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2016-12-21 09:31张一帆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年20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教育

张一帆

摘 要 数字博物馆是建立在数字空间之上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对藏品资源进行开发并进一步拓宽高校实体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教育功能。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从阐释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优势及应用前景,并探讨了数字技术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技术 高校博物馆 教育

高校博物馆是指以大学为依托建立的博物馆,目前中国高校博物馆已达到 200余所,与全国博物馆总数相比,在数量上已不容忽视。高校博物馆类型多样,包括考古、历史、艺术、民族、地质、航空等多个类别,是中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多媒体展示成为博物馆对外的新兴窗口。2015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博物馆条例》把“教育”列为博物馆各项功能之首,并明确指出要“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博物馆教育功能置顶,使包括高校在内的博物馆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因此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最有效发挥藏品资源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1 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及优势

数字博物馆是指以数字形式保存文物藏品的图像、文字、形制等数据信息。根据藏品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数字博物馆包含两部分:一是对实体博物馆的藏品进行数字化后获得的数据资源,二是在实体藏品基础上开发再创造出具有文化意义和价值的数据资源。具体来说,数字博物馆将围绕数字藏品的收集、保存、传播和展示,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对实体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和空间进行延伸和拓展,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特定信息的目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高校博物馆发展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如下:

1.1 数字博物馆具有开展创新教育的优势

高校博物馆是产生实践性知识的场所。相关研究认为,知识可分为规则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规则性知识指人在学习或生活中遵循某种规则所获得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人在实践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批判性知识是人在主动思考并对学习活动作出相关评判后获得的知识。高校博物馆传播知识的形式与课堂教育不同。课堂教育所传授地是权威的、公认的知识,既规则性知识。而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则更倾向于自主学习,这是基于兴趣的没有压力的学习。数字媒体技术与高校博物馆教育相结合,使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延伸到所有社会人群,把高校博物馆发展成地区和地区群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传播学理论来看,这种充满兴趣的愉悦的参观与互动,可以激发学习者兴奋的求解过程并建构新的概念和思想。

1.2 打破了实体博物馆信息单向传递的限制,实现了与观众之间的高度互动

今天我们认识到“藏品”不是博物馆的一切,博物馆对“人”的发现,是服务社会理念的进步。以往的高校博物馆教育服务,都是从观众或学者走进博物馆之后才开始的。数字化博物馆,首先是将“观众意识”拓展为“公众意识”,不止对学生和专业学者加以重视,还应将所有社会公众作为博物馆的潜在教育对象。而数字技术的开发实现了“物-数字-人”的信息传递模式,使得博物馆从关注“物”转向关注“人”。

1.3 提高了藏品资源开放与共享程度,突破时间、空间位置的局限

通过网络连接的数字博物馆彻底打破了实体博物馆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概念,观众只要运用手边的移动设备,就可以远距离访问任何一所高校博物馆的藏品信息。数字媒体技术所追求的“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传播任何信息”的特征意味着 ,无论是实在观众还是潜在观众 ,无论来自当地还是世界的其他角落,无论是在开馆还是闭馆期间,均有机会共享博物馆的资源。 此外,数字博物馆本身对藏品内容的收集、保存、研究也同样不受时间限制,极大地便利了博物馆工作的开展。同时,实体博物馆通过网络数据传播的形式,馆际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也变得极为容易。

2 数字技术在高校博物馆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数字资源是一种新兴的藏品资源,其本质是对数字信息内容的收藏,具有方便使用、节省成本、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实体博物馆中,观众只能看到摆放在展柜中的藏品,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单方向的,大部分以“藏品→人”为主,“人→藏品”的交互手段极为有限。高校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在保护藏品、拓展目标受众、提高藏品的欣赏和研究价值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博物馆用于展示的多媒体信息数据包括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最主要的展示服务是馆藏物品浏览。随着藏品数字资源的日益庞大,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网络展示

互联网给博物馆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展示平台,高校博物馆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微博,微信进行展品信息、图片、视频等数字资源的展示与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有部分高校博物馆开始使用立体三维展示技术面向社会公众传播藏品信息。

2.2 虚拟场景展示

这是一种智能的的现代化展示技术,是指高校博物馆建立专业的展厅,利用触摸屏、摄影仪、多角度投影设备及语音导览系统等科技技术装备,结合幻影成像技术、立体三维技术等软件技术,制作出藏品的虚拟展示场景,在这个虚拟场景中,观众不仅可以观察影像,身临其境感受现场氛围,还能通过触摸屏等设备进行互动,达到良好的展示和传播效果。

2.3 移动智能终端

多媒体应用无线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智能手机、Ipad 等移动智能终端日益流行和普及,各项移动应用已经成为新型的产业。充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为公众提供藏品数字资源的查阅、传递等个性服务是博物馆创新管理的新课题。通过移动终端,社会公众可以实现使用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欣赏文物细节、三维图像、语音介绍等各种信息,极大地拓展了藏品数字资源的传播范围。

2.4 3D文物打印

3D打印技术是目前尖端的科学技术,它集成了CAD/CAM、激光、计算机与数控、精密驱动以及新材料等多种技术,通过3D打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制造出各类产品的功能原型件。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被博物馆运用到了文物修复、藏品复制或仿制等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藏品数字资源的应用领域模式也会越来越多。

3 高校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藏品展示需要遵从学术的严谨性

运用多媒体及信息优势,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使得受众在观看中信息量大、可选择程度高是多媒体展示的优势,是多媒体的基只有多媒体的构建达到学术高度,才能发挥其教育功能,否则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从多媒体的角度来讲,一定把内容的挖掘放在首位。因为我们做展览的目的不是做技术,也不是做设计,而是想通过一些文物、通过一些展品的组织,反映出学术观点,再去把它传达给我们所面对的观众。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是在服务这个主题。所以一个好的多媒体的设计,必然对展览内容是非常有益的帮助。

3.2 建设文物藏品信息资源数据库应该注重数据库规范性,加快加大数据库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门类,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数据库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藏品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存在数据库标准大小不统一,建设速度缓慢,缺乏大型的、能面向全国公众开放的藏品数据库等问题,各地藏品数据库都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大多数是以在局域网上应用为主局面。建成的数据库大多仅能供内部使用,相互之间没能实现有效联网,从而没有发挥其实际的利用价值。藏品信息资源建设一定要突破局域网的限制,以立足于广域网上的应用为目标。博物馆不应该成为新技术的实验场,技术要服务于展览内容。在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规划中,预先制定好的目标将成为项目的指南针,从而避免在工作中由于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新平台而不知不觉地偏离了预定目标。每一项新技术的使用、新平台的建立都是为了让观众更好理解藏品的文化内涵及应用价值。同时,展示系统需要让浏览需求各异的使用者在浏览时没有障碍地接收展示内容的信息,并且能构建起具有概念性、结构性的知识网络。

3.3 加强博物馆藏品资源版权意识

在我们将大量的数字资源通过网络展现给观众,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如何保护这些数字资源的版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几年来,数字水印技术成为博物馆藏品版权的研究热点,数字水印运用基于小波多分辨率数据组合的文字水印方法将版权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植入并隐藏在作品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博物馆数字图像进行版权保护应用研究,能较为有效保护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

4 结语

如上所述,数字博物馆是建立在数字空间之上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对藏品资源进行开发将进一步拓宽高校实体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教育功能。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各项优势,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使藏品数字资源得到合理有序的管理,更好地应用于博物馆展示、教育、研究的实践中,能够为更多的人共享,进而使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大的拓展与发挥。

参考文献

[1]北京数字科普协会.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2]郑奕.博物馆研究书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4]郑霞.数字博物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5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