这就导致乡村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利不明确、数据信息的遗漏和缺失等问题,阻碍着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30]
2. 数据共享及反馈机制不健全
基层未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基层治理各部门间仍然存在数据壁垒,导致村民不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提出诉求,对已有的基层管理者进行评价考核,反馈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利于村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助推完善乡村协同治理新模式。[30]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
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
1. 打造数字农民
针对农民所需要的有关农业生产的专业数字技能设置专业课程,根据农民特征及不足搭建农民数字技能培训体系,通过网上教育平台及现场开设讲座、技术人员入户实践教学等方式,帮助农民学习并掌握数字技能,并运用到日常生产和生活当中。
2. 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数字权益
一方面,针对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低的农村老年人,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特殊性,“老年模式”可以应用到各种政务数据平台的构建中,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政务数据平台的操作,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人文功能。也可采取保留线下服务渠道,专业服务人员入户教学或服务等方式保障老年人参与乡村治理的权益。
另一方面,对于在外务工人员,增强其与乡村的政务联系尤为重要,数字技术为远程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创建村务微信群、公众号等方法,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们搭建一个村务互动、交流、反馈的平台,为外出的农民们在农村的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提供一条途径。
(二)促进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现代化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重视将极大推动基层管理治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政府应该从人和物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强化农村基层管理干部的数字技术与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建设完善乡村数字政务平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明确农民政务需求和民生需求,提升农民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村民满意度,打造具有公信力的政府。[31]
2. 加大对数字治理技术的扶持力度
在资金上,首先要保证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设立一个专门用来进行数字乡村建设的专项经费,对中央、省、市及县的筹资比例进行合理规划,并对筹资责任进行明确。其次是发挥市场作用,必要时引入社会资本,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增加群众参与度方面,分析民众的需求和特征,有针对性地完善现有数字政务平台,降低使用门槛,精简农民政务参与流程。
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要完善改进相关信息收集、储存、分析和使用等流程的工作规范和法律制度,为农民的信息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三)规范数字治理方式
在数字乡村的执行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各项制度进行健全,对与数字治理有关的各项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使乡村的数字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确保乡村数字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与此同时,要把法治思想与整个乡村的数字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用制度的构建来促进乡村的数字化管理。在乡村数字治理中,利用“互联网+政务”的形式,推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让村民对村级组织的行为进行监督,并通过数字技术来对治理方式进行规范。首先,在数字乡村战略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提出农村基层组织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其次,对数字信息管理人员与用户的责任进行界定,实现“赋能”与“授权”,确保制度体系和数字治理模式的精准匹配。[32]
(四)促进乡村产业的数字化改造
数字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数字化都会推动数字经济更好赋能乡村振兴。两者的相互促进和提高可以形成强劲的发展动力,充分展现数字经济的活力优势,提高乡村产业质量效率,以整体的方式来推动和提高农村工业的现代化发展,从而创造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达到农村工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目的。
一是加快农村数字化工业化。在数字化方面,信息技术是推动数字经济發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成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乡村传统产业,将会有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持续推动农村工业数字化发展。信息技术推动了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在产业的应用,推动数字技术和产业的共同创新,利用数字技术深入挖掘拥有产业的潜在优势和增长点,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的跨越发展。
(五)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
1. 完善乡村基础数字设施建设
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各地应利用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升级改造现有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做好乡村数字基建,扩大互联网络覆盖范围,提高乡村网民比例,争取网络覆盖每家每户,保障农民网络数字权益。同时,为农民使用线上应用终端配备相应的农村信息服务站点,推动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与城市对照接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满足农民群众对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
2. 创新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新模式
要想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质量,就必须把数字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优势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主要从提高关于基本公共服务信息的收集处理、使用利用、宣传共享及沟通反馈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入手。
首先,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主要动力来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信息的采集、汇总、处理,通过技术处理和信息分析,明确农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和意愿,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基本公共服务。
其次,互联网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深度运用,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出发,构建“线上+线下”模式,在医疗、教育、文化、金融等方面提供便捷、智能的远程服务,帮助农民群众享受到城市居民拥有的医疗、教育、文化及金融资源,有助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再次,为让农民了解到最前沿最先进的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和信息,需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数字媒体,可以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信息进行传播和共享,也可将乡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进行构建。
最后,通过农户的用户体验等方式,对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进行改进。数字技术可多维度、全方面地对农民群众的即时诉求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对农村基础公共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从而对基础公共服务改进进展进行监督。
(六)构建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命运共同体”
目前乡村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完善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发展主体的数字企业需要数字经济协同新业态系统外部发展主体,养成“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推动协同发展。
1.发挥头部数字企业的带领作用
乡村数字头部企业对乡村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措施、知识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和理解。发挥数字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可以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乡村旅游基地、助农直播平台等来从知识学习、示范教育和实践交流方面帮助农村中小企业对乡村数字经济的具体概念有清晰的认识,理解数字经济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路径通道,有助于提高农村中小企业的主体效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
2. 积极与数字型外部主体沟通合作
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难免会遇到关键技术攻破的难题,为促进数字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与乡村数字经济的外部主体如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其他地区的数字创新企业等沟通合作,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将有助于形成支持乡村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多层次多角度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 畅通乡村数字经济合作链
推动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其能够有效扩展和畅通农业产业链。一方面,产业链各环节的智能化、信息化,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在产业链上游技术研发和中下游基础生产和销售等领域应用数字技术,提升附加值,提高生产、流通和销售效率。另外,可以扩展产业范围,依托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线上数字平台,通过构建“养生度假”网红村、数字非遗文化村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跨界协作,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创意潜力,提升农村数字经济产业链的质量和水平。
4. 完善乡村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构建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企业发力,更需要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还需要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乡村数字消费观。企业、政府、农民、消费者共同提高数字素养,重视数字思维,将有助于优化乡村数字经济系统发展环境。因地制宜做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等是各级政府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同时规范乡村线上宣传销售平台,提高平台运营和管理水平将帮助消费者提高对乡村数字农产品的信心,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乡村数字消费观。建设良好的系统环境将为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提供有力保障和重要引擎,使得数字经济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七)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一体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乡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路径。数字技术在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对立”,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包括弥合城乡数字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以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1.消弭城乡数字接入鸿沟
传统城市和乡村二元经济体制桎梏乡村经济发展,随着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城乡二元对立格局的阻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建立数字桥梁,对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城乡的数字建设和谐发展。打破城乡数字壁垒,实现城市和乡村在信息要素、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享受数字發展红利。
2.弥合城乡数字使用鸿沟
数字技术融入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智能化还是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抑或是基层政务数字平台等都便捷了农民的乡村生活,也促进了城市和乡村在生产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对接接轨。乡村场域下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农民对数字技术的使用是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融合的深层次表现,移动数字平台在农村的普及应用,将对智慧农村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消除城乡之间的数字应用差距,不断运用数字技术福泽乡村、惠及农民,为乡村共同富裕打牢“数字根基”。
3. 弥合数字能力鸿沟
通过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数字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数字素养,通过乡村数字应用场景的不断实践,提高农民群众使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的使用能力,通过实际感受数字技术在乡村环境中应用对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作用,提高农民群众对数字技术的认识,增强其对数字技术的掌控能力。通过数字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获取、处理和创造数字化信息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数字灵魂”。
参考文献:
[1] 郝全洪.新时代经济关键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何雷华,王凤,王长明.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乡村振兴?[J].经济问题探索,2022(4):1-18.
[3] 张旺,白永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的理论构建、实证分析及优化路径[J].中国软科学,2022(1):132-146.
[4] 张芬芬,邓博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J].金融与经济,2023(3):65-76.
[5] 湛泳,李胜楠.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能否接续助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70-80.
[6] 马文武,韩文龙.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3):91-98.
[7] 尹梦瑶,仇喜雪.數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乡村振兴: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23(12):100-105.
[8] 张蕴萍,栾菁.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J].改革,2022(5):79-89.
[9] 尹瑶,刘京雨.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乡村:基于5省10村调研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01-117.
[10] 陈桂生,史珍妮.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乡村建设:基于“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分析[J].行政管理改革,2022(7):25-34.
[11] Katara S K. Envisioning Smart Villages through Info-
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 Frame W-
ork for Implementation in India[C]//International Co-
nference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Global Society.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
[12] 钟钰,甘林针,王芹,等.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特点、难点及进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05-115.
[13] 张晓岚.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及对策建议[J].西南金融,2023(6):95-106.
[14] Stenberg, Peter, Morehart, et al. Broadband Internet Service Helping Create a Rural Digital Economy[J].Amber Waves: The Economics of Food, Farming, Natural Resources &Rural America, 2009,7(3):22-26.
[15] 彭超.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J].人民论坛,2019(33):72-73.
[16] 吴晓曦.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1(10):78-88.
[17] 经济日报.2023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EB/OL].(2023-02-01)[2024-01-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5802001
12502365&wfr=spider&for=pc.
[18]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
[19] 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EB/OL].(2023-03-13)[2024-
01-02].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20] 丁波.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逻辑、困境及路径[J].新疆社会科学,2023(3):132-138.
[21]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EB/OL]. (2023-03-01)[2024-01-02].http://www.cac.gov.cn/2023-03/01/c_1679309718486
615.htm?eqid=9e8ddfd5000b0201000000026475e166.
[22]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EB/OL].(2023-02-09)[2024-01-02].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606/2023/c-
fh_0209/baodao/202302/t20230209_1043207.html.
[23] 王伞伞.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必要性、困境和实践路径[J].农业经济,2022(12):22-25.
[24] 刘天元,田北海.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江汉论坛,2022(3):116-123.
[25] 陶建杰,尹子伊.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居民数字化渠道选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33-42.
[26] 江維国,胡敏,李立清.数字化技术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J].电子政务,2021(7):72-79.
[2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3-03)[2024-01-02].https://www.cagd.gov.cn/v/2023/03/2727.html.
[28] 刘俊祥,曾森.中国乡村数字治理的智理属性、顶层设计与探索实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4-71.
[29] 任敏,谭新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创新:逻辑、困境与纾解[J].新疆农垦经济,2023(5):34-41.
[30] 王萌,郭帅旭.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乡村治理困境与能力提升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23(2):41-47.
[31] 金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新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2(7):38-40.
[32] 沈费伟,陈晓玲.保持乡村性:实现数字乡村治理特色的理论阐述[J].电子政务,2021(3):39-48.
【责任编辑 马 俊】
Rural Revitalization Enabled by Digital Economy: Mechanism of Action, Realistic Restric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ZHANG Zhaoj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new forms of rural digital economy continue to emerge and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should deeply integrate the digital economy with rur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public life and government governance, and realize rural green leapfrog development, optimize balanced and shared development, and open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 through digital economy empowermen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digit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identity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the rural environment, the imperfect digital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the disjointed grass-roots governance system. The paper proposes seven measures that are to improve farmers digital literacy by relying on the digital work platform, build a modern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system, strengthen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enhanc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basic public services, buil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rural digital economy,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better enable digital technology to empower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will give “new fields, new tracks” and “new driving forces and new advantage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eadily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ural economy.
Key words:digital technology; industri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