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上的温馨品味

2024-02-06 01:16王宏波
中国铁路文艺 2024年1期
关键词:钢轨火车散文

两条闪亮的钢轨笔直地伸向远方,它们永远不能重和,却是永远并肩相望,承载着岁月的时光,记录着人间的真情。

徐亚娟的散文集《时光里的慢火车》,就是以两条闪亮的钢轨为书写的“始发站”,在车轮碰击钢轨的铿锵声里,讲述着人们在火车上对于远方的期盼,对于故乡的眷恋,还有美好梦想在一维空间的无限延展……

徐亚娟是铁路作家,她把自己全部的感情倾注于笔端,为铁路事业造像。她的散文作品有别于其他女性作家的散文作品,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钢性。

钢轨、火车、高铁和那些在钢轨上忙碌的人们,就成为她作品中具有一篇篇“钢性”颂赞的“偶像”,如她在这部散文集后记中所言:这些“是我和这个世界真诚的对话”。同时,形成她独特的体验、独特的感受,成就了她大气、宏观展现中国铁路发展变化的大写意散文。

《走过哈佳高铁》这篇散文,是以切身的感受书写中国高铁的发展,反映人民群众“始终满怀信念地期待”,对于缩短时空、地域距离,要“会和世界近一些,更近一些”。作者以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四个“有一天”,描绘了高铁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愿景。

《火车承载的时光》,更是以个人的一种“微”感受来述说高铁时代给人们带来“时空压缩”的快感,以及奔涌而来的高铁时代对于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作者在作品中书写中国的高铁时代,以此折射今日之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在《宾州站,停车一分钟》中写道:“无论用多少笔墨,都无法记录这种深情;无论如何书写,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家乡从此有了高速铁路的喜悦和幸福。总有一天,人们会比我更懂得这条高速铁路……对于这片土地的意义。”

她的散文作品在瞻望远方的同时,还以一种深深的留恋回望昨天,那是几代人集体的“钢性”记忆,但这个“钢性”是有温度的。

高速铁路在祖国大地上纵横驰骋的时候,在大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之间还有缓慢而行的绿皮车,《行走在兴安岭上的慢火车》这篇类似于文学特写的散文,引导着读者回到现实版的历史之中,看到这列火车带着原始没有雕琢的诚意,“数十年不变的票价,数十年不变的里程”,“缓慢安稳,谦卑而又威武”地行走在松涛林海间,牵着读者回到十多年前,看到“女列车员打开了锅炉门”,拿着炉钩子和煤铲子往里添煤,看到了车厢里飘袅的烟缕,闻到了煤烟子呛人的味道,听到了大水壶吱吱开水的沸声……这温情的文字展现了女性作家对生活细腻观察的特质。

《遥远的虎尔虎拉站》仍以这种深情,把目光转换到火车之下那个小站——重要铁路交通结点,14位值班员,写他们每天“迎接一趟一趟的列车呼啸而来,呼啸而过”的“钢性”,也写了“钢性”之外的寂寞和孤独,但最终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实现了“一代又一代铁路人不停地传承着铁路精神”的“钢性”荣光与使命。

文学是写人的,是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并表现其美好的,散文在这方面是更具有极强表现力的。她的作品以“钢性”述说着铁路的故事,也以这种“钢性”写人物形象、写人物的心灵情感。《我和我的“二十个半”师傅》这篇散文虽然文字不多,却写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一位老师傅很客气地让我坐下,便到工具箱里拿出一个有着一层茶垢的杯子,洗洗后又用开水冲了一遍,倒了一杯颜色发黑的浓茶水放到我面前的桌子上说:‘喝水吧!’”这段描述中的几个动词“拿出”“洗洗”“冲冲”“放到”,一下子就把一位朴实、热心的铁路工人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把铁路人“钢性”的气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地丁花》则以第二人称写了一位工作在售票窗口二十四年的女工形象,通过“唠嗑”一样的表现手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真心的微笑展现给站在面前的所有人,这是因为“在外国人面前,你代表中国;在中国人面前,你代表铁路”。这是另一种具有温柔的“钢性”的形象,以及“钢性”的美好内核。

作家在写别人时也写自己,并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是否具备“钢性”的品质。在《我和我的“二十个半”师傅》中,她曾在一瞬间对是否喝师傅放在桌上的那杯茶水产生过犹豫。正如作者的分析,“如果我不肯端起杯子”,“师傅们会认为我清高,看不起他们”,“我是实在不想喝那杯水”,但还是“端起了杯子,看不见喝下去那一口水的表情如何”。这喝与不喝体现出大学生——新一代知识分子是否能融于新的集体,能否和一线工人打成一片的关键。她喝下去了一口水,师傅们的表情缓和,在感情上拉近了距离。这是一种自我的心灵剖析,是坦诚真挚的。在当下纪实性的散文作品中的这种“自我揭短”,是不多见的。可见,这种“钢性”也是作者内心世界一种不可更改的定律。

散文是一种最易描写自然景物的文体。回览散文名篇,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大量的作品都是在散文中以深情的、细腻的笔触,向客观世界做着惟妙惟肖的书写,给文学史、给后人留下那么多如画般美好的大自然风光景致的描写。

徐亚娟在散文创作中是深谙此道的。《时光里的慢火车》中有大量的自然风光描写,但不是为了单纯的描写而描写,都是围绕这种“钢性”主题展开的。

再以《行走在兴安岭上的慢火车》这篇散文为例,作者把叙事和写景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小镇上的炊烟在火车行进间袅袅升起,晨昏日暮,这列火车是乡邻们生命的托付和佑护”,这画面中标识出这趟火车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重要性。接着,作者以油画般的语言写道:“四季风光旖旎变换,不论山花烂漫还是秋色浸染,不论是老树发芽还是大雪封山,这列车古朴的绿色车体都会在山林间蜿蜒穿行,钢铁之躯与草木鸟兽友伴同行互补惊扰。”这些句子能让读者看到那列绿色的车体在喷吐着白色的烟气,呼哧呼哧行进在大兴安岭的高山峡谷中,这个画面是美丽的,其中也是有“钢性”的,它是借景抒情,反映了铁路人发扬“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优良传统。

当“钢性”和想象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成就了她的这些独有风格的散文作品。化钢铁百般坚硬,为人间千转柔肠。

徐亚娟虽是铁路作家,其作品有“铜琵琶,铁綽板”的高亢,但也有表现情感细腻、展现亲情的唯美之作。她多次写到自己的父亲,这是以醇厚的情感在书写。《我送爸爸上火车》中,写出了父亲不让找车长补卧铺条子的倔强;《村头——父亲》中,写出了那双“枯瘦的大手”和“满头白发凌乱得让人心疼”的父亲;《父亲,让我陪着你慢慢地走》中,刻画了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的坚强和坚韧。她在作品中以满腔的依恋写着母亲,《一碗鸡蛋水》塑造了一个贤淑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姑嫂情结》,在《妹妹这十年》,在《平凡的儿子》,以及在《我的两位“主治医生”》等作品中,都是表达了对于“那片土地上的亲人深深祝福”。她写《詹天佑广场》《故乡·小站》《那些村落》《嘿,那个看书老头》《耀景街上的树》等,那是因为作者不愿“辜负了这趟火车,辜负了同行的你”。

在“火车承载的时光”里,在《时光里的慢火车》上,作者只有始发站没有终点站,日夜奔行在这两条闪亮的钢轨上,饱蘸对生活的激情,继续书写铁路人和更多人的“钢性”之美。

作者简介:王宏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黑龙江日报》《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北方文学》等报刊。曾获中国新闻奖、孙犁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等。

猜你喜欢
钢轨火车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火车
钢轨焊后双中频感应加热工艺研究
登上火车看书去
高速铁路钢轨疲劳过程的超声非线性系数表征
国内外高速铁路钢轨性能对比研究
减缓高速铁路钢轨波磨的仿真分析
越来越快