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立华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以及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从智能审稿、排版、校对、宣传和编辑流程管理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期刊编辑环节中的创新作用,重点梳理了科技论文中的复制内容对初审查重工作的影响、编排人员在同一智能排版平台下的修改便利性、参考文献编校中有关专业内容支撑情况的判定、科技期刊深度阅读与碎片化信息特征的协调以及交互式管理系统在编辑流程管理中的促进作用等相关问题。通过深入剖析,文章指出人工智能不仅能辅助编校、发行,还具备专业的内容分析能力与规范的流程管理能力,认为只有坚持与先进的时代工具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推动科技进步。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期刊编辑;流程管理;融合出版
近年来,大数据颠覆了很多传统的行业运转模式,给社会各界带来新的思潮。一方面,大数据有着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人们提供海量信息;另一方面,纷至沓来的各类信息同样挤压人们的阅读时间,以深度阅读为特征的学术期刊的传播面临挑战[1]。当然,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带来新的机遇[2]。文章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论述人工智能在审稿、排版、校对、宣传等编辑阶段的赋能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流程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促进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
(一)巨大信息量和低价值密度长期并存
在5G、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数据规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倍增,并助推人类社会跨入大数据时代[3]。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洪流滚滚而来,数据呈现爆炸性增长,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根据预测,2025年全球产生和存储的数据总量将会达到181ZB,年复合增长率为23%[4]。同时,数据类型数不胜数,包含日常网络图片、音视频、位置信息、日志信息等。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价值密度相对较低。由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手段无处不在,深度信息经常隐藏在复杂的信息源之中。数据总量越大,价值密度就越低[5]。低质量或虚假的“科技新闻”“研究报告”和“技术突破”等也会充斥在各类“知识”平台上,给科技工作者造成严重干扰。因此,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快速地进行数据价值判断和“提纯”,完成有效的信息识别,是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碎片化信息形式和高效处理需求长期并存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不断碎片化。这是因为在智能终端泛在的今天,信息传播已不受时空限制,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特点。这客观上也与人们的时间零散化和生活节奏加快相匹配,进而促使读者走向利用间隙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之路[6]。也正因如此,读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分散到广泛的媒介源当中,学术期刊所需要的深度阅读变得较为困难。
时效性强是大数据时代的另一显著特征。当今社会,很多类型的数据都有时效性要求,必须得到快速处理,否则数据可能失去意义。例如,为保证新闻、情报工作的时效性,相关人员需要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完成数据自动化采集和智能化分析[7]。这一系列的自动化数据获取和处理方式,表明了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已基本具备短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数据快速抓取、分析和处理的硬件条件。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巨大信息量和低價值密度长期并存给期刊的审稿工作带来挑战。虽然期刊投稿数量增加,有利于解决期刊稿源短缺的问题;但是投稿数量剧增也使低价值信息猛增,同时网络抄袭、剽窃行为也更易发生。为确保所刊载论文能够为读者带来真正的价值,期刊的审稿工作要求变得更为严格,需要编辑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分析稿件的原创性,也需要其投入更多的精力识别稿件的学术价值,采取更加严格的筛选手段来评估稿件质量,维护学术尊严。
碎片化信息形式和高效处理需求长期并存同样给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带来挑战。传统期刊往往提倡深度阅读,这有助于读者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信息阅读碎片化后,读者对期刊论文的局部信息更为关注。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关注论文整体,更应深度思考内容特征,使内容表达明确、重点突出。另外,目前学术期刊仍保持传统意义的出版流程,尽管存在网络首发模式,但从时效性而言,学术期刊出版周期与时代发展仍不相适应,这也是期刊时效性的制约因素。
三、人工智能在期刊编辑环节中的创新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是由计算机辅助,自行进行分析、模拟、利用和探索人类思维的过程和行为的技术[8]。2016年,谷歌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9]。2022年,美国OpenAI开发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一经发布便引起全球互联网界、学术界及产业界的关注[10]。2023年至今,人工智能和通用语言模型的升级再次在学术界引发关注[11]。可见,目前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能够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编辑出版领域中的应用。
(一)智能审稿
计算机辅助程序在相似度处理上表现了一定的识别能力,为期刊的初审查重工作提供依据。在学术论文的判定中,国内影响较大的相似度检测系统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等,它们都根植于庞大的论文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对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功能,在各类论文的初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一定比例的复制内容并不意味着该论文学术价值的完全丧失[12],而是需要对论文中有关复制的内容进行综合判定。理论上,由于人工智能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其可以做到对来稿进行自动分类和标签化,辅助编辑人员进行实质内容的审读,达到剥皮抽芯、去伪存真的效果,进而为区分论文抄袭或是参考的定性做出正确判断。当然,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其需要在长期深度学习下不断提升。
(二)智能排版
作为编辑出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排版智能化可以起到促进编辑人员、出版社以及作者三方高效沟通的桥梁作用。清晰的排版样式、准确的排版内容可为作者核阅内容以及编辑人员识别错误等提供方便。排版智能化可实现期刊在同一个环境或系统中完成论文编排,各类编辑人员可以协同合作,既降低了纸稿和电子稿来回转换带来的错误概率,又节省了时间成本,同时排版人员也无须再对照纸稿进行手工录入、修改,有效减少编排之间的差错,提高期刊排版效率[13]。
(三)智能校对
在期刊校对工作中,参考文献的校对往往比较烦琐,在科技综述类文献中,有时参考文献达到上百条,导致编辑人员工作量加大。在该流程上,目前的比对软件已能够实现数据比对和格式梳理,这些软件可将参考文献自动带入对比库来对比其他参考文献的信息,审核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格式的完整性,还能识别引文序号的错误,分析引用年份分布,识别重复文献等,并为分析引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了手段。这些校对软件逐渐为越来越多的编辑部所采用[13]。但是,在所引的文献内容判定方面,人工智能尚未完全发挥太大作用。它目前尚不能确定所引与所述是否一致,是否能够支撑作者观点,是否存在涵盖范围的不统一以及科学理解上的偏差等。与计算机辅助审稿近似,这种实质内容的相关判定仍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四)智能推广
面对大数据时代信息碎片化特征,如何提高阅读质量,需要人工智能设计者进一步考量。学术期刊的碎片化传播不仅是纸质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而且是自身内容的再创造和范式革新[6]。彭晓娟团队指出,传统单一的纸质出版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社会需求,反而会耽搁学术论文的时效性,因此学术期刊在展现形式上更应注意出版融合[14]。
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人工智能在期刊编辑工作的融合应用途径如下。一是通过搜索引擎等渠道,自动发布和更新期刊的宣传信息,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挖掘读者行为数据,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和习惯,注重交互性,为期刊的推广提供更加精准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三是针对读者碎片化阅读需求,创新内容和展示形式,通过微视频、读书、对话等形式,实现关键内容的提取和传播。这样通过改变推广形式,加快推广速度,将读者对学术期刊的深度阅读逐渐提升到“悦读”体验上。
四、人工智能在编辑流程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现今,人工智能逐渐在管理领域发挥作用[15]。基于此,人工智能也可以应用于编辑流程管理,它不仅可以代替人进行信息汇统,还可以通过深度交互实现流程优化。
在与审稿人沟通方面,为更公平、更高效地完成稿件审理工作,期刊往往需要考虑审稿人的专业性,协调专家的工作安排等。这样才能做好审稿分发、催回等工作,避免由于审稿人的选择问题而影响论文的发表,这就需要用到实时智能交互。在編辑岗位工作方面,面对编辑部大量的稿件,出版单位将人员在其中的协调作用弱化,而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可做到既定安排、智能提醒。同时,人工智能基于数据统计规律,识别重要、紧急或容易发生拖沓的事情,分象限进行任务管理,然后再通知各责任人进行任务的分配和安排,促使信息的自然流动。在编辑流程偏好方面,从一般流程到特殊流程,从常规顺序到编辑偏好,出版单位设置更好、更优化的运转流程,让原本的人管理人转化到智能引导。这样主编、责编和编辑等人员都能够清楚自身任务状态,做到提前预期,也为业绩状态、任务执行提供参考。在交互方式方面,人机可面对面直接对话、蓝牙交互、远程控制等。
人工智能赋能的编辑流程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使审稿工作进一步专业化,而且在优化管理流程上起到促进作用。它可以使编辑部管理人员实时了解流程的执行状态和问题卡点,自适应地做出调整。当然,交互式系统的建立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的缺位,这仍然要求人机协调发展。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体现其价值。人工智能在审稿、排版、校对、宣传等环节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形式,尤其在提升编辑效率和效果方面。但是在其他环节,人类的工作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人工智能和编辑人员应保持相互协作、互为补充的关系。在编辑流程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将逐渐发挥主导作用,而搭建深度交互式流程管理系统将成为必需。在行业发展方面,人工智能将始终作为辅助手段,编辑人员仍须坚持独立思考,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自身工作。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只有做到编辑出版和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编辑人员才能打造精品内容、创新传播方式,推动编辑出版工作的持续
进步。
[参考文献]
[1]贾云霞.大数据时代出版编辑工作的转型[J].中国地市报人,2022(06): 90-91.
[2]张新玲,谢永生, 章权.ChatGPT对学术期刊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传媒,2023(19): 27-29.
[3]张辉刚,刘岩,于聪.大数据时代实体书店智慧化转型研究[J].编辑学刊,2022(02):26-30.
[4]辰昕,刘逆,韩非池.论数据全球化大生产[J].产业经济评论,2022(05): 25-34.
[5]方梅青.大数据背景下国内信息咨询业发展对策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5(08): 73-76.
[6]汪卓群,陈舒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与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 2020(05): 61-63.
[7]罗仙.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源情报周期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2(07): 33-41.
[8]冯媛.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前景及风险应对[J].编辑学刊,2023(06): 20-26.
[9]曹誉栊.从AlphaGO战胜李世石窥探人工智能发展方向[J].电脑迷,2018(12): 180.
[10]张伟男,刘挺.ChatGPT技术解析及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 2023(05): 751-757.
[11]蓝江.ChatGPT会导致学术编辑失业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11-03.
[12]杨继涛,郭柏寿.科技论文初审查重结果判定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3(07): 895-901.
[13]孙国靖.浅析智能排版校对系统[J].中国报业,2023(09): 214-215.
[14]彭晓娟,彭熙,曹阳.地方高校学术期刊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为例[J].编辑学报,2022(05): 548-551.
[15]严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招标采购全流程管理体系建设[J].招标采购管理,2021(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